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黄裳
别来重见最伤神,能问朋游故与新。岂谓紫玄翁有语,悲欢今已是唐人。
次齐守岩老见示东湖之韵 其一
近将馀事作东湖,公外閒来物外居。莲吐花时看晋社,桃随流处得秦渔。
放怀把酒须寻友,适性垂纶岂问鱼。报我故人三乐意,翠珉新刻右军书。
桂枝香 重阳
酦醅初熟。竞看九日、西风弄寒菊。姝子新妆,向晓淡黄千簇。
清香闹处君须住,掺盈头、醉乡相逐。马台欢笑,龙山纵逸,佳话重绪。
共尽日、登临未足。更休问明年,浮盈荣辱。难得良辰,鬓发见秋尤绿。
且邀月照金尊上,近人寒、如对飞瀑。宴归还趁人来,茱萸佩垂红玉。
会友人饮
曾共萤窗得夜光,别来声问在周行。未摇丹管酬诗史,且遣青娥丐乐章。
巧笑莫嫌留客数,幽怀须信到官忙。樽前邂逅知多少,更对春风舞一场。
送衡州太守
几度明庭聚又分,玉皇香落众中闻。忽抛桂玉泛隋水,便拥旌麾穿楚云。
岣嵝山高寻禹志,蒹葭江远忆韩文。随车多少南飞雁,先向秋风得使君。
简元舆祠部 其二
百花岩上仙人住,岩下为州山水聚。白头青冢南北人,倒影沈沈独怀古。
倚栏把酒与谁同,况是使君为献主。应唤渔舟疏苇中,旋脍游鳞落红缕。
秘书座上最轩昂,能共春云争态度。红衣带月今何处,几转春残掩朱户。
飞船送客空断肠,梁尘漫落声中句。虚白亭前湖水閒,忽为霓裳起思慕。
出门沙土乱如雨,薰风吹梦天南去。
秦国夫人挽辞 其三
慰使来三殿,浇觞走百官。送行千乘富,归宿万家宽。
自今腾空往,谁能入定观。晓堂终不见,谁展佛书看。
浦城道中
湛碧随人山涧水,清香迎我稻花风。也知吟者多幽趣,物态偏能与意同。
登汴堤
杨花榆荚卫行人,十里遥堤一色春。多为利名怜此景,未能怜得自由身。
双源六题 其四 濯缨堂
濯缨之水山幽幽,本来似鉴无庸流。到此令人肝胆醒,涤除万累开襟灵。
一源莫误登临目,纷纷世上红尘足。
建溪舟行
两岸青山倒影浓,一江秋色两山中。扁舟不怯溯流水,天意借人帆上风。
陈朝议挽辞 其一
箫鼓声中远远归,只因千里有庭闱。彭城君在今休望,黄发樽前看綵衣。
泛淮
泛尽隋河乍入淮,数峰秋势旅眉开。此身未立如飞絮,愧向云山去又来。
次泠风阁之韵 其一
九龙峰下阁横秋,世上纤尘不可留。清伴夜蟾留醉客,细吹时雨走归舟。
天南从此载鹏往,山北与谁乘鹤游。已是逍遥何所待,上人高卧见蓬丘。
瑶池月(云山行)
元会次宰臣之韵 其三
太极朝正小道消,岂劳身势借扶摇。履新忽听传天语,革故初看龙斗杓。
四面横龙严部乐,两班垂玉肃朋僚。不教计吏空归去,雨露相随诏五条。
长乐閒赋 其十
周回禅刹望严城,云弄遥岑一寸青。眼在簿书心在道,何妨寻我到山亭。
六祖传付偈颂 其十二 初祖
神光中见一还婴,非外非中已混成。忽向玉炉飞上去,数声灵鹊夜来惊。
减字木兰花·竞渡
重九候拆号官
倾耳西来御史骢,已惭秋月在尘笼。人间一笑谁能定,未必龙山失醉翁。
赠吕梦得
壮年场屋便归休,趋向逍遥独自游。贫后谁知心匪石,老来犹更气横秋。
人无直道君难合,诗有清风我怕酬。香爇一炉经一卷,红尘应是懒回头。
黄裳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题水云村
东湖留题 驻兴桥
满江红 其二 东湖春日
哭陈商老
藏春峡
延平阁閒望 其四
再寄及之 其一
霜叶飞(冬日闲宴)
贻李接士
谢惠香饼 其一
寄鹅湖佛智长老
与南京留守
赠天台禅鉴
酬程忠彦见寄 其五
悼张公实
泛舟钱塘西湖 其三
还乡有感
方彦稽母安仁县太君黄氏挽辞 其一
六祖传付偈颂 其八 六祖
贻如祖大师 其四
游吴有作 其二
与子侔始会于常学后为礼部同官感旧
桂枝香·插云翠壁
王岐公挽辞 其二
赠探花郎
方彦稽母安仁县太君黄氏挽辞 其四
友人见问久不作诗
戏赠席上侍人
灵草
次致政李大夫郊步之韵 其一
赠致政张郎中
冬后 其三
永遇乐(冬日席上)
和寄麻城饶令
菊花 其二
鼓角楼初成 其二
次鲁直烹密云龙之韵 其三
次东阁内翰感旧之韵
六祖传付偈颂 其一 六祖
六祖传付偈颂 其三 六祖
方祖仁都门阻雨
秋日有感
陪会稽太守游鉴湖会于禹祠之下
送林君锡宣德
万竹轩 其三
怀古堂有感 其二
贻如祖大师 其二
哲宗皇帝挽辞 其三
偕王道观雪中联句 其八
过严州同太守游乌龙寺 其四
喜迁莺·梅霖初歇
秋日有感 其二
次鲁直烹密云龙之韵 其一
六祖传付偈颂 其三 三祖
送升师行
閒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