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李弥逊
送陈颖仲赴省闱
春日种菊东离顾丛半衰谢欲充之因取以植墙下
久雨二首
石门寺前溪上有亭余榜以通幽陈丞有诗次韵 其二
榜亭居士泰饶舌,不放老禅藏好山。君来重说七言偈,幽事与我长相关。
寄枢密富丈
秋晚十咏·倚杖
题福唐郡园清必亭
次韵岩起绿萼梅
念奴娇(癸卯亲老生辰寄武昌)
次韵王才少师杂花五首
将至徽川道中花
归自筠庄得似表弟步高字韵继和
和学士秋怀 其十二
信手翻书老更便,卷书觅酒便颓然。一生百斛无馀事,只有残编未忍捐。
五石·阴壑
游梅坡席上杂酬 其二
风约疏梅蘸石泉,山涵弱柳借厨烟。竹篱茅屋倾樽酒,坐看银钩上晚川。
春日杂咏 其一
春到陵阳市,人家泊翠微。南烹甘入箸,北户暖生衣。
花暗昭亭寺,鱼肥句水矶。乐游须结社,倒著接䍦归。
与老禅诸上人同游鼓山灵源洞
知郡郑公挽诗
拾芥声名早岁驰,白头有蕴未全施。向来茂草无留讼,是处甘棠有去思。
才术旧闻优少赣,交游剩欲赖当时。谁知沱水歌来暮,翻作西城薤露诗。
题张仲宗鸥盟轩
角楼锡宴
春风楼阁燕需颁,歌近云霄挂魄寒。翠羽钗光辉蜡炬,紫霞杯影动雕盘。
天心首庆三时乐,国步知同九鼎安。午夜烛龙明别观,传呼犹许万民看。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483篇诗文
秋晚十咏·多病
次韵赵表之道中见梅之作二首
沁园春(寄张仲宗)
春日杂咏 其二
自鄱阳得请天台散吏解官就道恍然自适戏成
和颖仲山行即事
次韵翁士特题得闲轩
小重山(同前)
菩萨蛮 新秋
庚申季冬立春日还乡公晔置酒孟园从容道旧有诗次韵
次韵陈君实先生二首
伟长知县奉议年兄作别十年邂逅于此复有数百里之隔以诗见寄辄次韵 ...
次韵谭彦成学士早春 其一
宝学连公挽诗 其二
夏日小集池上韵明甫之作
点绛唇 奉酬富季申
次韵隐者陈无隅 其二
次韵隐者陈无隅二首
许子儒寺丞挽诗二首
感皇恩(次韵尚书兄老山堂作)
将至泽溪
虞美人 咏古
丞厅后圃双梅一枝发和似表弟韵
次韵李丞相送行二首 其一
淮阴遇风雨
赠硕夫
次韵贲远归田 其四
春晚舟行 其一
夏日宿广教寺风月清甚思李白敬闲诗有怀有似
再用前韵 其三
送硕夫赴试礼部
新成茅庐独宿西山
次韵王彦声赠梅公择
忠显刘公挽诗 其二
席上偶成二首
次韵叶观文东禅开堂
次韵陈蹈元种竹池上之什
次韵谭彦成学士早春 其二
石草蒲
郑尚明学士挽诗二首
春日书斋偶成五首
近闻诸山例关堂石门老偶煮黄精以诗为寄次韵
初归筠庄苏粹之以诗见贻次韵答之二首
再用粹中韵各赋牡丹梅花二首
彦节判宗观察挽诗二首
公晔以北山荔子见寄因念昔游慨然怀归戏成
十样花 其四
月夜携家筠庄露坐池上分韵得谁字
初归筠庄苏粹之以诗见贻次韵答之 其二
邵文伯得玉兰於昭亭持以见遗因求诗为作长句
次韵谭彦成学士早春五首
游梅坡席上杂酬
过留侯庙
碧霄泉
小重山(学士生日)
仲宗访我筠溪出陪富丈粹之游天宫诗见索属和
宫使待制舍人赵公挽诗三首
再游龙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