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柳宗元|醉过那年寒江雪,归去仍是蓑笠翁。

柳宗元|醉过那年寒江雪,归去仍是蓑笠翁。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

  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很多很多年,

  在比南方再往南一些的地区,

  于仕宦生涯浮沉的人们来说,

  远不是膏腴肥沃之地。

  -

  一朝被贬,

  常常便是“江湖夜雨十年灯”,

  十年踪迹十年心。

  个中酸楚,

  不必尽对他人言,

  也无法尽对他人说。

  -

  


  这样的一个十年,

  也曾完完整整地镶嵌在柳宗元不甚绵长的一生中,

  一点一点地琢磨出他的遗世独立。

  -

  那些年,

  “潇湘”之地在风雅韵致外,

  还是一片荒芜凄苦之地。

  -

  


  以王叔文、王伾为首的革新派,

  热血满满的“永贞革新”,

  轰轰烈烈过百日后,

  如昙花一现般令人哀绝的败了,

  “二王八司马”被分贬各地。

  -

  初,柳宗元被贬邵州刺史。

  他接受了,而后,

  在赴任途中,又被加贬为永州司马。

  那就永州司马罢!

  只是没曾想,

  此一去便是十年的“未可知”。

  -

  三千里路途遥,

  况行路人,

  又有满腔愁绪,深感前途渺茫。

  以沉重的心情拖着疲惫的身体,

  柳宗元从长安到永州的这一路,

  走了三个月,百日期。

  -

  


  这一个“百日期”与革新的“百日期”,

  相差的何止是长安到永州的三千里路程?

  更有柳宗元前后迥然有别的人生境遇。

  -

  尽管他对现实的清醒认知,

  并非是此次事件的一蹴而就。

  但永贞革新的失败,

  还是推着他,

  进一步深刻地认识到现实人生的残酷。

  -

  抵达永州的那一刻,

  原以为经过途中的心理建设,

  他对这命运安排已接受无碍。

  但永州与长安的不同,

  实在相差太大。

  以至于在此前的心理防备之下,

  还是感受到巨大的落差。

  -

  


  从气候到风土人情,

  柳宗元在方方面面,

  认知永州与长安的不同。

  没有锦绣成堆,也没有丽人风光。

  -

  永州有的,

  是比寻常的荒芜更深切的凄苦。

  至少对那年,

  刚到此地的柳宗元来说,

  实情如此。

  潇洒从容还是后来的事。

  -

  


  人烟稀少的永州城,

  局促地搁置在潇水东畔的狭小区域,

  不知道要怎样生长,才能更茁壮、健实一些。

  城里的八九百户人家,

  虽然远未到人烟绝迹的境地,

  但与长安的“千家万户”,实在是没法比。

  -

  在确确实实站在永州之前,

  习惯了长安热闹繁华的柳宗元,

  还是没能想象到永州的荒僻。

  也无法想象一地之民,

  会以捕蛇为生。

  -

  


  他弱冠之龄后,考中进士,

  少年春风得意、看遍长安花的那日,

  也没能想过,有朝一日,

  他会去到一个小小、小小的偏远之城,

  一待便是十年。

  以闲得不能再闲的司马身份,

  连一个可供居住的官舍都没有,

  只能寄居在寺庙里。

  -

  听不懂的地方话;

  刷新视野、三观的害人陋习;

  被监视、被管制;

  半年后因水土不服病情加重,母亲不幸病逝;

  一日复一日的枯寂……

  后来史书的一句“贬永州司马”,

  无视了柳宗元这一段人生经历中的多少凄风苦雨。

  -

  


  他藏于心中,或也曾溢于言表、现于笔端的,

  愤懑、不甘、怨恨、惶恐、愧疚、悲伤,

  种种繁杂的情绪,长久地横亘在胸。

  -

  然后,

  这些种种,

  又缓缓地、缓缓地,

  在潇湘之地的自然风光、淳朴人心中,

  一点一点和解开来。

  与自己和解,与永州和解,

  也与这命运的无常和解。

  -

  渐渐地,

  他在永州一日比一日舒朗、放松、自在。

  越来越的诗文词赋,

  因永州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河而诞生。

  与邻翁调笑,在山溪自得,同儿童嬉戏。

  -

  一朝还复一朝,

  年年岁岁,柳宗元周身的气质悄然有了变化。

  连同他落笔流连笔墨的才华,

  也逐渐向着后世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进发。

  永州成全柳宗元的,

  世人不会比他自己更深刻、真切地感知。

  -

  于是,

  便有了那一年那场艳绝天下的大雪。

  也不止在那一年,

  好似一整个中唐时期的大雪,

  都落在了那年冬天的永州之地,

  落在了潇水湘江上。

  天地浩渺,银装素裹,万籁俱寂,

  孤舟行于江上的蓑笠翁,

  钓的是什么呢?

  -

  仿若浮沉的仕宦生涯都随风远去,

  只有一种源于生命本源的坚守,

  静默无言地牢牢扎根于心间。

  明明那封锁天地的一场大雪,

  降落的是一番寒彻骨,

  可他跃然纸上的开阔心境,

  却带给人难以言喻的温暖和感动。

  若没有潇水河畔的那个钓叟人,

  彼时的刘禹锡,后来的张岱,

  更多人的失意落拓,

  将要如何安放?

  -

  


  幸好呵!

  那十年在永州的柳宗元,

  终于走出了那段不堪人回首的凄苦岁月。

  也幸好,

  永州之地的山水风光、人心往来,

  足够为柳宗元治疗慰藉内心的伤痕。

  -

  


  万幸那一年的寒冬,

  永州的雪下得足够的豪放。

  足以浇灌柳宗元坚守的信念,

  也足以安放一个“身世浮萍雨打沉”的柳河东。

  所以后来的“柳柳州”,

  才能那样坦荡、无畏地严词向唐宪宗上疏,

  自请与刘禹锡调换被贬之地。

  日渐衰颓的中唐何其有幸,

  有一个柳宗元。

  困于人生无常的我们,

  又何其有幸,

  曾吟诵过那一首《江雪》。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是年出刺柳州五月复经此)

唐代 柳宗元

发春念长违,中夏欣再睹。是时植物秀,杳若临悬圃。
歊阳讶垂冰,白日惊雷雨。笙簧潭际起,鹳鹤云间舞。
古苔凝青枝,阴草湿翠羽。蔽空素彩列,激浪寒光聚。
的皪沉珠渊,锵鸣捐佩浦。幽岩画屏倚,新月玉钩吐。
夜凉星满川,忽疑眠洞府。

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

唐代 柳宗元

谪弃殊隐沦,登陟非远郊。
所怀缓伊郁,讵欲肩夷巢。
高岩瞰清江,幽窟潜神蛟。
开旷延阳景,回薄攒林梢。
西亭构其巅,反宇临呀庨。
背瞻星辰兴,下见云雨交。
惜非吾乡土,得以荫菁茆。
羁贯去江介,世仕尚函崤。
故墅即沣川,数亩均肥硗。
台馆集荒丘,池塘疏沈坳。
会有圭组恋,遂贻山林嘲。
薄躯信无庸,锁屑剧斗筲。
囚居固其宜,厚羞久已包。
庭除植蓬艾,隟牖悬蟏蛸。
所赖山水客,扁舟柱长梢。
挹流敌清觞,掇野代嘉肴。
适道有高言,取乐非弦匏。
逍遥屏幽昧,澹薄辞喧呶。
晨鸡不余欺,风雨闻嘐嘐。
再期永日闲,提挈移中庖。

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一首

唐代 柳宗元

金马尝齐入,铜鱼亦共颁。疑山看积翠,浈水想澄湾。
标榜同惊俗,清明两照奸。乘轺参孔仅,按节服侯狦.
贾傅辞宁切,虞童发未sG.秉心方的的,腾口任es々。
圣理高悬象,爰书降罚锾。德风流海外,和气满人寰。
御魅恩犹贷,思贤泪自潸。在亡均寂寞,零落间惸鳏。
夙志随忧尽,残肌触瘴m5.月光摇浅濑,风韵碎枯菅。
海俗衣犹卉,山夷髻不鬟。泥沙潜虺蜮,榛莽斗豺獌。
循省诚知惧,安排只自憪。食贫甘莽卤,被褐谢斓斒。
远物裁青罽,时珍馔白鹇。长捐楚客佩,未赐大夫环。
异政徒云仰,高踪不可攀。空劳慰憔悴,妍唱剧妖娴。

芙蓉亭

唐代 柳宗元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
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
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首·其四

唐代 柳宗元

泾水黄,陇野茫。
负太白,腾天狼。
有鸟鸷立,羽翼张。
钩喙决前,钜趯傍。
怒飞饥啸,翾不可当。
老雄死,子复良。
巢岐饮渭,肆翱翔。
顿地紘,提天纲。
列缺掉帜,招摇耀鋩。
鬼神来助,梦嘉祥。
脑涂原野,魄飞扬。
星辰复,恢一方。

闻籍田有感

唐代 柳宗元

天田不日降皇舆,留滞长沙岁又除。
宣室无由问釐事,周南何处托成书。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184篇诗文

诗人柳宗元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