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渔家可是厌尘嚣,结屋圆沙最尽梢。外面更栽杨柳树,上头无数鹭鸶巢。
明发房溪二首
跋符发所录上蔡语二首 其一
洙泗渊源一线寒,再从伊洛起涛澜。偶看上蔡先生语,满目淙淙八节滩。
晚泊杨州
杨子桥西转綵航,粉城如练是维杨。百年旧观兵戈后,近是新开草木荒。
杰阁高台云上出,野梅官柳雪中香。史君领客周遭看,走马归船欲夕阳。
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 其二
建隆家业大于天,庆历春风一万年。廊庙谋谟出童蔡,笑谈京洛博幽燕。
白沟旧在鸿沟外,易水今移淮水前。川后年来世情了,一波分护两涯船。
雨后行郡圃
雨馀行脚古城隈,为爱危亭首屡回。无数菊苗齐老去,多时花径不曾来。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 其八 晚对亭
大隐翠屏孤,何许最正面。日落未落时,亭上来相见。
野荼
不识荼糜恨杀人,野花香里度芳晨。寄笺为报东皇道,不理今年一个春。
登大鞋岭望大海
杖屦千崖表,波涛万顷前。琼天吹不定,银地湿无边。
一石当流出,孤尖卓笔然。更将垂老眼,何许看风烟。
清晓湖上三首 其三
六月西湖锦绣乡,千层翠盖万红妆。都将月露清凉气,并作侵晨一喷香。
以六一泉煮双井茶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 其八
长干桥外即乌衣,今著屠沽卖菜儿。晋殿吴宫犹碧草,玉亭谢馆尽黄鹂。
别萧挺之泉州二首 其一
郎署春同宿,州麾晚卜邻。出山成底事,藉手得斯人。
名实今无对,云霄早致身。再逢应互笑,谁发不如银。
表弟周明道工於傅神而山水亦佳,久别来访,
中元日午
雨馀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阴不肯移。蜂过无花绝粮道,蚁行有水遏归师。
今朝道是中元节,天气过于初伏时。小圃追凉还得热,焚香清坐读唐诗。
小憩栟楮
笋舆放下倦腾腾,睡倚胡床撼不应。榉柳细花吹面落,误挥团扇扑飞蝇。
寄袁起岩枢密贺新除仍谢送四缣并诗集兼恳求陈婿荐书二首 其二
知己熙鸿化,阳和被九皋。自怜今老病,无分恼钧陶。
独念东床客,犹沉左选曹。春风半张纸,立地作宜敖。
多稼亭前两槛芍药红白对开二百朵
红红白白定谁先,袅袅娉娉各自妍。最是倚栏娇分外,却缘经雨意醒然。
晚春早夏浑无伴,暖艳晴香政可怜。好为花王作花相,不应只遣侍甘泉。
紫牡丹二首
昨日访子上不遇裴回庭砌观木犀而归再以七言乞数枝
昨携儿辈扣云关,绕遍岩花恣意看。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烝透粟堆盘。
寄诗北阮赊秋色,供我西窗当晚餐。小朵出丛须折却,莫教折破碧团栾。
雪后十日日暖雪犹未融
地冻雪起立,檐生冰倒垂。日穿银笋透,风琢玉山欹。
今晓还差暖,清寒退尚迟。生愁便销去,将底伴吟髭。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晓行望云山
行役有叹 其一
大司成颜几圣率同舍招游裴园·其七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 其九
中秋后一夕登清心阁二首 其一
春暖郡圃散策三首
送周元吉显谟左司将漕湖北三首 其二
正月晦日,自英州舍舟出陆,北风大作
四月十七日侍立集英殿观进士唱名
族人同诸友问疾二首
舟过安仁
雪后东园午望
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三首
闻莺
一鹭先立池中,有双鹭自外来。先立者逐之,双鹭亟去,莫敢敌者
入常山界二首
醉眠夜闻霜风甚紧起坐达旦二首 其一
春晴怀故园海棠
董主簿正道壁间作水墨老梅一枝宿鹊缩脰合半眼栖焉
宿灵鹫禅寺
醉後捻梅花近壁,以灯照之,宛然如墨梅
题王季安主簿佚老堂二首 其一
追和尤延之检详紫宸殿贺雪
正月三日骤暖多稼亭前梅花盛开四首 其三
昭君怨·赋松上鸥
昼倦
晚归再度西桥四首 其三
春晓三首 其二
题吴梦与古乐府
昨日访子上,不遇。裴回庭砌观木犀而归,再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其一
小舟晚兴四首 其一
甲子初春即事六首 其三
望谢家青山太白墓二首 其一
清明果饮二首 其二
跋符发所录上蔡语二首 其二
四月一日三衢阻雨二首 其二
烛下瓶中江蜡二梅
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三首 其三
舟中午睡
寄题舒州宿松知县戴在伯重新紫霄亭
刘公佐亲家奉议挽词二首 其二
三江小渡
城上野步用辘轳体
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
寄吴宜之
德远叔坐上赋肴核八首 其四 蜜金橘
白含笑
跋陆务观剑南诗藁二首 其二
醉後题壁
雪中送客过清水闸二首 其二
舟泊吴江三首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 其二
寄题张商弼葵堂堂下元不种葵花但取面势向阳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 其七
过霸东石桥,桐花尽落
饯洪帅张伯子华学尚书移镇京口
仲良见和再和谢焉四首 其一
故少师张魏公挽词三章 其一
落梅再著晚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