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梅尧臣
蔼蔼神仙尉,西风跃马归。离群赋黄鹄,拜庆著斑衣。
雨气连关黑,槐花上路飞。同为洛阳客,今日故人稀。
续永叔归田乐秋冬二首
玉麈尾寄傅尉越石联句
闻高平公殂谢述哀感旧以助挽歌三首 其三
一出屡更郡,人皆望酒壶。俗情难可学,奏记向来无。
贫贱常甘分,崇高不解谀。虽然门馆隔,泣与众人俱。
观韩玉汝胡人贡奉图
送宋中道太博倅广平
和张簿宁国山门六题·紫云岩
欧阳永叔王原叔二翰林韩子华吴长文二舍人同过弊庐值出不及见
枯竹为门扉,不可容车骑。况如郑广文,无毡藉宾位。
穷冬月破七,贵客联玉辔。传驺肃里闾,下榻呼童稚。
问我何所往,共留墙上字。儿愚不知谁,金章言照地。
既屈卿大夫,恨莫亲帚彗。星躔回已高,麟趾宁复至。
戢戢邻巷居,相见窃自喟。岂料瘦老翁,能令贤达至。
昔时蓬蒿径,安有此盛事。
汝坟贫女
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阳老牛陂,僵尸相继。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郡吏来何暴,县官不敢抗。督遣勿稽留,龙钟去携杖。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问答 其五
青云梯,尺木为阶行忽迷。勤修道业生羽翼,天门九袭须攀隮。
观王介夫蒙亭记因记
吾年将五十,尚未暇读易。一闻蒙亭说,乃见适所适。
维时明进退,岂不在泉石。野服制升越,山庖盛鸡蹠。
床头龙唇琴,案上科斗籍。风物稍佳时,把酒会三益。
况以兄为郎,仕也人岂迫。垂之爱之深,自匪逢时客。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
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
依韵和孙浦二都官展墓由大明精舍而归 其二
拜垄忽生寒食心,应缘春入感啼禽。泪沾宿草根仍冻,马立荒沙迹已深。
野老辍耕风料峭,山房开昼日阴森。归鞍却望原头路,羃历轻烟物景沉。
洛阳牡丹
和刁太博新墅十题 其七 移竹
远爱檀栾碧径开,荷锄乘雨破秋苔。直须探作阮家趣,更向烟林缺处栽。
依韵朱学士廉叔忆颖川西湖春色寄献尚书晏公
送余中舍知汉州德阳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四
再至洛中寒食
和普公赋东园十题 其六 假山
太山不可历,石齿齧人足。聊集怪与奇,苍苍都在目。
何须引寒流,平地作溪谷。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569篇诗文
不知梦
将行赛昭亭祠喜雨
送刘㢸秘校赴婺源
閒咏寄呈次道
晨起裴吴二直讲过门云凤阁韩舍人物故作五
送韩玉汝太傅
依韵王司封宝臣答卷
春日游龙门山寺
隐浅挺之平甫来饮
张尧夫寺丞改葬挽词三首 其一
中秋不见月答永叔
河阳秋夕梦与永叔游嵩避雨於峻极院赋诗及觉
闻临淄公薨
舟上采菊
赠京西陈郎中
依韵和仲源暮冬见寄
永城杜寺丞大年暮春白杏花
次韵和永叔石枕与笛竹簟
颍上得鲤鱼为脍怀馀姚谢师厚
师厚与胥氏妇来奠其姑
依韵武平忆玉晨观
缑山子晋祠
次韵和王尚书答赠宣城花木瓜十韵
舟中遇雪
和昙颖师四明十题·丹山洞
次韵和王道损风雨戏寄
送田遵古秀才
赠仆射侍中刘相公挽词三首
别钟京
次韵永叔乞药有感
张圣民席上听张令弹琴
和正仲再和罢饮
依韵和永叔澄心堂纸答刘原甫
依韵和集英殿秋宴
送顾中舍赴德顺军
刑部厅海棠见赠依韵答永叔二首 其二
哭谢公仪学士
寄题沈比部江州齐云楼
答中道小疾见寄
依韵和载阳郊外
隐静山怀贤师自持柏栽二十本种于会庆堂
咏双杏子其核亦然
同蔡君谟江邻几观宋中道书画
送阎仲孚郎中南游山水
涂山
寄滁州欧阳永叔
薛简肃夫人挽词四首 其三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 其五 玉女窗
饮韩仲文家
十月三日相公花下小饮赋四题·残菊
金明池游
郑州王密谏漱玉斋
七里湾得朱表臣寄千叶楼子髻子芍药
重送曾子固
和杨直讲夹竹花图
依韵和通判八月十五夜招翫月二章
早至颖上县
依韵和永叔见寄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四金山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