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薛瑄
红尘飞不到青山,宛转桥东水閤寒。立尽夕阳桥上客,看山看水不知还。
太平堤望
太平堤路夹平湖,湖上清风面面俱。十里波光天上下,半空岚影树扶疏。
稻塍草色青无际,菱叶荷花净有馀。艇子有人閒泛泛,钓竿还可拂珊瑚。
湖中风涛大作
正是清秋月色多,大风终夜鼓洪波。银山万叠来高下,铁骑千群入荡摩。
好梦惊回朝帝阙,归心并起望天河。明当少转封姨力,百里平湖顷刻过。
忆绣荣二孙
绣孙犹未识阿翁,翁在山东一马骢。近别荣孙春又夏,相应学语问阿翁。
野市
野市二三家,柴门傍水斜。溪童卖蒲笋,归路不辞赊。
题薛希琎耕乐卷
旭日初升布谷鸣,春郊耒耜动春声。清溪引水来时满,绿野为菑望处平。
田祖有灵开稔岁,天民何幸乐生成。东阡南陌相过处,击壤歌中答圣明。
锦官驿官送樱桃
锦官驿吏送樱桃,红颗堆盘磊落高。时果已知西蜀美,古诗难见少陵豪。
尝新暂遣中情悦,感物还添远意劳。多少上林莺啄遍,一春归兴正滔滔。
豫让桥次陈佥宪韵
千年豫让有遗桥,怀古还停使者轺。季世忠臣存大节,颓波砥柱见孤标。
吟边凉吹声萧瑟,望处秋天影寂寥。无限繁华俱泯灭,英名终古自难消。
宫前老柏
苍苍老干铸青铜,缕缕香毛引细风。自是栽培年岁久,托根长近禹王宫。
送夏希纯郎中归南京
云路分飞二十年,相逢鬓发各苍然。柏台直指心如旧,粉署郎官职又迁。
北阙九霄瞻晓日,南风五两送归船。帝京到日多佳兴,虎踞龙蟠入望边。
黔阳山中十首 其六
清和时节似中州,江绕茅堂尽日幽。官况不羁情散诞,坐看云影自悠悠。
舟中杂兴柬韩克和刘自牧王尚文宋广文十八首 其十四
参透诗禅渐息机,掀髯觅句句还迟。橹声惊觉船窗梦,遥见青天一鸟飞。
南京十咏 其七 江东古渡
江东门外大江头,古渡微茫接远洲。月窟殊方通上国,云帆大舸满中流。
垂杨芳草三春暮,红蓼黄芦两岸秋。顾我济川才思少,几回临想兴悠悠。
四月望夜院中作
月照芭蕉叶上明,小阑干外竹林清。一襟风露凉如洗,似有新秋在户庭。
龙江晓望
两岸青山隐隐,一江白浪茫茫。烟树高低城郭,风帆远近舟航。
题张侍御质鲁斋
混沌那堪七凿馀,纷纷巧智定何如。璧完太璞巧无价,学到希夷始似愚。
往哲每能存本领,斯人有意笃诗书。试论质鲁斋中事,一唯方能味道腴。
春日游禹门
野服归来野兴幽,十年仍遂禹门游。崖回曲路仍危栈,峡束洪涛泻急流。
楼结飞甍临绝汉,宫高华榜焕层丘。乡人未必知神意,丝管啁啾聒未休。
简张都宪二首 其一
榜题龙虎旧联名,宦迹升沉隔两京。离合虽惊头并白,交亲终喜眼俱青。
滥登棘寺知无补,峻陟霜台倍有声。近得高邻亲孟氏,不妨剪烛话平生。
戏作游仙 其二
海中涌出金银台,阳乌濯耀苍烟开。弱水瀛洲不可到,飙轮鹤驭相往来。
洪濛开阖几万古,桑田走马能千回。抱一之子可轻举,相期汗漫游九垓。
怀沅州五友五首 其四 兰
频除恶草惜佳丛,笑采幽香岁岁同。一自沅江骚佩远,小阑谁倚看光风。
元夕寄故乡诸友八首 其五
思乡无日不关情,况复春灯对月明。欲作家书附回使,归心先过洛阳城。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 585篇诗文
拟古四十一首 其二十九
湖亭小酌和张都宪韵
题四景四首 其三
斋宿杂咏十首 其七
黔阳山中十首 其九
沅州己酉元日二首 其二
题墨兰二首 其一
刘广文携酒饯行
西溪鱼跃为乐安杨贡侍御题
元夕寄故乡诸友八首 其二
再用前韵三首 其三
题李廷圭佥宪嵩洛渔樵卷
自仪真入大江
南京十咏 其十 鸡寺晚钟
观太极图二首 其一
对雨遣兴简陈侍御七首 其七
答徐广文二首 其二
山水图为赵给事赋
长沙四咏 其四
简黄仲芳大参三首 其二
金陵春望四首 其四
黔阳山中十首 其一
樵云野老
天顺元年六月初十日上章告老未允十一日又请十三日又请至二十一日 ...
四景为李通政赋四首 其一
金陵春望四首 其二
拟古四十一首 其四
看鹤楼二首 其一
乐陵道中
成都看梨花
仪真三咏 其三
发沅州
靖应姜真人庵
池边笋生
诸葛武侯庙十首 其四
题蒲守刘公梅竹二首 其二
读邵康节击壤集二十首 其六
次黄仲芳韵二首 其一
挽舒大尹二首 其二
寄王用章宪副
中秋对月遣兴
仪真三咏 其二
看杨花戏作
黔阳山中十首 其十
黔阳春日杂咏六首 其三
又怀五友五首 其四 梅
和张都宪咏湖亭波字韵四首 其四
春兴三首 其二
题四景四首 其二
题蒲守刘公梅竹二首 其一
读邵康节击壤集二十首 其十六
送卢知县致仕归金华
襄阳雪中杂咏六首 其三
次刘佥宪见寄韵四首 其三
过五道岭
读邵康节击壤集二十首 其十一
靖州月夜杂咏五首 其五
蜀江水涨如黄河江北诸山彷佛太行遣兴而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