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薛瑄
谁倾金醴醉仙娥,绰约朱颜总已酡。莫向风前吹玉笛,恐惊春梦入江波。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其二十四
玉井空传太华峰,何如方沼看新红。浇培更有如船藕,渣滓都归浑化中。
黔阳山中十首 其七
宦情不改读书情,閒爱山林兴致清。随意时时写佳句,却嫌行处有虚名。
题张侍御质鲁斋
混沌那堪七凿馀,纷纷巧智定何如。璧完太璞巧无价,学到希夷始似愚。
往哲每能存本领,斯人有意笃诗书。试论质鲁斋中事,一唯方能味道腴。
又题五友五首 其二 梅
红白双梅户外横,看花看叶兴俱清。今秋只恐归期近,重叠题诗寄别情。
蜀中元夕
京华西蜀两元宵,总去家山道路遥。来岁乞归逢此夕,故乡灯火沸笙箫。
泉林寺
日午停骖暑气收,参天古木乱蝉秋。绝怜好景添清兴,为写新诗纪胜游。
题静学轩
书窗万籁绝嚣声,有客窗前味六经。止水不波云影见,太虚无翳月华明。
亭亭自可观人物,扰扰何由悟性灵。谁似南阳老诸葛,草庐默识古今情。
晓登沅州北迷顶
岚霭氤氲重,溪行咫尺迷。渐登层巘上,始觉众迷低。
远近天无际,参差树不齐。川云平似海,石磴峻如梯。
日出寒烟外,风生碧涧倪。异禽和露宿,快马度空嘶。
远目回三蜀,高怀遍五溪。归朝誇胜槩,沅水有新题。
重题五友五首 其四 梅
花正开时节已过,祗留清影弄檐阿。潇湘千里客归去,想忆花时思更多。
重题五友五首 其五 菊
未到高秋有别情,新丛簇簇傍阶生。归心不待花重发,留与新知作眼明。
内阁用唐人韵简徐李许三学士
黄阁文章万丈辉,青霄閒看鸟云飞。巍峨凤阙凌云迥,宛转銮坡到客稀。
屡草黄麻依紫极,常联玉笋侍彤闱。却惭老大承天宠,一字何曾补衮衣。
行台杂咏简黄宪长暨诸宪僚二十首 其十三
四月行台暑雨过,方池无数长新荷。贪观物意归来晚,杨柳薰风到面多。
出汉口五首 其五
人家楼阁枕江烟,江上危樯泊万船。欲问当年无故老,青山依旧水连天。
次同年赵侍御阻雨韵五首 其二
天使乘骢此暂休,今朝我亦到南州。柏台孤枕银灯夜,还似当年阻雨留。
大理后庭竹林山色二首 其二
閒爱脩篁静爱山,清阴秀色座中看。老来渐得悠然趣,天际浮云任往还。
卢溪冬夜五首 其二
曲曲清江节节山,霜台分外朔风寒。寸心祗与梅争白,颇觉苍颜称铁冠。
青州分司榴花
石榴小萼未开时,浑似红樱压翠枝。照日含风千万朵,故园千里正相思。
靖应姜真人庵
靖应真人隐者流,声名往日动宸旒。功成不在飞升去,禹庙连云桧柏秋。
五友诗 其三 兰
一自移根远谷来,便添清兴满乌台。羲娥驭日清风转,青女飞霜绝艳开。
每忆瑶琴翻雅调,谩充骚佩慰高怀。同心托契应非浅,细看流年雨露栽。
诸葛武侯庙
武侯遗庙汉江南,乔木森森杂翠岚。义感居人森致祭,名闻过客亦停骖。
运谋图阵曾为八,遗恨山河尚是三。千载英雄今已矣,古碑重读意难堪。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 585篇诗文
樵云野老
锦城馆杂题十三首 其八 木犀
襄阳雪中杂咏六首 其六
太常许卿送菜戏简十首 其十
锦城馆杂题十三首 其七 栀子
宪台斋宿
和张都宪咏湖亭波字韵四首 其三
南京十咏 其七 江东古渡
汉中寓目
天顺元年六月初十日上章告老未允十一日又请十三日又请至二十一日 ...
舟中杂兴柬韩克和刘自牧王尚文宋广文十八首 其五
斋宿杂咏十首 其八
沅州己酉元日二首 其一
拟古四十一首 其二十五
送杨参议三首 其三 分韵得驿字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其十五 竹坞凉风
冬至二首 其一
襄阳雪中杂咏六首 其五
五友诗 其二 梅
送李永年大参致仕十首 其六
舟中杂兴柬韩克和刘自牧王尚文宋广文十八首 其二
长沙四咏 其三
题郑侍郎莲鹭图
仪真三咏 其三
题薛希琎耕乐卷
又怀五友五首 其四 梅
莱芜怀古
借马简赵驸马
元夕寄故乡诸友八首 其三
七盘道中
行台杂咏简黄宪长暨诸宪僚二十首 其一
高唐道中寄李廷圭佥宪
沅州己酉元日二首 其二
连云栈道中四首 其三
卢溪冬夜五首 其三
董公二首 其二
读邵康节击壤集二十首 其一
对雨遣兴简陈侍御七首 其五
黔阳山中十首 其二
高邮大雪河冰
次同年赵侍御阻雨韵五首 其一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其二
读易轩为杜御史赋
观太极图二首 其一
宿界亭驿
拟古四十一首 其十七
寄杨尚书彦谧
永慕堂为杨大参赋
昆阳行
画梅歌为朱大理题
舟中杂兴柬韩克和刘自牧王尚文宋广文十八首 其十
草凉楼驿
留别赵彬
送张侍郎还河南
蜀中立春遣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