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徐贲
来问东林社,行吟西涧滨。水痕秋更浅,山色雨如新。
落木无栖鸟,扁舟有去人。欲因寻石室,深愧客衣尘。
逢侠客
由来燕赵士,意气负平生。买妓千金醉,平戎一剑行。
君王曾锡宠,宾客尽知名。今日狭邪道,相逢重结盟。
午日西庵雨中对榴花
麦寒已过又梅寒,此日端阳独倚栏。谁道榴花能照眼,斜风小雨不禁看。
题杨补之十梅 其二 影
瘦木成阴颤晚风,几随寒月上帘栊。横斜何处看偏好,只在清溪浅水中。
野亭读书图
书声流水共泠泠,落木寒山路隔汀。不是秋来易伤感,夕阳风景似新亭。
泛碧浪湖
邀客泛流槎,开樽对睹沙。苧袍沾杏雨,兰棹拨蘋花。
积水添湖满,遥山抱郭斜。閒情遂幽赏,聊用答年华。
有约看杏花答高季迪
雨阻花期可便休,明朝也合为春游。閒行若待天晴去,只恐花飞人又愁。
登东林塔
孤峰元绝汉,层塔更凌空。轮相超三界,铃音韵八风。
烟萝登已尽,云水望何穷。自喜身强健,来居杳霭中。
春暮见山茶有感
宫粉凝脂竹外栽,繁华曾见雪中开。一枝自有相怜意,留向春深待我来。
次韵答杨孟载池阁晚坐 其三
阁晚飙初歇,池萍水不漪。众禽鸣未定,独鹤宿常迟。
无闷杯仍酌,多眠枕屡欹。黄梅时节里,常是雨丝丝。
重游道场
路入千峰石磴危,经台香阁但馀基。僧从离乱居山少,客为登临出寺迟。
伏虎已无岩下锡,放鱼空有竹边池。曾闻至治承平日,箫鼓春风过六时。
送张明府
寄王校书止仲
他乡每忆故乡云,此日还山又忆君。菊老岂堪秋后采,猿啼犹似客中闻。
风帆渔艇行无次,野水寒烟去莫分。不是题诗不相寄,孤鸿也自念离群。
送潘士谦归庐州省亲
微名虽不偶,且得奉慈亲。为客逢多难,还乡有几人。
凫鹥江郭雨,桑枣楚郊春。此去寻闾里,俱非旧识邻。
题全山幽居
君家住横塘,绕屋尽垂杨。遥山多雨意,平野足风光。
蛰后童寻笋,蚕时妇采桑。閒中无别事,应只类医方。
寄郦尚德王汝器
尘世閒身遂两违,扁舟应是入城稀。看花雨里应高屐,穫稻霜馀或短衣。
玄鸟年年依屋住,白鸥日日绕门飞。寻君不用重相问,梅子林西竹下扉。
郑静思少监山庄
秘书解绶还山日,移得全家住白云。閒里樵渔教子习,老来药茗赖僧分。
双岩树合千层绿,百嶂霞明五色文。此去石桥原不远,钟声只在座中闻。
尉杜二寅
天地一大环,日月行其间。人生禀造化,在世间得閒。
走者无鳍鬣,泳者无羽翰。万物各任性,运动合自然。
君子贵闻道,何必多苦颜。蜀道虽峥嵘,不度何险艰。
世事虽欹倾,处顺何忧患。请君听我言,君且收潺湲。
送日本僧
万里扶桑晓色微,海天空阔去人稀。木杯不用随潮渡,金策惟应向日飞。
去路犹餐中土饭,到家重著故乡衣。国人应问如来法,带取西天贝叶归。
端午日折榴花与允升幼女鸾鸾
猩血丛丛簇绛裙,一枝雨里手亲分。自知老眼无烦照,乞与鸾鸾插鬓云。
山馆喜黄校理莫先辈见过
为客荒斋夜,相过喜见君。酒杯令仆进,厨火向邻分。
归计贫难定,愁言醉可闻。无由免流落,归卧故山云。
徐贲
(1335—1393)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幼文,号北郭生。工诗善画。为十才子之一,又与高启、杨基、张羽合称吴中四杰。元末为张士诚掾属。张氏亡,谪临濠。洪武二年放归。后授给事中,改御史,巡按广东。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征洮岷军过境,犒劳不时,下狱死。有《北郭集》。► 357篇诗文
题明皇夜游图
荅山西杨孟载宪副
答胡勉秀才
见端端有感因呈彦正
黄山梓里
春日游净慈寺
始闻新蝉
过妙智院临西涧望海虞诸山得尘字
送赵克常归楚
题宋参政记事状后
题张来仪怀友诗后 其一
狮子林池上观鱼
怀王介休
送张甘白还吴北郭
次韵杨孟载感故园池阁 其二
回文次孟载韵
送曾伯滋赴西河将幕
题吕山人所藏马孝常周履道荆南唱和集后
宿彭阁
哭韩景华教谕
题彭江
徐山人耕渔轩
送王主簿
赋得洗药赠张性之提举
题桂烛芳上人古香台
答故人杨宪副孟载
寄金子肃
雨中过陈秀才宅
送吕庸南
送汤伯贞之京
濯清轩
赠赵安道
送叶知县
赠陈相士电岩
与丘克庄晚立瓜洲望京口诸山
待董彦正文学次王守敬主簿韵
舟中闻歌呈张文学
钱氏池园燕集得春字
夜卧闻邻家酒声呈季迪
悼胡氏妹
送张山人还天平
悼陆廷臣
姚生家菊窗
自南坞还蜀山途中有作
张文学席上咏物三首 其三 麈尾
赠山中隐者
送王守敬归淮南
同高季迪过东丘兰若访吕志学
李逸人同川药隐
中秋夜对月有咏 其一
次韵偶感 其三
松路山岩图
二乔观书图
答余左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