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圣经贤传紧关津,骚客诗家妙斧斤。总被先生漏消息,不令后辈隔知闻。
都城一日纸增价,天下几人贫似君。不要绨袍却归去,平生笑杀送穷文。
月台夜坐二首 其二
日落片时许,星才数点明。须臾玉棋子,遍满碧瑶枰。
向晚垂垂雨,通宵得得晴。秋蛩伴侬语,苦底是谁声。
大司成颜几圣率同舍招游裴园泛舟绕孤山赏荷花晚泊玉壶得十绝句 ...
小泛西湖六月船,船中人即水中仙。外铺云锦千弓地,中度琉璃百摺天。
闷歌行十二首 其一
山行旧路不堪重,及汎湖波又阻风。世上舟车无一稳,乾坤可是剩诗翁。
野荼
去岁诸司赏物华,荼糜一会属侬家。今年不识荼糜面,却买茅柴对野花。
三江小渡
二月十一日夜梦作东都早春绝句
跋余伯益所藏张钦夫书西铭短纸二首 其二
横渠方寸著乾坤,传到南轩更莫论。四海交朋霜叶落,半张翰墨雪涛翻。
正月三日骤暖多稼亭前梅花盛开四首 其三
初开犹见蒂和心,今日来看花满林。日照一团都是雪,更无红蜡与黄金。
西园晚步二首 其一
龙眼初如菉豆肥,荔枝已似佛螺儿。南荒北客难将息,最是残春首夏时。
入陂子径
下一岭,上一岭,上如登天下如井,人言个是陂子径。
猿藤径里无居民,陂子径里无行人。冷风萧萧日杲杲,露湿半青半黄草。
前日猿藤犹有猿,今此一鸟亦不喧。树无红果草无蕊,纵有猿鸟将何餐。
两山如壁岸如削,一径缘空劣容脚。溪声千仞撼林壑,崖石欲崩人欲落。
来日长峰径更长,陂子径荒未是荒。蒋家三径未入手,岭南三径先断肠。
中元日午
雨馀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阴不肯移。蜂过无花绝粮道,蚁行有水遏归师。
今朝道是中元节,天气过于初伏时。小圃追凉还得热,焚香清坐读唐诗。
六月九日晓登连天观
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 其二
建隆家业大于天,庆历春风一万年。廊庙谋谟出童蔡,笑谈京洛博幽燕。
白沟旧在鸿沟外,易水今移淮水前。川后年来世情了,一波分护两涯船。
己未春日山居杂兴十二解 其十
日影云光学镀金,好风不肯碎花阴。人言春色醲于酒,不醉衰容只醉心。
二月十四日梅花二首
上巳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上得十绝句呈同社 其六
雨催杖屦却须回,捲上疏帘眼顿开。十里湖光平似镜,柳梢梢外一船来。
谢唐德明惠笋
高人爱笋如爱玉,忍口不餐要添竹。云何又遣十辈来,昏要两眼为渠开。
贩夫束缚向市卖,外强中乾美安在。锦纹犹带落要泥,不论烧煮两皆奇。
猪肝累人真可怍,以笋累公端不恶。
芗林五十咏 其六 退斋
争进千岐捷,辞荣一著难。生龟教脱壳,试作个般看。
晓起探梅四首 其三
一祖南枝派五房,红黄萼绿蜡鸳鸯。杏红千叶元无种,谁子翻腾个样妆。
晓入秘书省过三桥
船底吴侬尚晏眠,一船炊饭数船烟。行人各自东西岸,抵死回头看两边。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雪后领儿辈行散
舟中即事
中秋前两日别刘彦纯彭仲庄于白马山下
月中炬火发仙山驿小睡射亭五首 其五
南溪上种芙蓉
题汪季路所藏李伯时飞骑斫鬃射杨枝及绣毬图二首 其一
醉眠夜闻霜风甚紧起坐达旦二首 其一
雪霁晓登金山
冻蝇
晓过丹阳县五首
舟过谢潭三首·其二
萧照邻参政大资挽诗二首 其二
刘村渡二首 其二
上巳日予与沈虞卿尤延之莫仲谦招陆务观沈子寿小集张氏北园赏海棠 ...
紫宸殿拜表贺雪二首 其一
六月十三日立秋
题萧岳英常州草虫轴盖画师之女朱氏之笔二首 其一
题薰陾中兴庆寿颂
赵达明太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 其五
萧照邻参政大资挽诗
雨作,抵暮复晴五首
寒食对酒
南斋前梅花二首 其一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 其六
德远叔坐上赋肴核八首银杏
阻风,泊锺家村。离英州已三日,才行二十里
人日出游湖上十首 其七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过西山
万安道中书事德三首
舟过青羊望横山塔二首 其一
道旁桐花
雨霁看东园桃李行溪上进退格
又和二绝句 其二
过杨子江二首 其一
新晴西园散步四首 其四
雪后东园午望
朱伯勤同子文弟、幼楚侄来访,书事
晒衣
自嘲白须三首基
寄袁起岩枢密贺新除仍谢送四缣并诗集兼恳求陈婿荐书二首 其二
明发阶口岸下
读严子陵传
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得十诗 其一
嘲报春花
白莲
进贤初食白菜因名之以水精菜云二首 其二
题益公丞相天香堂
明发栖隐寺
送医家孟宗良汉卿
以六一泉煮双井茶
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三
跋天台王仲言乞米诗
午过横林回望惠山二首 其一
寄题周元吉左司山居三咏 其三 适庵
糟蟹六言二首 其一
闻莺
明发南屏
城头晓步二首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