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重别梦得》
二十年来万事同,
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
晚岁当为邻舍翁。
梦得,即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梦得”是他的字。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唐代的文坛组合还真是挺多的。
刘禹锡的名作有《陋室铭》,其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可谓脍炙人口。
“二十年来万事同”,柳宗元和刘禹锡二人同时中进士,到作此诗时已度过了二十二个春秋。这七个字概括了两人共同经历的宦海浮沉、人世沧桑。
他们二人也是“永贞革新”这场政治运动的参与者。唐顺宗永贞年间,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发动了一场改革。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持续时间100多天。最后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唐顺宗,拥立太子李纯。改革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刘柳二人同时遭难,远谪边地;去国十年以后,二人又一同被召回京,却又再贬远荒。行至衡阳,各分西东。
后来刘禹锡在答诗中抒发了同样的感慨:
弱冠同怀长者忧,
临岐回想尽悠悠。
他们早年的政治理想付之东流,今朝临岐执手,倏忽之间又将各自东西,抚今追昔,往事不堪回首。
诗尾表达诗人与刘禹锡相约归田为邻的愿望。身处罻罗之中而向往遗世耦耕,是封建士大夫在政治上碰壁以后唯一的全身远祸之道和消极抗议的办法。
“皇恩”之下,舍此还有何路?
真个是“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清代汪森《韩柳诗选》评曰:二十年、今朝、晚岁,笔法相生之妙。而苏东坡赞柳诗“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这也正是柳宗元这首小诗的主要特色。
净土堂
结习自无始,沦溺穷苦源。
流形及兹世,始悟三空门。
华堂开净域,图像焕且繁。
清冷焚众香,微妙歌法言。
稽首愧导师,超遥谢尘昏。
曲讲堂
寂灭本非断,文字安可离!
曲堂何为设?高士方在斯。
圣默寄言宣,分别乃无知。
趣中即空假,名相与谁期?
愿言绝闻得,忘意聊思惟。
禅堂
发地结菁茆,团团抱虚白。
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
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
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
心境本同如,鸟飞无遗迹。
芙蓉亭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
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
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
苦竹桥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