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小诗苦雨当云笺,寄似南风一问天。漏得银河乾见底,却将什么作丰年。
桂源铺
雨后至溪上三首 其二
扁舟一叶泊溪弯,一雨初收篷未乾。风浪依然平帖后,渔翁□出把渔竿。
赠相士蓑衣道人杜需二首 其二
坐来小歇过眉拄,客里那能满眼酤。肯脱蓑衣借侬著,鸥边雨外且江湖。
午热登多稼亭五首 其三
不是城中是甑中,雨馀日色更明红。若为飞上金山顶,独立长江万里风。
二月十四日晓起看海棠八首 其一
过雨天犹湿,新晴日尚寒。悬知晓妆好,破雾急来看。
四月十七日侍立集英殿观进士唱名
殿上胪传第一声,殿前拭目万人惊。名登龙虎黄金榜,人万烟霄白玉京。
香满乾坤书一卷,风吹鬓发雪千茎。旧时脱却银袍处,还望清光侍集英。
饯洪帅张伯子华学尚书移镇京口
周家天球祇一只,张家今有双白璧。前称紫薇后文昌,衙官二陆仆两唐。
金章玉句迭清锵,天孙云机织锦裳。松心竹节争老苍,冰壶水镜明秋霜。
君不见于湖先生掌纶綍,二典三谟才一笔。君不见笃素先生立朝端,五臣十乱半武间。
听履星辰践台斗,翻身凤池屈伸肘。梦入飞云卷雨帘,袖却筑岩作霖手。
滕王阁上唐阿舒,春生秋杀震江湖。吏部未见张尚书,春生尽有秋杀无。
江西十州百万户,父非姓召母非杜。也祇周人两句诗,岂弟君子民父母。
又去南徐作好春,落霞秋水亦眉颦。南徐父老错欣欣,玉皇催渠转鸿钧。
清明雨寒八首 其八
风欹众柳自成妍,雨泣残花不忍看。急唤曲生尝杏子,及渠小苦未生酸。
小池
远峰
孤巘秀何似,碧莲含未开。谁将脩月斧,斸取一尖来。
晓炊黄竹庄三首 其一
染练江山宿雨馀,枝枝叶叶润如酥。丝窠璎珞消多少,破费天公百斛珠。
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 其一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郡圃上巳二首 其一
旋收雨夕放晴晨,禊日风光正可人。间白参红方是锦,疏桃散李不成春。
贺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 其四
二圣多能似仲尼,储皇家学自庭闱。银钩已有淳熙脚,玉句仍传德寿衣。
榕树
芗林五十咏 其二十二 放鱼矶
为惜丹砂尾,亲投碧草潭。前头有香饵,千万不须贪。
过吕城闸六首 其二
泊船到得暮钟时,等待诸船不肯齐。等得船齐方过闸,又须五鼓到荆溪。
阻风泊舒州长风沙二首 其二
解缆鸾溪北,浮舟雁汊东。才逢一日顺,却阻四程风。
万事乘除里,千年瞬息中。请君明著眼,造物一狙公。
感秋五首 其四
秋晓寒可忍,秋夕永难度。青灯照书册,两眼如隔雾。
掩卷灯孤坐,块然与谁语。倒卧卧不得,起行行无处。
屋角忽生明,山月到庭户。似怜幽独人,深夜约清晤。
我吟月解听,月转我亦步。何必更读书,且与月联句。
中秋无月既望月甚佳二首 其二
月到中秋故故无,今宵月好莫渠孤。旧传月径圜千里,影落金杯只粒珠。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送丘宗卿帅蜀三首
野荼
端午后顿热
寒食雨中同舍人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
过莺斗湖三首 其三
春雨不止二首 其一
春草二首
从丁家洲避风行小港出荻港大江三首 其二
丁亥正月新晴晚步二首 其二
和文黼主簿叔惠诗之韵
二月一日郡圃寻春二首 其二
白莲
贺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四首 其二
晓起探梅四首 其三
寄题喻叔奇国傅郎中园亭二十六咏海棠坞
重九前四日昼睡独觉
分宜迸旅逢同郡客子
醉眠夜闻霜风甚紧起坐达旦二首 其一
烧香
前苦寒歌
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与大儿议秋凉一出游山三首 其一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 其五
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静坐二首
横林望见惠山寄怀尤延之三首 其三
过景星山山顶一石孤立又名突星山
读元白长庆二集诗
故太恭人董氏挽词五首 其二
多稼亭前两槛芍药红白对开二百朵
夜过杨州二首
谢江东耿漕曼老寄书并与沈侍郎唱和诗二首 其二 谢唱和佳句
瑞香盛开呈益国公二首 其二
和仲良春晚即事
人日出游湖上十首
之永和小憩资寿寺
行路难五首
观社
记梦三首 其三
类试所戏,集杜句跋杜诗,呈监试谢昌国察院
早朝紫宸殿贺雪呈尤延之二首
春寒早朝
丁亥正月新晴晚步二首
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 其五
南望阁皂山
过张王庙
新晴西园散步四首 其三
寄朱元晦长句,以牛尾狸、黄雀冬猫笋伴书
宿青山市四首 其二
雪中送客过清水闸二首 其二
初九夜月二首 其二
又题寺后竹亭
过宝应县新开湖十首 其四
悯农
东园醉望暮山
蜡梅四首 其三
昼睡闻鴈
过沙头三首 其一
进退格寄张功父姜尧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