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攀龙
还乡明日事,可奈簿书劳。弃置看同病,风尘避二毛。
酒如泾水浊,枕对华山高。不是清秋色,何人见反骚。
得徐使君所贻王敬美见赠答寄 其四
弱冠文章满帝城,偶因家难负平生。中原莫恨论交少,海内今无骠骑名。
戏东张茂才
罗姑春酒百花香,潦倒张郎自不妨。为问君家三妇艳,今朝若个画眉长。
三洲歌 其二
闻欢扬州去,大艑居上头。一载五百万,两载千万馀。
赋得雁池送许右史游梁分奈字
汉家藩国称冠带,雁池多暇为高会。宾序同推枚叟尊,星潢共指梁王大。
赋成锦字映长流,酒酣飞羽传寒濑。藻翰常生授简中,潺湲不散鸣筝外。
清影朝含竹苑霜,悲声夜杂吹台籁。白首君恩岂稻粱,朱门旅迹非萧艾。
极知慕侣倦游人,秋来肺病谁能奈。
九月同殿卿登南山 其三
处处登高白发新,年年陶令罢官贫。萧条岂少东篱菊,不见当时劝酒人。
长相思·秋风清
秋风清,秋月明。叶叶梧桐槛外声。难教归梦成。砌蛩鸣,树鸟惊。塞雁行行天际横。偏伤旅客情。
送元美 其二
把酒论离索,褰帷送友生。白云高大麓,秋色重孤城。
偃蹇还诗句,萧条自世情。赠君无赵璧,落日片心明。
郡斋同元美赋得明字
落日千山短发明,萧条转见故人情。时危小郡徵求少,秋到高斋卧理清。
岂谓文章妨遇合,深知偃蹇负平生。论心对我杯中物,握手看他世上名。
遂使浮云愁大陆,何来二子在孤城。风尘如此仍为守,愧尔新诗满帝京。
琅琊王歌 其六
孤儿当门泣,门外霜皓皓。今年许裁襦,兄但视其嫂。
得徐使君所贻王敬美见赠答寄 其二
博物张华不易逢,十年京洛少从容。当时未得丰城剑,已识云间陆士龙。
捉搦歌 其二
东家女儿大狡狯,屋里烧香出墙外。供养世尊作佛会,愿得百媚无菑害。
送历城李明府入计
五陵佳气蓟门东,此地车书四海同。叶令远为朝会使,汉家新起建章宫。
君王受计当天下,月朔垂衣出禁中。台史莫疑凫屡至,都人已识马能工。
三齐郡国推高第,百里弦歌播大风。清问即求封禅草,好因文似荐扬雄。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 其三 代曹子建
丈夫志万里,慷慨事四方。我后振威灵,六军乃激扬。
分旗建东岳,耀武临江湘。鸣镝控流飙,利剑捷秋霜。
长驱下淮泗,人马自生光。戈矛何参差,方舟正纵横。
何言为国雠,一举披旧疆。解徒旆言入,歌舞旋许昌。
离宫大飨士,劳赐以次行。君子念在御,赋诗垂华芳。
碣石篇 其三
委蛇者河,千里一曲。方之舟之,匪刍伊粟。太行诘屈,西北是经。
车辙马迹,日不遑宁。于铄圣人,依其在京。差次吏功,郡国以成。
懊侬歌 其三
夙昔幽闺性,冶游持自惑。旦夕三千里,不复作颜色。
酬皇甫虞部
青阳一何丽,冉冉西南驰。言念庭中树,率已萎华滋。
昔我同心友,欢宴及良时。携手理清曲,各谓无人知。
天衢多高足,冠盖自相随。所愿不与俱,朝亲夕生疑。
含意恋明世,皓首为君期。谅兹久识察,红颜坐盛衰。
哭公实 其一
逝矣梁公实,清时隐汉关。扁舟浮大海,健笔志名山。
岂悟风流尽,犹言洗沐还。文章憎白发,服食误红颜。
禅草来天上,玄经出世间。纵为华表鹤,羽翮已难攀。
郡斋同元美赋得桥字
山色秋停使者轺,孤城何处不萧条。请看襄子宫前水,依旧东流豫让桥。
秋日东村偶题 其一
西风萧瑟病相如,高枕从他世上疏。莫道浮云多变态,还将秋色到茅庐。
古诗后十九首 其四
良会属今日,弹筝倚新声。唱苦令神伤,三变不可盈。
中曲忽自置,踯躅一再行。欲因更促柱,难为听者情。
人生局一世,悠悠终何成。要路多坎坷,先秋惨其荣。
来者率如此,焉知千岁名。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哭子相 其三
碣石篇 其四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三
荅寄余德甫
送李明府入奏
题徐子与门生汪惟一竹邱图
古意寄德甫 其一
寄题离薋园 其二
代香山寺老僧答
道逢郭子坤拥妾戏柬
寄怀蒲圻魏使君 其一
赠元美
答许右史 其一
四时子夜歌 其三
白石郎曲 其二
五子诗 其三 宗子相
席上鼓饮歌送元美 其一
锦阳川途中醉归答刘山人
和右史悼儿篇 其一
送申职方谪莱州推官
河中之水歌
送子相归广陵 其五
公燕诗九首 其五 孔璋
岁杪得元美兄弟书却寄 其一
录别 其三
席上鼓饮歌送元美 其二
和许长史筝伎篇
涌泉庵
寄谢茂秦 其一
莫愁乐 其一
赠陆膳部
同皇甫缮部寒夜城南咏月
刁斗篇
送郭使君解郡暂还豫章诗有序
铙歌 其六 战城南
秋日寄怀元美兼呈吴徐二使君
山斋牡丹 其二
秋日东村偶题 其二
懊侬歌 其一
铙歌 其十五 上邪
同元美赋得寒字
答殿卿问疾
此儿行重寄明卿
答右史于都城见卖牡丹者因忆故园之作 其二
宿华顶玉井楼 其一
赵州道中
铙歌 其一 朱鹭
捉搦歌 其三
重寄伯承
咏古 其九
录别 其十
答寄俞仲蔚 其一
登黄榆马陵诸山是太行绝顶处 其一
上朱大司空 其一
秋日 其三
秋日 其二
汝宁徐使君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