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守仁
僮仆自相语,洞居颇不恶。人力免结构,天巧谢雕凿。
清泉傍厨落,翠雾还成幕。我辈日嬉偃,主人自愉乐。
虽无棨戟荣,且远尘嚣聒。但恐霜雪凝,云深衣絮薄。
戴胜
青林煖雨饱桑虫,胜羽离披湿翠红。亦有春思禁不得,蕣花枝上诉东风。
山途二首 其一
上山见日下山阴,阴欲开时日欲沈。晚景无多伤远道,朝日莫更沮云岑。
人归暝市分渔火,客舍空林依暮禽。世事验来还自领,古人先已得吾心。
山途二首 其二
南北驱驰任板舆,谪乡何地是安居?家家细雨残灯后,处处荒原野烧馀。
江树欲迷游子望,朔云长断故人书。茂陵多病终萧散,何事相如赋《子虚》?
山中示诸生五首 其二
滁流亦沂水,童冠得几人?莫负咏归兴,溪山正暮春。
南游三首 其三
洞庭何渺茫,衡岳何崔嵬。风飘回雁雪,美人归未归?
我有紫瑜佩,留挂芙蓉台。下有蛟龙峡,往往兴云雷。
西安雨中诸生出候因寄德洪汝中并示书院诸生
几度西安道,江声暮雨时。机关鸥鸟破,踪迹水云疑。
仗钺非吾事,传经愧尔师。天真石泉秀,新有鹿门期。
桶冈和邢太守韵二首 其二
战乱兴师既有名,挥戈真已见风行。岂云薄劣能驱策?实见皇威自震惊。
烂额尚惭为上客,徙薪尤觉费经营。主恩未报身多病,旋凯须还陇上耕。
示诸生三首 其一
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谩从故纸费精神。
乾坤是易原非画,心性何形得有尘?莫道先生学禅语,此言端的为君陈。
南宁二首 其一
一驻南宁五月馀,始因送远过僧庐。浮屠绝壁经残燹,井灶沿村见废墟。
抚恤尚惭凋弊后,游观正及省耕初。近闻襁负归猺獞,莫陋夷方不可居。
再至阳明别洞和邢太守韵二首 其一
春山随处款归程,古洞幽虚道意生。涧壑风泉时远近,石门萝月自分明。
林僧住久炊遗火,野老忘机罢席争。习静未缘成久坐,却惭尘土逐虚名。
龙潭夜坐
无相寺金沙泉次韵
黄金不布地,倾沙泻流泉。潭净长开镜,池分或铸莲。
兴云为大雨,济世作丰年。纵有贪夫过,清风自洒然。
月下吟三首 其三
依依窗月夜还来,渺渺乡愁坐未回。素位也知非自得,白头无奈是亲衰。
当年竹下曾裘仲,何日花前更老莱?恳疏乞骸今几上,中宵翘首望三台。
夜宿无相寺
春宵卧无相,月照五溪花。掬水洗双眼,披云看九华。
岩头金佛国,树杪谪仙家。彷佛闻笙鹤,青天落绛霞。
化城寺(归越作)
还赣
积雨雩都道,山途喜乍晴。溪流迟渡马,冈树隐前旌。
野屋多移灶,穷苗尚阻兵。迎趋勤父老,无补愧巡行。
立春日道中短述
腊意中宵尽,春容傍晓生。野塘冰转绿,江寺雪消晴。
农事占泥犊,羁怀听谷莺。故山梅正发,谁寄欲归情?
题甘泉居
我闻甘泉居,近连菊坡麓。十年劳梦思,今来快心目。
徘徊欲移家,山南尚堪屋。渴饮甘泉泉,饥餐菊坡菊。
行看罗浮去,此心聊复足。
沅江晚泊二首 其二
春来客思独萧骚,处处东田没野蒿。雷雨满江喧日夜,扁舟经月住风涛。
流民失业乘时横,原兽争群薄暮号。却忆鹿门栖隐地,杖藜壶榼饷东皋。
滁阳别诸友
滁之水,入江流,江潮日复来滁州。相思若潮水,来往何时休。
空相思,亦何益。欲慰相思情,不如崇令德。掘地见泉水,随处无弗得。
何必驱驰为,千里远相即。君不见尧羹与舜墙,又不见孔与蹠,对面不相识。
逆旅主人多慇勤,出门转盼成路人。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502篇诗文
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三首 其三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其三
别方叔贤四首 其三
用实夫韵
舟中至日
守俭弟归曰仁歌楚声为别予亦和之
蔽月山房
沅江晚泊二首 其一
化城寺六首 其六
艾草次胡少参韵
回军龙南小憩玉石岩双洞绝奇徘徊不忍去因寓以阳明别洞之号兼留此 ...
化城寺六首 其二
云谷寺法会应制
又游牛峰寺四绝句 其三
蟂矶次草泉心刘石门韵
山中示诸生五首 其四
采薪二首 其一
登泰山五首 其二
凤雏次韵答胡少参
登阅江楼
留陈惟浚
江上望九华不见
心渔歌为钱翁希明别号题
山中示诸生五首 其一
月夜二首 其一
虾子禅
答毛拙庵见招书院
诸生夜坐
挽潘南山
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三首
登泰山五首 其四
将游九华移舟宿寺山二首 其二
南庵次韵二首 其二
猗猗
杂诗三首 其二
南浦道中
送守中至龙盘山中
萍乡道中谒濂溪祠
登泰山五首 其五
守文弟归省携其手歌以别之
赠刘侍御
游清凉寺三首 其二
德洪汝中方卜书院盛称天真之奇并寄及之
采蕨
武夷次壁间韵
南屏
化城寺六首 其五
鹅羊山
怀归二首 其一
月下吟三首 其二
故山
登云峰望始尽九华之胜因复作歌
泛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