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跋陆务观剑南诗藁二首 其二

跋陆务观剑南诗藁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剑外归乘使者车,浙东新得左鱼符。可怜霜鬓何人问,焉用诗名绝世无。

彫得心肝百杂碎,依前涂辙九盘纡。少陵生在穷如虱,千载诗人拜蹇驴。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道逢王元龟阁学

宋代 杨万里

秋日才升却雾中,先生更去恐群空。古谁云远今犹古,公亦安知世重公。

轩冕何缘关此老,江山所过总清风。我行安用相逢得,不得趋隅又北东。

寄袁起岩枢密贺新除仍谢送四缣并诗集兼恳求陈婿荐书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知己熙鸿化,阳和被九皋。自怜今老病,无分恼钧陶。

独念东床客,犹沉左选曹。春风半张纸,立地作宜敖。

正月五日以送伴借官侍宴集英殿十口号 其七

宋代 杨万里

猛士缘竿亦壮哉,踏空舞阔四裴回。一声白雨催花鼓,十二竿头总下来。

寄题袁机仲侍郎殿撰建溪北山四景 其一 妙净庵

宋代 杨万里

韩子不肯佛,饶操苦出家。何如妙净老,紫橐碧莲花。

谢江东耿漕曼老寄书并与沈侍郎唱和诗二首 其二 谢唱和佳句

宋代 杨万里

碧落侍郎金作句,瀛洲学士玉为章。两公唱和君知么,个是安期却老方。

前苦寒歌

宋代 杨万里

四大海潮打清淮,三万里风平地来。龟山横身拦不住,潮波怒飞风倒回。

欲晴不晴雪不雪,并作苦寒冻人绝。古寺大钟十字裂,东山石崖一峰蹶。

劝君莫出君须出,冰脱君髯折君骨。

晚归再度西桥四首 其三

宋代 杨万里

尽日山行意未销,归来再与坐溪桥。山童抛石落溪水,唤作鱼儿波面跳。

将赴高安出吉水报谒县官归涂宿五峰寺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野寺重来记昨游,一弹指顷几经秋。五峰绝顶双松树,相识儿时到白头。

谢傅宣州安道郎中送宣城笔

宋代 杨万里

忽惊骑吏叩柴荆,厚禄移书访死生。今日犹迟傅岩雨,前身端是谢宣城。

解包兔颖霜盈把,试墨山泉月一泓。老里苦吟翻作拙,撚须枉断两三茎。

入陂子径

宋代 杨万里

下一岭,上一岭,上如登天下如井,人言个是陂子径。

猿藤径里无居民,陂子径里无行人。冷风萧萧日杲杲,露湿半青半黄草。

前日猿藤犹有猿,今此一鸟亦不喧。树无红果草无蕊,纵有猿鸟将何餐。

两山如壁岸如削,一径缘空劣容脚。溪声千仞撼林壑,崖石欲崩人欲落。

来日长峰径更长,陂子径荒未是荒。蒋家三径未入手,岭南三径先断肠。

腊前月季

宋代 杨万里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

题星子县黄宰世高问政堂

宋代 杨万里

黄子侬故人,危子侬门生。向来同登漱玉亭,银河洗面醉不醒。

四年二子不见面,过眼光阴掣飞电。今晨忽得问政碑,黄子作堂危子词。

危子笔力乃尔进,黄子佳政不须问。寄言二子各努力,古人也是人作得。

夜宿东渚放歌三首

宋代 杨万里

天公要饱诗人眼,生愁秋山太枯淡。
旋裁蜀锦展吴霞,低低抹在秋山半。
须臾红锦作翠纱,机头织出暮归鸦。
暮鸦翠纱忽不见,只见澄江净如练。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精舍

宋代 杨万里

忆我南溪北,千岩万岳亭。
妒渠紫阳叟,詑杀一峰青。

春日六绝句

宋代 杨万里

日落碧簪外,人行红雨中。
幽人诗酒里,又是一春风。

题连沧观呈太守张几仲

宋代 杨万里

开窗纳尽大江秋,天半飞楼不是楼。
独立南徐鳌绝项,下临北固虎回头。
蒜山旧址空黄鹤,瓜步新城照白鸥。
好事主人酌诗客,风烟一眼到杨州。

宿鸡林坊

宋代 杨万里

路觉往而复,意迷东与西。
元来八九渡,只是一条溪。
亭午虽微暑,兹辰较少泥。
诸峰云上出,不但与云齐。

闰三月二日发船广州来归亭下之官宪台

宋代 杨万里

诗人政坐爱闲游,天遣南游天尽头。到得广州天尽处,方教回首向韶州。

池口移舟入江,再泊十里头潘家湾,阻风不至

宋代 杨万里

北风五日吹江练,江底吹翻作江面。
大波一跳入天半,粉碎银山成雪片。
五日五夜无停时,长江倒流都上西。
计程一日二千里,今踰灩澦到峨眉。
更吹两日江必竭,却将海水来相接。
老夫蚤知当陆行,错料一帆超十程。
如今判却十程住,何策更与阳侯争。
水到峨眉无去处,下梢不到忘归路。
我到金陵水自东,只恐从此无南风。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