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攀龙
梁园高宴日纷纷,帝子风流雅好文。若使平台宾客在,已知词赋不如君。
神弦歌三首 其三 圣郎曲
梧桐何翼翼,凤凰何将将。左坐青溪姑,右坐白石郎。
姑自翳瑶草,郎自命椒浆。
挽王中丞(八首选二)
咏古 其三
江水一何沛,薄大趣归处。朝周过故墟,宫室生禾黍。
伤彼西山士,采薇自相茹。千载睹逸诗,斯人乃高举。
答赠沈孟学 其二
海门中断出吴关,北望江流九折还。一日故人携酒处,白云千载凤凰山。
与子与游灵隐寺吴马诸公同赋
片雨挂龙涔,清风啸虎林。海浮西域至,江插洞天深。
小岭将遥集,名山岂陆沈。地灵闻水乐,岫隐见云心。
金粟寒应结,香炉回自阴。藤萝褰窈窕,台殿倚萧森。
石笋高遥笔,莲花净盍簪。何须怀谢客,俱解越中吟。
秋夜白雪楼同许右史袭茂才分韵 其一
林烟既曳绡,湖霞亦披绛。鸡犬静荒村,蓬蒿翳深巷。
烧微见月出,钟清识霜降。各称浮白乐,未觉呼卢戆。
更赋梁园雪,如流华渚虹。预愁还城邑,车马纷相撞。
留别子与子相明卿元美 其二
使君千骑自东方,回首春云五凤凰。此日主恩曾不浅,还容长孺卧淮阳。
求志园
吴门有奇士,二弟偕好修。鞍马照红颜,往来长者游。
带剑何良绮,垂缨亦绸缪。岂不揽豪贤,我志非所求。
驾言旋北郭,灌园依一丘。白云荡虚壑,馀映翻寒流。
置酒临高台,邈焉怀其俦。鸿鹄既云举,千里常悠悠。
清风动帷幕,皎月光沉浮。读书见古人,鸣琴调逾幽。
无取广川观,昔在汉阴叟。天子御飞轩,龙蠖时乃瘳。
回首望中原,壮心未可收。
赠郑将军之铜江 其四
射策当年捕虏才,提兵又度百蛮来。秋霜已避横戈气,春雁应同结阵回。
春日自戏
自从移疾后,谁谓主恩疏。每及山林士,天颜满荐书。
五子诗 其五 梁公实
梁生起南海,负气何倜傥。北交中原士,徘徊得吾党。
高名岂宿著,一朝奋鸿响。时俗既淆浊,振衣念独往。
礼法难为工,局促向天壤。王乔可等期,服食理非枉。
引领还罗浮,愿言税尘鞅。俯视大河流,逶迤浮云上。
盛衰随物化,世情自卤莽。吾意当告谁,黄金妒偃仰。
汝思见过林亭 其二
自买南山种秫田,几回留客瓮头眠。与君今日拚沈醉,莫笑陶家乏酒钱。
皇太子册立入贺
燕台依旧郁相望,玉树金茎是帝乡。凤阙双悬云五色,龙楼交映日重光。
九天气王旌旗动,三殿风清剑佩长。伏谒不违颜只尺,十年西省愧为郎。
和梁宪使过密咏天仙宫白松 其二
轩辕宫里试新妆,缥缈连枝入帝乡。玉骨不缘能化石,冰肌那得便生香。
只愁明月销为水,更恐清阴凝作霜。巫峡瑶姬元素质,却令云雨污衣裳。
得徐使君所贻王敬美见赠答寄 其四
弱冠文章满帝城,偶因家难负平生。中原莫恨论交少,海内今无骠骑名。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九
依旧春风满建章,重来搦管对君王。即看应制偏承宠,何处新诗不擅场。
酬许右史九日小山见赠 其一
南山秋色照东篱,又是陶家载酒期。彭泽罢来无俗客,何妨不许白衣知。
铙歌 其五 翁离
拥离趾中,可筑宫。兰用葺之,艾尔蓬。拥离趾中。
送徐子与之武昌 其二
刺史楼台望里重,是时门客羡登龙。白云三署还堪起,黄鹄千秋更可逢。
象合星辰双执法,心随江汉一朝宗。二天尊宠诸侯上,出处何论邴曼容。
答赠沈孟学 其三
西湖一片白云秋,影落孤山水上浮。君自神仙谁不见,月明同在李膺舟。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登邢台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九
送李明府入奏
四时子夜歌 其六
初春 其四
答寄俞仲蔚 其一
初抵浙中感遇一首呈马丈
琅琊王歌 其五
秋日 其三
地驱乐歌
张明府见惠榴柿 其一
赋得金谷园障子
将至梁园寄殿卿
灵隐寺同吴马二公作
答殿卿九日见怀 其二
闻子与欲诣问诗以代柬 其二
酬许使君读鄙诗见赠 其二
仲鸣蒲桃
寄刘子方斗酒
咏古 其十二
许使君见过林亭 其二
寄宗考功 其二
登华不注山送公瑕
答右史秋怀见寄 其二
湖就姑曲
题申职方五岳图
送元美
萧萧篇哭孙 其二
与刘宪使过子与大佛寺
公燕诗九首 其六 伟长
此儿行重寄明卿
广阳山道中
送右史之京 其六
荅元美山东道中见寄
送王侍御按贵阳
答元美问余近事 其二
寄吴明卿 其三
送太医令周一之从大将军出塞
薛子熙以青州使君聘脩郡志见枉林园寻示赠章作此荅寄
题欧职方鹅山泉高斋
寄赠元美四首 其三 藤障子
赠德甫
丁香湾
秋日 其四
寄吴明卿 其十
见火齐镫问是右史持入梁
山房书壁 其二
娇女诗 其一
幽州马客吟歌 其一
前溪歌 其七
建安体 其三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五
荅赠王给事
长歌行 其三
捉搦歌 其三
和题郭山人五岳游囊杂录 其四 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