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过蕉坑

过蕉坑

宋代 杨万里

枫叶乾馀尚小红,苕花飞尽不留茸。经旬欲雪还无雪,只作清寒恼杀侬。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族人同诸友问疾二首

宋代 杨万里

摩诘沉痾未易排,文殊一问失妖灾。
老夫何幸君贤集,倒失出迎双眼开。
语造极时全愈了,病知客去即重来。
呼儿细拣新书策,体不佳时看一回。

野荼

宋代 杨万里

不识荼糜恨杀人,野花香里度芳晨。寄笺为报东皇道,不理今年一个春。

和皇太子瑞雪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揉云挼雾碎成尘,落不曾休酉达辰。鹤禁镂冰成七字,野人拜赐敢辞频。

过陂子径五十馀里乔木蔽天遣闷柒绝句 其四

宋代 杨万里

为怜上轿齧人肩,下轿行来脚底穿。客子心心愁欲暮,碧云偏作半阴天。

昭君怨 咏荷上雨

宋代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两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湖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初入淮河四绝句 其四

宋代 杨万里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著王人诉不堪。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十月四日同子文克信子潜子直材翁子立诸弟访三十二叔祖于小蓬莱酌 ...

宋代 杨万里

诚斋老子不奈静,偶拄乌藤出苔径。独游无伴却成愁,群从同行还起兴。

每过一家添一人,须臾保社如烟云。褰裳涉溪溪水浅,著屦度桥桥柱新。

蓬莱一点出尘外,南溪裹在千花里。芙蓉照波上下红,琅玕绕屋东西翠。

槿篱竹户重复重,鸡鸣犬吠青霞中。蓬莱老仙出迎客,朱颜绿发仍方瞳。

餐菊为粮露为醑,染雾作巾云作屦。欣然领客到仙家,行尽蓬莱日未斜。

更倾仙瓢酌仙酒,酒外瓢边亦何有。偶看小树双团栾,碧琉璃叶黄金丸。

主人忍吃不忍摘,笑道未霜犹带酸。小僮随我勇过我,不管仙翁惜仙果。

争挽风枝拣霜颗,争献满盘来饤坐。隔水蓬莱看绝奇,蓬莱看水海如池。

主人劝客对绝境,不饮令侬怒生瘿。何如寄下未尽瓢,留待早梅赏疏影。

午过横林回望惠山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雪馀官路已生尘,犹喜长河水稍深。恨杀惠山寻不见,忽然追我到横林。

芗林五十咏 其六 退斋

宋代 杨万里

争进千岐捷,辞荣一著难。生龟教脱壳,试作个般看。

李原之主簿投赠长篇谢以唐律

宋代 杨万里

宝气亭前双太阿,龙光再吐射银河。伯兮西啸巴山月,仲射南嬉楚水波。

赠以四愁真绝唱,不如一诣听长哦。簿书何至烦勾校,归校芸香蠹简讹。

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

宋代 杨万里

函关只有一穰侯,瀛馆宁无再帝丘。天极八重心未死,台星三点坼方休。

只看壁后新亭策,恐作栘中属国羞。今日牛羊上丘垄,不知丞相更嗔不。

跋黄文若诗卷

宋代 杨万里

五字长城璧不如,鼠肝虫臂得关渠。竹坡集里曾相识,惊见兰亭茧纸书。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豺虎深交雁鹜行,到官管取汝无妨。只将剽劫为喧闹,喝放归来尽陆梁。

雪后十日日暖雪犹未融

宋代 杨万里

地冻雪起立,檐生冰倒垂。日穿银笋透,风琢玉山欹。

今晓还差暖,清寒退尚迟。生愁便销去,将底伴吟髭。

南斋前梅花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山园腊里日疏芜,只有南斋最起予。竹映梅花花映竹,翠毛障子玉妃图。

东窗梅影上有寒雀往来

宋代 杨万里

梅花寒雀不须摹,日影描窗作画图。
寒雀解飞花解舞,君看此画古今无。

晚归再度西桥四首 其三

宋代 杨万里

尽日山行意未销,归来再与坐溪桥。山童抛石落溪水,唤作鱼儿波面跳。

得寿仁寿俊二子书皆以病不及就试且报来期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二子何时到,三秋欲尽头。收渠半张纸,洗我一年愁。

不得毛锥力,元非子墨羞。海山寒更碧,整驾待同游。

谢傅宣州安道郎中送宣城笔

宋代 杨万里

忽惊骑吏叩柴荆,厚禄移书访死生。今日犹迟傅岩雨,前身端是谢宣城。

解包兔颖霜盈把,试墨山泉月一泓。老里苦吟翻作拙,撚须枉断两三茎。

谢叶叔羽总领惠双淮白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情知北味饮中瑰,暖律何缘到死灰。去岁海红犹间识,今年淮白不曾来。

一寒尚有绨袍赠,双鲤仍随尺素回。厚禄故人书尽绝,只馀计相解相哀。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