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溧县初栖凤,金陵复木牛。重来喜城郭,一夕閟山丘。
终始非无数,东西岂自由。铭旌二千里,处处哭归舟。
怀山庄子仁侄二首 其一
危亭独上忽徬徨,欠个山庄堕我傍。却是向来相聚日,老怀未解忆山庄。
池冰二首 其一
池底枯荷瘦不胜,池冰新琢玉壶凝。如何留到炎蒸日,上有荷花下有冰。
和张钦夫望月词
玉虫晕以贯虹兮学林之颠,阒其宵兮圣贤毕参于前。
心超兮千载,忽乎纳自牖兮光寒而静娟。吾兴视兮何祥,望舒推毂兮辚大圜。
生两仪兮虚白,饰万物兮清妍。彼何居兮轃兹,挈一规兮破幽偏。
代天兮宣精,㧖欹兮恶盈。似道兮日损,缩于一晦弦兮,万斯年而求伸。
宅天下兮至晦,镜天下兮至明。烛吾心中之月兮,贯地纬而洞天经。
吾奉月兮周旋,月踵吾兮后先。夫君寄我兮三章,招月而与寓目兮,炯笔势之翩翩。
想他日之独立兮,过庭而侍侧。谁其耳剽于玉振兮,惟此月知其然。
月不予留兮,予亦咏而归。歌三终兮谢明月,何夕复惠然兮临我于亭乎而。
舟过谢潭三首·其一
寄题舒州宿松知县戴在伯重新紫霄亭
高高亭耸紫霄端,借榻高眠廛市间。轮奂重新无俗□,何如来此伴云闲。
挽封州太守赵次公二首 其一
国尔怀孤愤,麟兮嗣古风。谓宜空冀北,何意召河东。
榕叶烝山祲,梨花惨殡宫。传家今有子,身后未应穷。
德远叔坐上赋肴核八首 其四 蜜金橘
风餐露饮橘洲仙,胸次清于月样圜。侠客偶遗金弹子,蜂王撚作菊花钿。
烛下瓶中江蜡二梅
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 其八 荼蘼洞
旧绕新萦绿万蟠,架馀篱剩复垂栏。先生醉帽堆香雪,知自荼蘼洞里还。
夜过杨州二首 其一
祗今何许问迷楼,更有垂杨记御沟。除却琼花与红药,杨州不是古杨州。
轿中风翻书卷
挟册登车强出山,展来未读眼先昏。无端又被春风妒,叶叶吹开更揭翻。
题刘朝英进斋
灯火三更雨,诗书一古琴。惟愁脚力软,未必圣门深。
莫笑云端树,初如涧底针。不应将一第,用破半生心。
又和风雨二首
观社
醉後题壁
左藏南库西庑下纸閤负暄戏题
水衡仙客住冰天,雪齧风餐更禁烟。不是移来小旸谷,老夫冻折两诗肩。
水螳螂歌
清晨洗面开篷门,巨螳螂在水上奔。前怒两臂秋竹竿,后拖一腹春渔船。
偶然拾得破蛛网,挈取四角沉重渊。柳上螳螂工捕蝉,水上螳螂工捕鳣。
捕蝉顿顿得蝉食,捕鳣何曾得鱼吃。
己未春日山居杂兴十二解 其八
金作林檎花绝秾,十年花少怨东风。即今遍地栾枝锦,不则梢头几点红。
桂源铺
谢傅宣州安道郎中送宣城笔
忽惊骑吏叩柴荆,厚禄移书访死生。今日犹迟傅岩雨,前身端是谢宣城。
解包兔颖霜盈把,试墨山泉月一泓。老里苦吟翻作拙,撚须枉断两三茎。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远峰
登牛渚蛾眉亭二首 其一
稚子弄冰
过白沙竹枝歌六首 其四
饯洪帅张伯子华学尚书移镇京口
西斋旧无竹予归自毗陵斋前忽有竹满庭盖墙外之竹迸逸而生此也喜而 ...
送医家孟宗良汉卿
霰
送朝士使虏
己丑上元后晚望
寄题开州史君陈师宋柴扉
感秋五首 其五
除夕留子上伯玉子西小酌
闷歌行十二首
晚归再度西桥四首 其一
和益公见谢红都胜芍药之句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精舍
行役有叹 其一
春晴怀故园海棠
观蚁二首 其一
送吉州太守朱子渊造朝二首 其一
晓出兜率寺送许耀卿二首 其二
二月一日雨寒五首
冬暖绝句
小溪至新田四首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 其二
延陵怀古三首 其三 东坡先生
入建平界二首 其一
题张以道上舍寒绿轩
寒食雨中同舍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呈陆务观 其八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 其七
题李子立知县问月台
和张寺丞功父八绝句 其四
晴後弃雪四首
赵平甫幽居八操 其八 龟潭操
题王季安主簿佚老堂二首 其一
上巳日予与沈虞卿尤延之莫仲谦招陆务观沈子寿小集张氏北园赏海棠 ...
正月二十八日峡外见燕子二首 其一
六月九日晓登连天观
舟过青半,望横山塔二首
临贺别驾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诗以杜句君随丞相后为韵和以谢焉五首 ...
易允升画像赞
寄题赵漕秘阁东山堂
白含笑
秋夕书怀
初九夜月二首 其二
人日出游湖上十首 其七
和范至能参政寄二绝句 其一
四月中休日闻蝉
三月二十七日送春绝句
昭君怨·赋松上鸥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 其八 晚对亭
戊戌正月二日雪作二首
朱新仲舍人灊山诗集,其子軧叔止见惠,且有
与子仁登天柱冈过胡家塘莼塘归东园四首 其四
西园早梅二首 其二
四月四日午初出浙东界入信州永丰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