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雪木归自博山见予海云闻其母谢世辞还省墓因示以诗

雪木归自博山见予海云闻其母谢世辞还省墓因示以诗

明代 释函是

一肩风雪乱中来,祖席欣闻未劫灰。旧院随行黄叶在,北堂遗爱白杨哀。

百年去住人何限,万里云峰梦欲回。悲喜且从今日尽,相催还有妙高台。

诗人释函是的古诗

将还庐山留别社中诸子二首 其二

明代 释函是

垂老生涯在石门,万峰积雪暗寒原。今心未易酬先德,古貌终难媚后昆。

海客已随春雁去,溪声应共陇花繁。流光冉冉干戈里,影息深云起自存。

送广慈侍者归隐庐山

明代 释函是

一笠风烟望故山,石梁流水尚潺潺。投林输尔鞭先著,待月愁予身未閒。

远接湖光高筑室,近穿松径自为关。听猿更有幽怀在,分付溪云留半间。

古诗十九首 其十八

明代 释函是

前路岂无知,青云多合离。或当成螮蝀,率尔长阴霾。

飘飘万里馀,安得如旧时。昔心犹在怀,意气谁能持。

旦夕聊相许,乘风难奋飞。体素所当重,叹息琼树枝。

寤寐心勿忘,尔亦应心思。冥冥天宇阔,相见终何期。

书乌石岩乞米册

明代 释函是

乌岩有约足禅栖,海市蜃楼路不迷。为问松花曾几树,法轮未转钵先携。

戊午归自岭外以中夏上巢云

明代 释函是

山堂九夏无人到,策杖寻僧问石源。田尽树连迷虎径,云深溪断水松门。

当窗湖水浮衾枕,隔岫禅声入梦魂。徙倚忽思珠海日,不知身已在高原。

三江

明代 释函是

乘风昨夜扣山窗,惭愧华亭尚隔江。莫道骊珠容易见,乖龙左耳割难降。

退院诗十四首 其十一

明代 释函是

一山深又一山深,郢客无端未许寻。尝因衰世近名事,益见前贤远害心。

俯仰白云空万里,周遭黄叶自长林。日来渐得眠中趣,不信灵山直到今。

莫厌贫十二首 其三

明代 释函是

贫贱无长虑,富贵有深嗜。多嗜常多忧,薄虑鲜所蔽。

人情类皆然,是亦焉足概。往昔古帝王,自视若胥隶。

持此贫贱心,行吾所无事。衡门栖迟者,所贵非寡累。

一身不足营,万物我皆备。逍遥托巢许,黾勉夔龙志。

即使长独处,耦耕岂不愧。植杖竟何人,岂以隐显异。

古诗十九首 其十三

明代 释函是

极寿鲜至百,城隍故复新。知见留世间,国土迁人民。

浩浩阴风吹,凛凛松柏身。已死勿复道,未死谁与陈。

未死笑已死,今人犹昔人。智者向我言,人生如浮云。

豪杰与圣贤,终焉成灰尘。丹液多所误,浮丘空有名。

有酒但须乐,安问毁且成。此语不知道,大道忘身形。

彭殇岂足计,玄妙匪其珍。荣枯还大化,所赖吾有心。

汎汎难为谋,抚弦鸣素琴。

春佃六首 其三

明代 释函是

一身寄天地,生事随人间。山泽吾自为,勤苦有馀闲。

乐道当如是,名誉匪所干。招隐愧郑谷,矜贫薄袁安。

饥渴苟可支,泉石足忘年。春林生意满,心逐禽鱼欢。

种蔬不待暖,布谷畏犹寒。去年瓜豆迟,野羹良辛酸。

万事须及时,岂但耕锄然。

六鱼

明代 释函是

高树花开尽,低枝蕊尚疏。近人情热处,留取暗香馀。

示梁同庵居士

明代 释函是

天地万物本同根,银波雪浪月无痕。顶门放出摩醯眼,一颗明珠落玉盘。

示翁子郑居士二首 其二

明代 释函是

治生产业不相违,湖海江山直捷时。尽道长安风物盛,不知身已在皇畿。

方楼冈自五羊之楚

明代 释函是

干戈满地竟南询,烟水迢遥隔岸尘。难向三生求父母,谁从五位定君臣。

因风荡桨楚云淼,借径还乡江月频。我亦永怀庐岳顶,何年同泛蠡湖春。

孤吟三首 其一

明代 释函是

道衰无侣自孤吟,时向林间坐夜深。情见两忘谁共语,等閒辜负昔人心。

示黎体大居士

明代 释函是

儒门澹薄难收拾,还归释氏达人论。爱君入路超闻见,大道无门却有门。

古诗十九首 其十四

明代 释函是

更有游宕子,感化思乡邻。岂知乡中土,亦有松下人。

久客伤新死,还家悲旧亲。远道羡村井,故里怜他津。

人情相去住,欣戚同一真。知且不可移,格格谁与平。

安得庖丁刃,为君易其心。

牡丹台边桃花

明代 释函是

桃花先占牡丹春,开落台边不顾人。自是淡红深著雨,敢轻富贵惜风尘。

读大唐西域记十三首 其二

明代 释函是

屈支有明王,崇道事黄发。游览历遐方,爰用访奇迹。

监国属懿弟,谊重将安适。割势封金函,丐俟驾旋发。

厥后成搆祸,因兹竟获白。亲爱日以隆,出入排庭阙。

路逢五百牛,刑腐在旦夕。自念形体亏,宿业不可谪。

竭赀解牛厄,愿藉慈善格。形体乃复具,始以辞宫掖。

王闻叹奇哉,厚宠旌其阀。仁智良不诬,设心当在昔。

不饮酒二十首 其七

明代 释函是

居山三十年,蔬食不过午。腾腾无所不,于世复何补。

一食已足多,岂敢更奢取。年迈愧躬耕,赖有同道侣。

兀坐尝思过,勉此安心处。惺惺尚不堪,悠然见前古。

释函是

释函是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644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