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表弟周明道工於傅神而山水亦佳,久别来访,

表弟周明道工於傅神而山水亦佳,久别来访,

宋代 杨万里

笔端人物更江山,外弟周郎两不难。
可把吴松半江水,傅他头上进贤冠。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春尽感兴

宋代 杨万里

春事匆匆掠眼过,落花寂寂柰愁何。
故人南北音书少,野渡东西芳草多。
荀借一风争作竹,鷰分数子别成窠。
青灯白酒长亭夜,不胜孤舟兀绿波。

辛酉正月十一日,东园桃李盛开

宋代 杨万里

千万重山见复遮,两三点雨直还斜。
行穿锦巷入雪巷,看尽桃花到李花。

山村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歇处何防更歇些,宿头未到日头斜。风烟绿水青山国,篱日紫茄黄豆家。

雨足一年生事了,我行三日去程赊。老夫不是如今错,初识陶泓计已差。

寄题赵漕秘阁东山堂

宋代 杨万里

阿旦东山著乾坤,十雨世界三登村。阿安东山著一身,白云保社明月邻。

此山祗合馆此客,千载阿谁敢争席。赵侯玉立隆准孙,洗空凡马追古人。

千山万水略行遍,一锥卓住东洋岸。东洋山麓东复东,筑堂折简招两公。

倒提北斗酌银汉,灵山作樽江作钟。浩歌小袖经纶手,笑与两公举天酒。

东山今属赵家庄,敬请两公迁别乡。

行路难五首

宋代 杨万里

长门陈阿娇,却要一生金屋贮娇饶。
长信班婕妤,却要一生纨扇从玉车。
妾心秪作专房地,别人亦有承恩意。
妾心不肯著别人,君心还肯如妾心。
春风秋月浑不管,花落花开空自怨。
千秋万岁一笑休,月明空照古人愁。

晚泊杨州

宋代 杨万里

杨子桥西转綵航,粉城如练是维杨。百年旧观兵戈后,近是新开草木荒。

杰阁高台云上出,野梅官柳雪中香。史君领客周遭看,走马归船欲夕阳。

雪后领儿辈行散

宋代 杨万里

今日意不惬,出游聊逍遥。父子自为伴,何须外招邀。

过溪足小倦,临流坐危桥。回头顾吾庐,竹树翳草寮。

独有万花亭,岿然出山椒。高陂泻溪水,环佩锵琼瑶。

飞流迸空起,平水和天摇。舂淙到潭底,势尽自浮漂。

蟹眼沸不停,雪山涌还消。近观绝汹汹,远听渐萧萧。

忽逢绿头公,携孥鼓丹桡。喧呼苇间出,得意似见骄。

我行为小立,流鱼偶双跳。人物各自适,兹游定谁超。

阻风泊舒州长风沙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解缆鸾溪北,浮舟雁汊东。才逢一日顺,却阻四程风。

万事乘除里,千年瞬息中。请君明著眼,造物一狙公。

晚望二首

宋代 杨万里

月是小春春未生,节名大雪雪何曾。
夕阳不管西山暗,只照东山八九棱。

秋夜极热三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秋神今岁也痴呆,行李如何草草回。白帝羽衣浑不带,炎官火伞却将来。

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三首 其三

宋代 杨万里

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黄陈篱下休安脚,陶谢行前更出头。

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

宋代 杨万里

行穿诘曲更崔嵬,野店柴门半未开。
皂荚树阴黄草屋,隔篱犬吠出头来。

赠彭云翔长句

宋代 杨万里

读书台边士如云,卢溪门下士如麟。定知此地难为士,后来之秀说彭子。

雪里能来访我为,当阶下马雪满衣。赠我文章无不有,出入欧苏与韩柳。

如今场屋号作家,相州红缬洛中花,岂如彭子有律令。

会当一书取张景,今年谁子司文柄。

芗林五十咏·海棠洞

宋代 杨万里

艳翠春销骨,妖红醉入肌。
花仙别无诀,一味服燕支。

题三老图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旦奭行间著季真,黄冠不合附青云。二南风里君知么,添个委蛇退食人。

烛下瓶中江蜡二梅

宋代 杨万里

江梅蜡梅同日折,白昼看来两清绝。
如何对立烛光中,只见江梅白於雪。

水仙花四首

宋代 杨万里

韵绝香仍绝,花清月未清。
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

落梅再著晚花

宋代 杨万里

数日春风不柰暄,梅花落尽净无痕。
却将晚莟重收拾,更放南枝第二番。

己未春日山居杂兴十二解 其十

宋代 杨万里

日影云光学镀金,好风不肯碎花阴。人言春色醲于酒,不醉衰容只醉心。

路口回望方山

宋代 杨万里

钟阜回头失,方山恋眼寒。似巾檐短帽,如覆玉雕盘。

每恨青苍远,因行反覆看。归时记面目,城里指云端。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