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厌见山居要出来,出来厌了却思回。人生毕竟如何是,且看桃花晚莟开。
题三老图二首 其一
旦奭行间著季真,黄冠不合附青云。二南风里君知么,添个委蛇退食人。
醉笔呈尚长道
腊前月季
读诗
赵达明太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 其七
和靖先生坟已荒,空馀松竹故苍苍。王孙自洗鸬鹚杓,满酌真珠酹一觞。
送周元吉显谟左司将漕湖北三首 其二
又见周郎携小乔,武昌赤壁醉娇饶。蜀江雪水来三峡,吴苑风烟访六朝。
秋月春花出肝肺,新词丽曲入笙箫。归来却侍金銮殿,好看霜毛映珥貂。
南海陶令送水沉,报以双井茶二首
延陵怀古三首 其一 延陵季子
荆之溪兮澹以幽,惠之山兮云侔。思君子兮不见,莽草树兮脩脩。
面句吴兮东而坐,背朱方兮北卧。齐楚岂不强而大兮吾王以妥。
贤于国其无裨兮,不曰季子存而吴贺。彼懵者之躗言兮,谓兆亡于让王。
弗丕承于考心兮,用永五湖之与三江。祀太伯其忽诸兮,顾袭誉于子臧。
曾不知民无让而不立兮,自古皆有亡。诹屺岵与锄箕兮,畴莫知其重轻。
若千乘暨箪豆兮,絜丰约而则明。迨躬逢而利怵兮,亦几何而靡争。
谓吾札之不懿兮,札亦恬受而茹声。思复思兮君子,乾坤毁而日月息兮,则君子之亦死。
寄吴宜之
罨画溪头老诗伯,夜榜仙槎郁林石。要令南斗避文星,却归北辰捧天极。
顷逢桂江双鲤鱼,殷勤两寄尺素书。山长水远到不到,未必韦郎迹也疏。
书中只有相思字,更及融州一寒士。泮水曾参冷似冰,等待春风放桃李。
休日登城
爱他休日更新晴,忍却春寒上古城。废垒荒芦无一好,春来微径总堪行。
五更入宣城诣天庆观朝谒
晓雾双溪水,秋风百舫桥。行穿子城过,却望女墙遥。
落月能相伴,疏钟似见招。小亭憩山半,换马上岧峣。
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三首 其三
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黄陈篱下休安脚,陶谢行前更出头。
萧照邻参政大资挽诗二首 其二
东府辞金印,南园伴赤松。门阑无薏苡,泉石自从容。
忽作丁威鹤,云亡老子龙。一哀缘殄瘁,不是涕无从。
表弟周明道工於傅神而山水亦佳,久别来访,
送叶叔羽寺丞持节淮东二首 其二
煮海谁为祟,沿淮困不胜。民思贤使者,帝遣大农丞。
玉节寒侵斗,牙樯冻作冰。来归闻早著,紫禁要渠登。
中元日午
雨馀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阴不肯移。蜂过无花绝粮道,蚁行有水遏归师。
今朝道是中元节,天气过于初伏时。小圃追凉还得热,焚香清坐读唐诗。
过南荡三首 其三
政好行时莫懒行,犹寒未热雨初晴。江西休问何时到,已离南屏第一程。
雨中酴醾
翡翠堆头乱不梳,梅花脑子糁肌肤。夜来急雨元无事,晓起看花一片无。
揭阳道中二首 其一
厌穿山径石嵚
董主簿正道壁间作水墨老梅一枝宿鹊缩脰合半眼栖焉
斜枝饱风雪,疏花淡冰玉。一鹊忍清寒,居然伴幽独。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雨里问讯张定叟通判西园杏花二首 其一
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 其五
己未春日山居杂兴十二解 其十
饯洪帅张伯子华学尚书移镇京口
近故太师左丞相魏国文忠京公挽歌辞三首 其一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 其八
瓶中梅花长句
平望夜景
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
和张器先十绝 其三
蜂儿
清晓湖上三首 其三
山居雪后二首 其一
过沙头三首 其二
观蚁二首 其一
题朱伯勤千峰紫翠楼二首 其一
舟过望亭三首
走笔和袁起岩元夕前一夜雪作
醉後捻梅花近壁,以灯照之,宛然如墨梅
晓过花桥入宣州界四首
赠阁皂山懒云道士诗客张惟深二首 其一
过白沙竹枝歌六首 其四
题李子立知县问月台
李圣俞郎中求吾家江西黄雀醝法,戏作醝经遣
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七首 其七
山庄李花
题吕子明国谕退庵
和皇太子瑞雪二首 其二
明发西馆晨炊蔼冈四首
送子仁侄南归二首 其二
寓仙林寺待班戏题
烛下和雪折梅
净远亭午望二首 其二
夜坐小集
走笔和张功父玉照堂十绝句 其十
明发四望山过都昌县入彭蠡湖
左藏南库西庑下纸合负暄戏题
入建平界二首 其一
赵平甫幽居八操 其八 龟潭操
上巳三首 其一
将睡四首 其三
蚤起秣陵镇二首 其二
明发鸭步
赠翦字吴道人
雪后领儿辈行散
观社
清明日午憩黄池镇
雨後田间杂纪五首
题王季安主簿佚老堂二首 其二
湖天暮景五首 其四
午憩堆钱岭
过真阳峡六首 其二
偶送西归朝天二集与尤延之蒙惠七言和韵以谢之
跋陆务观剑南诗藁二首 其二
清明雨寒八首 其五
寄题舒州宿松知县戴在伯重新紫霄亭
行路难五首
都下食笋自十一月至四月戏题
九月一日夜宿盈川市
望清远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