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观王介夫蒙亭记因记

观王介夫蒙亭记因记

宋代 梅尧臣

吾年将五十,尚未暇读易。一闻蒙亭说,乃见适所适。

维时明进退,岂不在泉石。野服制升越,山庖盛鸡蹠。

床头龙唇琴,案上科斗籍。风物稍佳时,把酒会三益。

况以兄为郎,仕也人岂迫。垂之爱之深,自匪逢时客。

诗人梅尧臣的古诗

欧阳郡太君挽歌二首 其二

宋代 梅尧臣

当时丈人殁,虽少守孤儿。以及成名誉,何尝厌藿藜。

暮年终飨福,阴骘不应欺。莫使碧江上,独传陶母碑。

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七品云愈少愈佳未知尝何如耳因条而答之

宋代 梅尧臣

忽有西山使,始遗七品茶。末品无水晕,六品无沉柤。

五品散云脚,四品浮粟花。三品若琼乳,二品罕所加。

绝品不可议,甘香焉等差。一日尝一瓯,六腑无昏邪。

夜枕不得寐,月树闻啼鸦。忧来唯觉衰,可验唯齿牙。

动摇有三四,妨咀连左车。发亦足惊疏,疏疏点霜华。

乃思平生游,但恨江路赊。安得一见之,煮泉相与誇。

夜行忆山中

宋代 梅尧臣

青荧鬼火动,不悟前山雨。
昏径枭鸟鸣,独行毛发聚。
桷叶枯缀林,风动疑有虎。
低迷薄云开,心喜淡月吐。

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 其四 柘湖

宋代 梅尧臣

柘土久陷没,千里嗟水滨。不复吴盐邑,空有秦女神。

浩荡吞海日,旷阔迷天津。扁舟谁能往,旦暮逢渔人。

八月九日晨兴如厕有鸦啄蛆

宋代 梅尧臣

飞乌先日出,谁知彼雌雄。
岂无腐鼠食,来啄秽厕虫。
饱腹上高树,跋觜噪西风。
吉凶非予闻,臭恶在尔躬。
物灵必自絜,可以推始终。

依韵朱学士廉叔忆颖川西湖春色寄献尚书晏公

宋代 梅尧臣

物景有先後,春工无旧新。
追欢成杳无,寄咏苦逡巡。
湖水与濠接,岸亭将寺邻。
艳花簪舞髻,弱藻罥垂缗。
客奏桓伊笛,人歌柳恽苹。
何尝烦几案,自得去埃尘。
纵语曾忘倦,从游未觉频。
赋诗高压古,下笔敏如神。
每想魂俱往,终知梦是因。
广骚常慕屈,感遇亦希陈。
借问摛词者,当时别乘人。
喜公移幕府,连常二州春。

留题希深美桧亭

宋代 梅尧臣

幽深有佳趣,曾不减林泉。众绿经新雨,残红堕夕烟。

栽萱北堂近,梦草故池连。乘月时来往,清歌思浩然。

初见淮山

宋代 梅尧臣

游宦久去国,扁舟今始还。
朝来汴口望,喜见淮上山。
断岭碧峰出,平沙白鸟闲。
南归不厌远,况在水云间。

拟王维偶然作

宋代 梅尧臣

嵇康任天性,傲散喜端居。自云安卑者,窃比老庄欤。

一月十五日,头面忘洗梳。危坐恣搔虱,于时懒作书。

一曲情自寄,一杯欢有馀。尚子志所慕,阮生甘不如。

黄精可养寿,广泽宜睹鱼。不堪行作吏,章服裹猿狙。

咏欧阳永叔文石砚屏二首

宋代 梅尧臣

虢州紫石如紫泥,中有莹白象明月。
黑文天画不可穷,桂树婆娑生意发。
其形方广盈尺间,造化施工常不没。
虢州得之自山窟,持作名卿砚傍物。

种胡麻

宋代 梅尧臣

悲哀易衰老,鬓忽见二毛。
苟生亦何乐,慈母年且高。
勉力向药物,曲畦聊自薅。
胡麻养气血,种以督儿曹。
傍枝延扶疏,修筴繁橐韬。
霜前未坚好,霜後可炮熬。
诚非腾云术,顾此实以劳。

夏日陪提刑彭学士登周襄王故城

宋代 梅尧臣

聊随汉使者,一上周王城。
片雨北郊晦,残阳西岭明。
野禽呼自别,香草问无名。
谁复黍讷咏,但兴箕颍情。

嘲江翁还接篱

宋代 梅尧臣

何言恐偷样,自是君妇懒。五日缝一巾,犹道苦未晚。

和永叔六篇其二代鸠妇言

宋代 梅尧臣

不如作茧依蚕蔟,以丝自裹还自足。
与尔为妇过一生,怒即分飞同转目。
辛勤唯雏寄鹊巢,子母生离因尔逐。
羽毛曾未颜色衰,饮啄不计丰俭时,
天阴辄遣呼辄归,恩情纸薄谁信之。
朝为夫妇夕行路,世间反覆那能知。
汲妻白母非美事,後代放此诚堪悲。

云间月

宋代 梅尧臣

明明云间月,皎皎莫可指。
雄乌与牡兔,万岁不生子。
三旬後乃合,徒用成甲癸。
焉见下土物,长养各私己。
蛇蝎满窟隙,嗣毒自未已。
天地岂有意,盛德名不死。

依韵和吴正仲闻重梅已开见招

宋代 梅尧臣

难开密叶不因寒,谁翦鹅儿短羽攒。
犹是去年惊目艳,不知从此几人观。
重重好蕊重重惜,日日攀枝日日残。
我为病衰方止酒,愿携茶具作清欢。

辩疑赠献甫

宋代 梅尧臣

一客逢吠狗,无箠制狗狂。
一客叱狗吠,一客言狗良。
良狗岂妄吠,好言已莫详。
言乃仁之趋,叱乃义所当。
趋仁不顾义,非是助狗猖。
吾今不疑仁,仁义嗟何妨。

送董传

宋代 梅尧臣

社燕已归尽,秋莺犹绕林。久为梁国客,不起灞陵心。

徒步赴朋馆,远游无橐金。江君丈人意,莫入楚乡深。

禽言四首 其四 竹鸡

宋代 梅尧臣

泥滑滑,苦竹冈。雨萧萧,马上郎。马蹄凌兢雨又急,此鸟为君应断肠。

郑州王密谏漱玉斋

宋代 梅尧臣

渠渠梁照日,泯泯水分京。
激作飞岩势,流为杂佩声。
图书无近迹,草树有冬荣。
景落人间处,漂花出古城。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569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