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立秋后一日雨天欲暮小立问月亭

立秋后一日雨天欲暮小立问月亭

宋代 杨万里

雨后林中别样凉,意行幽径不知长。风蝉幸自无星事,强为闲人报夕阳。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以六一泉煮双井茶

宋代 杨万里

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免毫霜。
细参六一泉中味,故有涪翁句子香。
日铸建溪当退舍,落霞秋水梦还乡。
何时归上滕王阁,自看风炉自煮尝。

四印室长句效刘信夫作,呈信夫

宋代 杨万里

广文眼力自超然,作室题诗字字研。
愤世嫉邪题尔耳,未必崔君真鹤言。
涪州别驾亦浪语,渠家四印何曾铸。漫向世人言养生,涪州却向宜州去。
广文平生不解愁,只将诗句敌清秋。
白浪如山风打头,江南江北一虚舟。
唑上无毡惟有客,青灯枉草强边策。
万言万当不如默,误人又掯庭前柏。

李与贤来访,自言所居幽胜,甚似剡溪。因以

宋代 杨万里

漫浪江湖天一方,故人不见两三霜。
对床说尽平生话,黄叶声中秋夜长。

新晴西园散步四首 其三

宋代 杨万里

红雨斑斑竹外蹊,黄金袅袅水边丝。举头拣遍低阴处,带叶青梅摘一枝。

明发南屏

宋代 杨万里

新晴在在野花香,过雨迢迢沙路长。
两度六朝今结局,一生行客老还乡。
犹嫌数骑傅书札,剩喜千山入肺肠。
到得前头上船处,莫将白发照沧浪。

雨中遣闷

宋代 杨万里

船篷深闭膝难安,四面千峰不得看。莫厌霏微闷人雨,插秧怕热爱轻寒。

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建隆家业大于天,庆历春风一万年。廊庙谋谟出童蔡,笑谈京洛博幽燕。

白沟旧在鸿沟外,易水今移淮水前。川后年来世情了,一波分护两涯船。

道旁店

宋代 杨万里

路旁野店两三家,清晓无汤况有茶。
道是渠侬不好事,青瓷瓶插紫薇花。

加餐

宋代 杨万里

脱发星星遍,加餐日日新。
二升卧龙玉,一斗謪仙春。
云子恐称屈,麴生能笑人。
吾方有公事,公等不须嗔。

和丘宗卿赠长句之韵

宋代 杨万里

君入脩门才一见,我出脩门风刮面。归来急问有新诗,句句举似君不疑。

殿门握手冠缨绝,炯如云破瞻秋月。老怀勃郁久不开,为君倾豁情既竭。

君诗元自过黄初,古雅可敬丽可娱。诗坛端是一敌国,乃不自惜下取予。

向来交游半生死,悼往喜今同彼此。老夫懒性不便书,毛颖为君浴清泚。

圣贤何时同一中,纵谈社燕与秋鸿。芒鞋藤杖寻春风,天竺灵隐九里松。

古来乐事天悭与,怪珍未必逢良贾。即今又欲驾官船,淮水中流送归虏。

金山独上妙高台,再与海若相诙谐。归时藉手无一字,教君笑杀老诚斋。

送俞漕子清大卿赴召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自笑孤踪霜叶轻,宦游何幸并耆英。合符先后分江郡,接武差池缀月卿。

爱我从来两胶漆,与公别是一亲情。老身无用难提挈,尚有儿曹累使令。

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与大儿议秋凉一出游山三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末伏将催中伏休,匆匆送夏又迎秋。暑中竹色风仍雨,病里莺声喜破愁。

大熟十年无此作,微生一饱更何求。急须剩踏莲花曲,药玉新船待拍浮。

醉後捻梅花近壁,以灯照之,宛然如墨梅

宋代 杨万里

老子年来画入神,凿空幻出墨梅春。
壁为玉板灯为笔,整整斜斜样样新。

走笔和张功父玉照堂十绝句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健青新走一梢长,外日东风引得狂。定自今番春色里,新枝别样占年光。

冬暖绝句

宋代 杨万里

今岁无寒祇有暄,腊前浑似半春天。醉中苦有薰香癖,烧得春衫两袖穿。

送沈虞卿秘监脩撰将漕江东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再入脩门访旧游,故人相见喜还愁。茂林脩竹君髯碧,折苇枯荷我鬓秋。

莫把升沈著怀抱,古来贤圣几公侯。一尊追送江东棹,梦逐清波弄白鸥。

静坐池亭二首

宋代 杨万里

胡床倦坐起凭栏,人正忙时我正闲。
却是闲中有忙处,看书才了又看山。

送幼舆子之官澧浦慈利监税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素王开国道无臣,一榜春风放十人。莫羡榜头年十八,旧春过了有新春。

和张倅子仪送鞓红、魏紫、崇宁红醉、西施四

宋代 杨万里

洛花移种到松江,国也天香内样妆。
老里懒边无好思,为渠觅句却穷忙。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