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梅尧臣
太山不可历,石齿齧人足。聊集怪与奇,苍苍都在目。
何须引寒流,平地作溪谷。
万表臣报山傍
前时见多叶,曾何数寻常。今见叶又多,移赏南涧阳。
寄言莫苦恃,更多殊未央。
四月十三日唐店寄钱推官
次韵永叔乞药有感
送毛秘校罢
良骥不必大,腾羁已超迈。良弓不待寒,调弦自劲快。
宣城古大邑,听讼易聋聩。君能抉其塞,宰与民共赖。
自当割鸡用,刃必无钝败。尝闻开元时,令长多赐戒。
戒石今尚存,世异事不背。以此赠行行,无酒勿我怪。
次韵和司马学士虑囚
至和元年四月二十日夜梦蔡紫微君谟同在阁下
桓妒妻
昨於发运马御史求海味马已归阙吴正仲忽分饷
梦后得宋中道书
宵梦宋子语,昼得宋子书。书意与梦语,曾不异往初。
昔我遭家难,逢子亦在庐。我南君大梁,千里非隔疏。
念处天地中,天地犹一车。日月为两毂,星辰随徐徐。
昼夜转不已,载之将焉如。冉冉趋死乡,万古曾无馀。
其间乃有梦,觉实梦何虚。何虚亦何实,及尽皆同墟。
身世既若此,合离休叹诸。
子聪惠书备言行路及游王屋物趣因以答
刁景纯将之海陵与二三子送于都门外遂宿舟中明日留馔脍
人言汴水驶,奈何已冬乾。蔡虽平且慢,腊月行亦难。
唯听夜冰合,为君愁苦寒。暂维青丝䋏,邀脍白玉盘。
行人反饫我,于理殊未安。所忻能自养,不复道加餐。
贷米于如晦
举家鸣鹅雁,突冷无晨炊。大贫丐小贫,安能不相嗤。
幸存颜氏帖,况有陶公诗。乞米与乞食,皆是前人为。
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
登瓜步山二首
夏日陪提刑彭学士登周襄王故城
送刘推官贡甫赴汝州
苑路如绳直,郊亭一雨过。浅沙车辙稳,晴树昼阴多。
牧马方鸣泽,芸瓜已满坡。今闻从事去,试听壤人歌。
送赵仲宝永兴乾耀提举捉贼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 其一 铁瓮城
堑江以为池,增山以为壁。铁瓮喻其坚,金城非所敌。
前朝经丧乱,曾是轻锋镝。览古一徜徉,空听渔浦笛。
重赋白兔
毛氏颖出中山中,衣白兔褐求文公。
文公尝为颖作传,使颖名字存无穷。遍走五岳都不逢,乃至琅琊闻醉翁。
醉翁传是昌黎之后身,文章节行一以同。滁人喜其就笼绁,遂与提携来自东。
见公于钜鳌之峰,正草命令辞如虹。笔秃愿脱冠以从,赤身谢德归蒿蓬。
玉麈尾寄傅尉越石联句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569篇诗文
丁端公北使
效阮步兵一日复一日 其一
咏象韩子华邀赋
谢鹇和公仪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五望海楼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 其二十七 雨后
和寿州宋待制九题 其七 齐云亭
和宋次道答弟中道寄怀
醉翁吟
依韵吴正仲广德路中见寄
禽言四首 其二 提壶
前以甘子诗酬行之既食乃绿橘也顷年襄阳人遗甘予辨是绿橘今反自笑 ...
欲阴
坐睡依韵和持国
张修赴威胜军判官
醉和范景仁赋子华东轩树次其韵
张圣民席上赋红梅
宿安上人
依韵和原甫对月见邀不至
李密学遗苔酱脯云是自采为之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其二洛州
郑戭及第东归後赴洋州幕
重送曾子固
刁经臣将归南徐许予寻隐居之所及亡室坟地因
张法曹归阙
和昙颖师四明十题·狮子岩
余姚陈寺丞
青龙海上观潮
送施縡秀才下第
咏刘仲更泽州园中丑石
观王介夫蒙亭记因记
韵语答永叔内翰
吴资政挽词二首 其二
和石昌言学士官舍十题 其五 萱草
答宋学士次道寄澄心堂纸百幅
玉汝赠永与冰蜜梨十颗
依韵和刘原甫舍人扬州五题 蒙谷
舟次山阳呈王宗说寺丞
依韵和韩子华陪王舅道损宴集
和赵员外良佐赵韩王故宅
苏幕遮·草
依韵和禁烟近事之什
和潘叔治题刘道士房画薛稷六鹤图六首 其五 警露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六季子庙
答中上人卷
考试毕登铨楼
和张民朝谒建隆寺二次用写望试笔韵
寄渭州经略王龙图
寄滁州欧阳永叔
醉中留别永叔子履
中秋与希深别後月下寄
依韵和正仲寄酒因戏之
送刘㢸秘校赴婺源
颖公遗碧霄峰茗
自尉氏南至京皆水及人胫
种胡麻
送河清贾主簿归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