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叶嘉莹:柳宗元的山水寂寞心

叶嘉莹:柳宗元的山水寂寞心

  

  


  柳宗元先世的地位是很高的,从他的伯曾祖父在朝廷里受到当权派的打击被贬官贬到很远后,其家道才逐渐中落下来。他的父亲柳镇也曾经被贬到四川的夔州,柳镇被贬官的时候,柳宗元已经出世了,所以他小时候就曾经随父亲辗转各地,对于民间的疾苦是十分了解的。柳宗元又是柳家的独子,柳家以前的门第曾经显赫过,后来中途没落了,所以家人就对他的期望很大,希望他能够重振家风。

  柳宗元在二十多岁时就考中了进士,据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记载,此时“众谓:柳氏有子也。”即大家都这么说:“柳家现在真是有一个好的后代了。”由此可以看到他们家里对他的期待和盼望以及他当时表现的出色。韩愈还说柳子厚非常有才气,每当他跟人谈论起他的政治理想时总是“踔厉风发”,“踔”是脚步跑得很快、踏得很高的样子,“厉”是很强,很有力量,“风发”就是说很能感动人、很有风采的样子。于是,“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当时当权的要人,就都想把这个有才干有希望的年轻人搜罗到自己的门下来。所以说柳宗元年轻时是很有前途的。

  柳宗元做官的时候是在德宗跟顺宗之间的年代,此时唐朝的政治有什么样的弊端呢?当时有一种宫中定的办法叫作“宫市”,“市”就是做买卖,替皇帝、替朝廷、替宫中来买东西的。宫市的不合理就是采买人看到东西好,想给多少钱就是多少钱,百姓根本没有办法跟他争价钱,而且后来发展到连钱都不给,叫作“白望”,白望是看一看就拿走,根本不给钱,所以就养成这样一种封建官僚腐败的恶习。

  还不只是如此,皇帝做久了,一般不但政治上昏庸而且比较淫纵,喜欢享乐,所以他们就在宫中养了“五坊小儿”。坊就是区域,唐朝时把长安城划分为好几个区域。这五坊就是豢养供皇帝戏耍取乐的动物的地方。我们讲初唐王勃的时候曾经提到过,有两个王子斗鸡,唐朝许多王公贵族都喜欢这种娱乐,于是这些习惯就一路传接下来。凡是给上面当权派做事情的人就会倚仗人势、作威作福,所以这些五坊小儿就在邻里之间横行。

  德宗以后就是顺宗,当顺宗还是太子的时候,有一个人就给太子做伴读,叫王叔文。王叔文不是正途出身,没有考中过进士,不是贵族家庭出身。他下棋下得很好,很得太子的宠爱,不但如此,因为王叔文出身底层,所以他常常给太子讲民间的疾苦。后来顺宗继位,王叔文就掌权了,为改革当时的弊政,他引用了柳宗元、刘禹锡,还有韩泰等八人,都是很好的人才,之后马上就把宫市、五坊小儿给罢掉了。顺宗的年号叫作永贞,所以这是唐朝很有名的一次改革,叫作“永贞革新”。

  这些改革还是小事一段,他们最大的目标是削减宦官跟藩镇的权力。要削减他们的权力,最重要的是夺取兵权。可是宦官、藩镇这些有权的人能够老老实实让人把兵权夺去吗?当时的四川分成两部分,西部叫西川,东部叫东川。有一个节度使叫韦皋就说了,我要同时兼领东西川。那王叔文肯定认为这是不可以的,不能让节度使有这么大的权力。于是韦皋就说,你不答应我就要你好看,所以当时这些节度使就联合起来攻击王叔文等人。信任他们的皇帝顺宗中风了,外面的军阀和宫里的宦官就相互勾结,逼迫皇帝下诏,自己说我有病了,我辞去皇帝的位置,让我的儿子太子继位。他的儿子就是宪宗。

  宪宗不喜欢父亲的臣子,因为总是觉得他们跟自己的父亲是一辈的,不大容易接受新皇帝的控制,所以宪宗继位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宦官重又得势,王叔文被赐死,柳宗元、刘禹锡等一共八个人都被贬出去了,贬到荒僻的外州去做司马,就叫作“八司马”。

  


  八司马像

  柳宗元去做司马的地方就是永州,在今湖南零陵附近,山水是不错的,可是当时还是很荒僻的一个地方。司马是刺史下的一个属官,自己什么政治理想都不能表达的,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柳宗元在永州的生活很不如意,他的妻子不久前已去世,而且没有孩子,又没有兄弟,所以他是孤独一个人,无妻无子,孤苦伶仃。当这些打击都打在他身上时,他非常压抑和痛苦,身体又有疾病,所以没有一个解脱的办法。当然他并不甘心陷在痛苦之中,希望能从挫折痛苦中挣扎起来,所以柳宗元就曾经尝试用游山玩水来安慰自己,排遣忧伤。

  所以他在永州所写的山水游记和诗歌都有一个很特别的特色,这个特色就在于当他写山水游记或者诗歌的时候,表面上是写赏玩山水,而且有的时候故意要写得冷静、超逸,要摆脱,但他并不是真的冷静,也不是真的超逸。他表面上是借着山水来表现他的冷静和超越,但是透过表象,有着很深的痛苦。

  柳宗元在永州住了有十年之久,元和十年宪宗把这些被贬的人都召回来了,本来柳宗元觉得很高兴,可没有几天的时间,他们就再度被贬了,他被贬作柳州刺史。唐朝的地理中,全国的州都是按等次分的,有上州、中州、下州,就是上等、中等和下等的州,像韦应物做刺史的江州和苏州都是上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前柳宗元被贬的永州位于湖南零陵,是中州。柳州呢,位于广西的少数民族所在地,那里一切的文明建设都没有,直接就是近于原始。

  据柳宗元记载,当地的人民很迷信,生病不看医生,从来没有教育和读书。当地人打一点水要走好远好远的山路,到江边打水回来。所以柳宗元来了以后,为他们凿井,而且给这些完全没有什么法律和政治概念的柳州人以教育。他因人施教、因风俗施教,后来人民就接受了教化,开始读书受教育,广西一带的人都来跟柳宗元学习。

  在这样痛苦的环境之中一个人还能够做些什么?政治仕途上不能有所作为了,我们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而这两者都不成了,所以再其次的就是有立言了。柳宗元趁病隙伏案读书,同时他著书立言,写了很多有理论性的文章,如《天论》《封建论》等;还发展了寓言,像《黔之驴》和《临江之麋》这一类的文章,都是借着动物的小故事说明道理,类似于西方的《伊索寓言》;同时他还写了传记,如《种树郭橐驼传》《捕蛇者说》,不但反映了很多民间生活的疾苦和当地的风俗,而且提出了他的政治理想。

  所以说柳宗元真的是一个有政治理想、有思想又有理论的人,同时他又极有热情,关心人民和国家,以他多病衰弱的身体为柳州的人民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所以当他死后,柳州的人民很怀念他,就在罗池给柳宗元立了一个庙来纪念他。

  


  今天的柳侯祠

  我们要对柳宗元的感发的心有一个认识,现在就要看他的一首诗,他被贬官到永州时所写的《溪居》:

  溪 居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题目是“溪居”,“溪”指的是愚溪,愚溪是柳宗元给它取的名字。中国古话说大智若愚,柳宗元以为做人应该愚一点。此外,柳宗元是在唐朝的党争之中属于失败的一个人,因此他把这个溪水起名做愚,不但是有一种哲学智慧的意思,还有一种自我嘲讽的意思。

  愚溪在哪里?在永州,就是湖南零陵,作者贬谪的时候曾经就在这条小溪边居住过。柳宗元后来死了,刘禹锡曾经写过《伤愚溪》的诗,就是悼念柳宗元的一首诗。

  


  永州人民为纪念柳宗元而建立的柳子庙

  我们已经屡次地说过诗歌好坏的判断,主要是在于它里面要含有一种感发的生命,这种生命就是外在的物与内在的心相接触的时候,引起来你的一种内心的感动,所以说写诗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那么外在的事物,不只是说你眼睛所看见的景物,当然这个也是使你引起感动的一个原因;那还有就是,你的经历,你所遭遇的。你遭遇到了一些不幸的事情,那么这时如果外在世界中的叶子落了,都会引起你的伤感,那么自己身上发生的悲欢离合当然更能使你感动了。而且每一个人内心原来的资质也是不一样的,同时在这种接触之间所发出来的感应以及诗人感应的态度也是不相同的,所以才有作品风格的不同。

  上面我们简单介绍了柳宗元的生平,讲到永贞年间的革新,后来革新失败了,柳宗元在这一次政治斗争之中所受的伤害最大。前两天有个同学跟我讨论人生经历的幸与不幸的问题,我说有的人经历的不幸要多一些,有的人却没有经过什么大的不幸,只经过很小的不幸。因为每个人的本质不同,所以有同样的遭遇时各人受到的伤害也是不一样的。

  柳宗元跟刘禹锡都是在这一次受到挫折,但是他们两个人受到伤害的程度不一样。刘禹锡的伤害少一些,就是因为他对于盛衰的变化有一种通达的看法——一个人不是永远顺利的,我现在虽然受到挫折,没有关系,你们现在兴盛,将来你们也许会衰败的,那我现在衰败,将来也许会恢复的。他不止看到眼前的一点,刘禹锡对于盛衰变化有一个完整的通观,所以他的诗里边喜欢写关于历史兴亡的东西。

  而柳宗元就没有这种通达的看法,所以一个打击下来了,就整个地都打在他的身上,他却没有一个解脱的办法。当然每个人也不是说甘愿陷在痛苦之中,每个人都希望能从挫折伤害之中挣扎起来,柳宗元也试过,他的挣扎,是尝试以山水自慰,就是尝试用游山玩水来安慰自己,也就是说用一种排遣,你不要把这些忧愁都集中在你身上,你把它们都排远。“遣”,就是我们说的消遣、遣玩和欣赏,像苏东坡那样的,他说我现在眼睛都花了,我看不见外面春天的这些美景、这些花草,那没有关系,他说我可以“无数心花发桃李” (《独觉》)。柳宗元经过了自己的一番挣扎和努力,可是最终还是没有得到解脱,他整个的真正的内心还是充满了伤害,还是非常悲哀而且也非常痛苦的。

  我们知道《溪居》正是柳宗元被贬官到永州,最痛苦最哀伤的时候所写的。“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你一定要了解,这是他说的反话,是他希望做而没有做到的。“簪”是头上插的头簪,“组”是身上绑的一条带子。“簪组”是什么?是做官的人所穿的衣服。柳宗元除了他的性格不能够经受打击以外,还有就是他家里边给他的心理负担很重。因为大家把振兴家族的责任都加到柳宗元的肩膀上了,很多人都认为他应该努力,应该奋发,应该光宗耀祖,这给了他很大的压力,所以对于仕宦他本来是相当积极的,很早就希望有一番成绩和作为,可是他现在却说我很久就被“簪组”——做官的事情,“累”是连累,被做官连累了,那是很不自由的。

  做官当然是不自由的,所以他说“幸此南夷谪”。柳宗元是被贬在永州,这个地方在唐朝时文化还不大开化。“南夷”,“夷”是蛮夷,荒蛮的不开化的地方;“谪”是个入声字,念zhè,是贬的意思。现在他说“幸此”,来到这样遥远的南方的蛮荒的地方,他反而觉得是很幸运的,但这不是他的真话。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因为他在永州是做州政府底下的一个属官,不用负担重要的政治责任,所以他说“闲”。没有事情的时候,他就“依农圃邻”,“农”是种庄稼的,“圃”是种菜的。他说,我就靠近那农田菜圃跟农夫结成邻居了。“偶似山林客”,我偶然也像山林隐居的人那样去游山玩水,可是你要结合他的书信来看,你就能知道他游山玩水就跟囚犯出来放风一样。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他说,早晨的时候我也和这些农夫一起去耕田,“翻露草”,种地的时候都是要翻土的,先要把土翻了才能撒种子。而地上都长着草,草上都有露水,要把带着露草的土翻过来。有的时候我夜里边游山玩水就坐着船,“榜”就是一种划船的工具,是划船的一种桨,他说我拿着桨来划船,“响溪石”,在充满了山石之间的流水上,船漂过去,就听到那哗啦哗啦的水响。“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表面上是写他游山玩水的逍遥自在,他说我来往都不会遇到闲杂的人。

  


  永州山水 | 来源:永州市摄影家协会

  一个人不管你读书还是做什么,都要“求诸己”而不要“求诸人”。如果你真是自我充实了,就是韩退之说的,是“足乎己无待于外”。

  韩愈写过一篇文章是专门讲道的,叫作《原道》。“原”,是推究他的根源。中国常常说“道”,孔子也说“道”——“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老子也说“道”——“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天下有道”(《老子》)。那“道”究竟是什么呢?所以韩愈就说了: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原道》)

  就是说你心里面有博爱的心,关怀外在的人世,有广泛的同情心,“博爱”之心,就是仁的心。“行而宜之”,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适当的,都是合理的,“行而宜之”就叫作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你有仁的心,你做的事情有义的表现,你就按照这条路走下去,那么这就是道。你走这条道路的结果,就是内心果然感到一种充实了。“足乎己”,内心真的有一种爱,“无待于外”,你不再盲目地追求外在的满足了,那就叫“德”。

  这是韩退之对于中国所说的仁义道德的一个最简单的解释。总而言之,你是不是“足乎己”,如果你果然是“足乎己”了,那“来往不逢人”真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和外界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你根本不需要外在的一些个赞美和影响,所以你有一种自得,于是“长歌楚天碧”,你就可以放声歌诵了。

  柳宗元说“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尤其是在湖南,那是江南的地方。有人问我,什么叫作“沧浪”?沧浪是江水碧蓝的颜色,本来是指这样的水,凡是很清澈的江水都可以说是沧浪的水,有人说沧浪就是在楚的地方,沧浪可以特指一条水,是楚的地方的一条水,也可以泛指,凡是那清澈碧蓝的水都是沧浪的水。本来楚地不但是水沧浪,水是好的,天还是青的,所以大家常常说楚天,辛弃疾的词说“楚天千里清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周邦彦有一首小词《浣溪沙》里说:“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涯”字在这里押韵念yí,楼上的晴天是“碧四垂”的,上面是一望无际的天空,而楼底下呢?楼前的芳草是“接天涯”的,底下是一碧无际的芳草,可是就是在这上面的无尽碧天和下面的无穷芳草之间,这个人才孤立地突出来,才显出登楼的人在两者之间的那种寂寞。

  所以说,柳宗元“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之中,表面上是表现了一种自得,好像是说我虽然是在寂寞地生活,我是“幸此南夷谪”,我觉得这里很好,很美,天这么开阔,可是其实他的真实情况是,他不是真正地开脱,把烦恼排遣掉了。柳宗元所有的诗都是有一种反面的哀伤在里面,所以“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是在写他自己的寂寞。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汨罗遇风

唐代 柳宗元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省试观庆云图诗

唐代 柳宗元

设色既成象,卿云示国都。九天开秘祉,百辟赞嘉谟。
抱日依龙衮,非烟近御炉。高标连汗漫,迥望接虚无。
裂素荣光发,舒华瑞色敷。恒将配尧德,垂庆代河图。

重别梦得

唐代 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

唐代 柳宗元

谪弃殊隐沦,登陟非远郊。
所怀缓伊郁,讵欲肩夷巢。
高岩瞰清江,幽窟潜神蛟。
开旷延阳景,回薄攒林梢。
西亭构其巅,反宇临呀庨。
背瞻星辰兴,下见云雨交。
惜非吾乡土,得以荫菁茆。
羁贯去江介,世仕尚函崤。
故墅即沣川,数亩均肥硗。
台馆集荒丘,池塘疏沈坳。
会有圭组恋,遂贻山林嘲。
薄躯信无庸,锁屑剧斗筲。
囚居固其宜,厚羞久已包。
庭除植蓬艾,隟牖悬蟏蛸。
所赖山水客,扁舟柱长梢。
挹流敌清觞,掇野代嘉肴。
适道有高言,取乐非弦匏。
逍遥屏幽昧,澹薄辞喧呶。
晨鸡不余欺,风雨闻嘐嘐。
再期永日闲,提挈移中庖。

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

唐代 柳宗元

志适不期贵,道存岂偷生?
久忘上封事,复笑升天行。
窜逐宦湘浦,摇心剧悬旌。
始惊陷世议,终欲逃天刑。
岁月杀忧栗,慵疏寡将迎。
追游疑所爱,且复舒吾情。
石角恣幽步,长乌遂遐征。
磴回茂树断,景晏寒川明。
旷望少行人,时闻田鹳鸣。
风篁冒水远,霜稻侵山平。
稍与人事间,益知身世轻。
为农信可乐,居宠真虚荣。
乔木余故国,愿言果丹诚。
四支反田亩,释志东皋耕。

浩初上人见贻绝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

唐代 柳宗元

珠树玲珑隔翠微,病来方外事多违。
仙山不属分符客,一任凌空锡杖飞。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184篇诗文

诗人柳宗元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