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发沅州

发沅州

明代 薛瑄

画船清晓发沅州,送别官曹簇远洲。双橹忽随高岸转,孤城已隔乱山稠。

殊风异俗多经览,瘴雨蛮烟任去留。向夕灯明何处泊,苍苍候馆石林秋。

诗人薛瑄的古诗

送卢都宪镇守宁夏二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同年於我最相亲,宪府乘骢迈等伦。正是趋朝承雨露,又看持节出风尘。

山川迢递行时旧,旌旆悠扬到日新。暂抚西陲归有日,看花须及凤城春。

送陈都宪镇关中三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四朝风纪受恩深,又见西行捧德音。天上神仙知暂别,关中父老喜重临。

戍閒部伍清河曲,地远桑麻接华阴。到处行台怀帝阙,封章还拟罄丹心。

登平陆城楼四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独倚危楼日向西,洪河风起浪高低。中条北去无多路,回首乡关路不迷。

宁阳行台元夕忆黄宪使

明代 薛瑄

曾忆观灯宴后堂,玉杯行酒夜何长。新声已觉随银甲,逸响还惊绕画梁。

东道留宾能闭户,诸郎爱客解牵裳。别来好景逢元夕,空向行台对月光。

兰陵怀古

明代 薛瑄

早发郯子国,午至兰陵邑。兰陵久已荒,禾黍带邑棘。

惟有古寺存,径入林影密。老僧知我来,出门远候立。

下马问往事,为我指遗迹。苍茫古城东,墓有荀卿石。

我欲往寻之,还为野水隔。忆昔周室卑,蛮邑凌上国。

兹邑乃其疆,人物殊烜赫。寂寞千载馀,浮云空古色。

如何当日贤,重有逃䜛责。只今文字存,尚为人指摘。

鞭马舍之去,极目远天碧。

友鹤轩

明代 薛瑄

九皋阻且深,洁白有佳鸟。中宵忽长鸣,清响彻鸟表。

开轩一听之,众理悉明了。蚌蛤藏洪渊,秀气浮浩溔。

良璞在昆冈,清辉散岩㟽。雅兴与兹同,至德潜且皎。

温温圣者孙,大道思远绍。友鹤名华轩,存诚绝外扰。

水积成川流,水壅盛颠杪。功深效岂彻,响大声不小。

惭非风雅才,作诗心自剽。

金陵春望四首 其四

明代 薛瑄

皇都又是一年春,立马长堤眺望频。丽日斜明红杏坞,煖烟轻护绿杨津。

风来野水微生浪,雨过天街迥不尘。最爱祥云呈五色,氤氲长是绕枫宸。

天顺元年六月初十日上章告老未允十一日又请十三日又请至二十一日 ...

明代 薛瑄

迁转春官入翰林,两叨清秩受恩深。论思未有回天力,供奉空悬捧日心。

六十故知年渐老,寻常唯觉病相侵。乞归自是安衰劣,俯仰清风愧古今。

寄海宁李太守

明代 薛瑄

又是分携十七年,寥寥几度信音传。滥官白发知吾劣,归老青山觉子贤。

蜡屐每多登览兴,锦囊应有唱酬篇。著书更法春秋笔,还肯缄情寄一编。

永慕堂为杨大参赋

明代 薛瑄

大化运不息,逝水无停时。依依旧居室,恻怆中肠悲。

书残读遗编,机有馀断丝。斑衣不再舞,寿觞宁重持。

庭前百卉芳,但觉阴阳移。仪容切寤寐,恍惚如见之。

亲心我所安,亲志我所期。心志著且存,大节矢靡亏。

悠哉孝子情,勖此终天思。

黔阳春日杂咏六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风起杨花满院飞,翠屏门外送清辉。蛮中好景非吾土,春燕来时客未归。

送夏希纯郎中归南京

明代 薛瑄

云路分飞二十年,相逢鬓发各苍然。柏台直指心如旧,粉署郎官职又迁。

北阙九霄瞻晓日,南风五两送归船。帝京到日多佳兴,虎踞龙蟠入望边。

游禹门

明代 薛瑄

春泽周四野,閒情乐时和。出郊纵逸兴,缅怀佳山河。

禹门忽在望,峭壁云嵯峨。石磴接飞栈,危楼架洪波。

空山响丝竹,虚堂进舞歌。父老诚苦心,旨酒神所呵。

由来非一朝,吾意其如何。

周仪宾水筠轩

明代 薛瑄

曲阑干外小方塘,塘上萧萧绕翠篁。一镜平开涵影细,万竿齐动引风凉。

根穿近岸藏科斗,稍接遥空下凤凰。水竹双清曾到此,金樽相对兴难忘。

行台杂咏简黄宪长暨诸宪僚二十首 其三

明代 薛瑄

杨柳阴阴宪府深,读书因见圣贤心。钟期去后今千载,谁复人间是赏音。

留别诸友八首 其四

明代 薛瑄

楼头钟尽晓风清,南陌殷勤送我行。十里汾流两岸月,祗应总是别离情。

和曾佥宪赠刘佥宪韵二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闻筑乌台一室成,四围晓色抱虚明。帘栊雨过晓书润,户牖风来枕簟清。

白笔通宵飘爽气,讼庭长夏绝嚣声。悬知到处留遗爱,剩有棠阴绕栋楹。

黔阳山中十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景好宁知是异邦,竹篱茅舍枕沧江。吏情更有山林趣,绿树门前画戟双。

挽邢检讨母

明代 薛瑄

有子登科入翰林,难将寸草报恩深。和熊已作中宵梦,断织曾劳往日心。

长忆红霞裁命服,空悲白发映华簪。光荣尚自沾存没,留取芳名照古今。

挽舒大尹二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西风鹤唳楚天苍,憔悴儒林吊白杨。花县辞官悲暮景,菊篱归老惨秋阳。

空馀旧佩铜章暗,不及新颁紫诰香。有子秋官沾宠渥,丰碑行见发幽光。

薛瑄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 5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