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怀孙淇澳先生

怀孙淇澳先生

明代 何南凤

百岁光阴少,三门兴味长。同心言自臭,得道势全昌。

出处终初志,从远审大方。讵应开眼后,反逐世人忙。

诗人何南凤的古诗

己卯重阳用九日宿丞相峰原韵

明代 何南凤

危峰峭岭老休攀,祇在烟云杳霭间。俗士侈谈重九乐,僧家要得个中閒。

秋声叶脱林无障,夜久风寒户欲关。触景勿怀往昔事,清宵弱冠宝山还。

结盘谷庵书怀

明代 何南凤

古人事船居,宁复问地利。烧骨散清流,不为身后计。

祇缘道者心,偏与山川契。空谷足烟霞,死生皆惬志。

把茆盖却头,善养浩然气。

述怀用石屋山居韵 其二

明代 何南凤

无禅懒设祖师关,一任来机索莫还。嗟彼烟峦难避乱,怜余尘境且偷閒。

起床便见三竿日,开卷如游万里山。公案重重频结了,肯存疑义在胸间。

游龙川霍山

明代 何南凤

浪著芒鞋到处游,乡关佳境足方投。已讶石塔淩云起,更喜瑶池绝顶流。

方广大岩狮子口,玲珑异穴天龙头。惟怜墨客登临少,佳句蓝乔孰匹休。

别南康梦倩歌

明代 何南凤

古来高僧能不俗,俗人以敬僧为福。近代僧每类俗人,僧俗二般俱碌碌。

是以我惟号半僧,得僧之半亦已足。何期匡南有梦庵,其人非僧更非俗。

示我本言及清言,剖胆见肝空罪福。梦庵境界总全真,向外求真自劳碌。

我亦当年号梦观,与君同梦无僧俗。咄哉匡山古道场,于今何异垄断局。

不有道者梦其间,俗杀木石与麇鹿。我来高卧未同年,梦里名山境既熟。

白云岭表系归情,剩下松间未了局。请君细看老棋盘,胜算全收方是足。

是真是梦尽输筹,惺惺却恃黄粱熟。

建曹源寺勉诸法眷

明代 何南凤

昨日差,今日错,两种由来皆妄觉。差不差,错不错,谁与销详这络索。

不动纤毫是道场,万变纷纭无所作。西天有水到宝林,宝林今日还寥落。

道树荣枯系至人,在道青原与南岳。

游大帽山 其三

明代 何南凤

四围竹树密如墙,异草閒花植数行。三十馀年明月夜,身心受用几清凉。

閒唱

明代 何南凤

学道无成方悔错,为僧到老始知閒。閒来卸却乾坤担,错去彝除祖佛关。

桂魄烂空水尚剧,梅花满地腊将残。衲衣下事谁能会,祇觉频年病怯寒。

紫金山喜得卧云窝

明代 何南凤

幽襟懒与世为缘,觅得云窝正好眠。茆屋结来高枕卧,何烦花雨散诸天。

魏孔时过幽兰寺

明代 何南凤

煦日幽兰发,良人到白云。韶光真共惜,芳气欲相分。

酌我泉之洁,听他鸟已纷。深谈花是雨,未遣世间闻。

怀孙淇澳先生

明代 何南凤

百岁光阴少,三门兴味长。同心言自臭,得道势全昌。

出处终初志,从远审大方。讵应开眼后,反逐世人忙。

和白沙

明代 何南凤

大道平平孰省行,出家须放世情轻。古人尽是诃多事,智者讵甘文此生。

大朴无文心地实,浑融类俗念头清。名门利路何停踵,不若林泉百不成。

寓霍山喜池直夫居士见访 其一

明代 何南凤

道人元不霍山住,十六年来才两度。今遇端山特地来,閒名知被人添注。

罗浮庵

明代 何南凤

山城高尽处,选胜立招提。沙白川为带,烟青峰作帏。

定中闻远鸟,坐起见遥池。每到南屏静,亲人月色低。

别匡山归宗寺半偈

明代 何南凤

我到匡山花未发,我去山花落尽时。猛风积雪曾侵骨,煦日舒颜听鸟啼。

丈室孤灯深夜坐,几回明月对襟期。襟期对此平生足,世上无忧天上福。

堪嗟平生百计灯,此际等閒满所欲。声色才染便是魔,真人决定藏空谷。

空谷优游遁姓名,太和元气自流行。万灵群□咸归化,觉道从渠成不成。

拟求宗乘与实法,名心未尽堕无明。无明路是无生路,祇为名心自差误。

名心若净色亦除,五欲□□绝回互。说与归宗上士知,我在庐山何去住。

丙戌除夕与恽仲升居士 其一

明代 何南凤

野老难忘忧国念,山童仍抱喜春心。年朝春节真难遇,雨夜融和仅见今。

神光山即事

明代 何南凤

屋后梅花正发时,三三两两赴招提。游人自得琴中趣,童子閒争局内棋。

茆庵书怀 其一

明代 何南凤

照管身心未是閒,祇缘除却是非难。閒心放下閒身在,面对溪流背对山。

过淮祠

明代 何南凤

一载羁平莽,见山如故人。击楫黄河水,浩然发想新。

如何日荡涤,不尽世间尘。漠漠淮流上,韩侯郁有神。

数古功高士,谁全圣主仁。好学赤松子,长往保吾真。

游大帽山 其二

明代 何南凤

熊罴窟里结茆庐,水土年来始拮据。道者妻孥皆净业,老佣更欲傍僧居。

何南凤

何南凤

何南凤(1588-1651),广东梅州兴宁市石马人,是佛教临济宗传人,又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字道见,家名觉从,号知非,又号雷山,又称半僧先生,初堂老人,牧原和尚,跛足道人。明代万历十六年(1588)生,清代顺治八年(1651)卒,终年六十五岁。► 6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