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攀龙
北游赤山湖,遥望中芙蓉。裁衣赠大姑,大姑舞白鸠。
仲姑渌水歌,不共小姑愁。
寄赠元美四首 其一 石耳
寒岩摘耳石崚嶒,下有波涛气郁蒸。知汝清齐常自爱,不当持供五湖僧。
与子与游保叔塔同赋
古塔松台对寂寥,高斋斜日傍寥樵。金牛忽见湖中影,铁骑初回海上潮。
更倚连城明月动,并携双剑落星摇。若非赋有凌云气,笔厎天花可自飘。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八
紫禁清秋五夜闲,金茎玉树少人间。不知帝遣神仙吏,更直蓬莱第几山。
燕歌行 其一
秋风萧瑟吹我裳,蟋蟀寥寥啼我床。出门四顾非故乡,谁能客游不断肠。
短歌微吟激繁霜,浮云千里一彷徨。仰看明月流清光,二十八宿罗成行。
高台非阁遥相望,河汉纵横难为梁。胡马北鸣雁南翔,忧来不知从何方。
慊慊伏枕聊自当,涕从中零安得防,岂不怀归道阻长。
重别魏使君 其三
君家明月楚江干,价动连城海色寒。不是片心还得似,三年那借故人看。
秋日 其四
还乡明日事,可奈簿书劳。弃置看同病,风尘避二毛。
酒如泾水浊,枕对华山高。不是清秋色,何人见反骚。
杂兴 其十一
万事无不有,何言能自持。巢由乖世度,高行众人疑。
俯仰在当路,得丧未可期。汤火煎太和,倾侧使神危。
终身系罗网,失势还相欺。念我平生欢,临觞命妖姬。
寄吴明卿 其七
睢阳小吏困逢迎,醉后参差故态生。莫倚甘泉曾献赋,君今久已罢承明。
石城曲 其三
阳春二三月,花与郎同色。明知苦淹留,盛年不可得。
送徐汝思 其一
天涯明日故人疏,莫向樽前叹谪居。最是孤臣偏雨露,君王不问箧中书。
薛子熙以青州使君聘脩郡志见枉林园寻示赠章作此荅寄
越客风流问字年,登台把酒白云天。一毛实自河东下,双鲤兼从海上传。
彩笔乍含星野动,明珠长对雪宫悬。已看霸气前朝尽,犹说当时鲍叔贤。
四时子夜歌 其二
绮窗媚初月,罗帐褰春风。欢复自顾虑,崎岖当奈侬。
杪秋登太华山绝顶
秋夜白雪楼同许右史袭茂才分韵 其一
林烟既曳绡,湖霞亦披绛。鸡犬静荒村,蓬蒿翳深巷。
烧微见月出,钟清识霜降。各称浮白乐,未觉呼卢戆。
更赋梁园雪,如流华渚虹。预愁还城邑,车马纷相撞。
闻雁得元美兄弟书却寄
春风忽送雁行回,病客新衔白雪杯。一度三江声自苦,君家兄弟寄书来。
和许右史初度村兴之作
一瓢春酒望青天,谁识箕山武仲贤。我亦颍阳饮牛客,犹堪击壤共尧年。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十
东观风流著作郎,满朝谁不羡恩光。赋成清思如秋水,一片霜毫洒玉堂。
录别 其十二
颜色无常好,春华一以零。悲风蔽地来,四顾何冥冥。
寤言怀往路,揽衣从此兴。杀气拳毛发,涕泣断为冰。
仰视河汉星,离如水中萍。景光不恋人,游子岂遑宁。
夜依牛羊宿,日驱驽马行。努力及明时,安能爱其情。
赋得雁池送许右史游梁分奈字
汉家藩国称冠带,雁池多暇为高会。宾序同推枚叟尊,星潢共指梁王大。
赋成锦字映长流,酒酣飞羽传寒濑。藻翰常生授简中,潺湲不散鸣筝外。
清影朝含竹苑霜,悲声夜杂吹台籁。白首君恩岂稻粱,朱门旅迹非萧艾。
极知慕侣倦游人,秋来肺病谁能奈。
琅琊王歌 其五
主人但置酒,烹肥击其鲜。男儿好还乡,不愿持一钱。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武太常贞母太常是遗腹子
广阳山道中
送新喻李明府伯承
咏古 其一
灌甫东陂宴
送徐子与之武昌 其二
幽州马客吟歌 其五
此儿行重寄明卿
九月同殿卿登南山 其四
咏古 其六
留子与署中
汝宁徐使君 其四
哭公实 其五
送郭使君解郡暂还豫章诗有序
宿林泉观
杂兴 其八
酬殿卿寄惠达摩渡江图
寄吴明卿 其八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一
发长安
琅琊王歌 其二
汝宁徐使君 其五
和聂仪部明妃曲
送吴人陆之箕
寄余仲蔚
慕容家自鲁企由谷歌
古意寄德甫 其三
汪员外移水部时城京师汪为植
顾中翰祭告德衡二藩兼有事沂山东海
挽王中丞 其六
五子诗 其五 梁公实
赋得边马有归心
采葛妇歌
和梁宪使过密咏天仙宫白松 其二
琅琊王歌 其一
杂兴 其十
高阳乐人歌 其一
早夏示殿卿 其一
铙歌 其十八 石流
送子相归广陵 其三
杂兴 其七
郡斋送张肖甫 其二
公燕诗九首 其三 子建
岁杪放歌
许使君见过林亭 其二
四时子夜歌 其五
咏古 其二
送子相归广陵 其六
跳梁行寄慰明卿
过殿卿山房咏牡丹 其二
子夜歌 其九
关门雪望
春日闻明卿之京为寄
汪中丞台火救者独以剑出弹铗而歌和以相吊
登邢台
戏赠张茂才 其一
咏古 其十六
荅龚茂才
四时子夜歌 其六
春日自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