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张都宪咏湖亭波字韵四首 其四

和张都宪咏湖亭波字韵四首 其四

明代 薛瑄

平湖静镜不风波,最是湖亭乐事多。留客每同歌菉竹,检书还共诵嘉禾。

酒酣吐论如倾海,令急传筹似掷梭。记得前时两三会,宛然风景是清和。

诗人薛瑄的古诗

兖州人日二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驿亭窗户总光辉,人日纷纷雪乱飞。关塞有兵皆冻合,园林无树不春归。

风威肃肃朝来静,云叶飘飘晚渐稀。清兴此时谁与适,论心殊觉故交违。

送夏希纯郎中归南京

明代 薛瑄

云路分飞二十年,相逢鬓发各苍然。柏台直指心如旧,粉署郎官职又迁。

北阙九霄瞻晓日,南风五两送归船。帝京到日多佳兴,虎踞龙蟠入望边。

效竹枝歌三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江上小楼开户多,蜀侬解唱巴渝歌。清江中夜月如昼,楼头贾客奈乐何。

董公二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纷纷豪杰欲兴刘,缟素应为第一筹。何事元功盟带砺,丹书不到董公侯。

长沙四咏 其四

明代 薛瑄

明时持节按湖南,泽国风烟到自谙。客舫尽应依水市,人家多是住山岚。

三苗已见华风远,五岭应知圣泽覃。廊庙只今登俊彦,不劳词赋吊湘潭。

游青羊宫二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青羊宫观郁崔嵬,远忆函关紫气来。雪岭地应通阆苑,锦城江自绕蓬莱。

万竿脩竹生玄圃,三秀仙芝长石苔。千古谁能识玄牝,只疑虚谷有风雷。

渡口

明代 薛瑄

两崖陡起束狂澜,南去沙平势渺漫。长有扁舟依渡口,行人莫道往来难。

秋日灵岩道中

明代 薛瑄

路入山门景便幽,高风不断石林秋。照人霜叶红于染,拂袖岚光翠欲流。

几过野桥横绝涧,遥从古刹见高楼。北峰直与天相接,更拟攀萝到上头。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其二十

明代 薛瑄

参天乔木圣公家,应爱春风满圃花。还似濂溪窗外草,一般生意浩无涯。

永和双山歌

明代 薛瑄

永和四境千万山,双山之势尤㠝岏。两峰对峙若天阙,中有一境通人寰。

南峰突兀半空里,连岫峨峨方并起。苍松古木何萧森,朔风搜搅鸣不已。

北峰形状尤奇瑰,怪石刻镂楼与台。上有云屏立霄汉,隔碍星斗回风雷。

我来登览值冬暮,攀缘石磴到高处。沧瀛碣石觉东倾,弱水昆崙在西顾。

俯瞰累累冈阜多,巨壑无底如盘涡。远近幽深杳难测,寒云冷雾纷荡摩。

因思未辟天与地,澒洞无涯惟水气。轻阳一隙渐飘浮,大块无边遂凝滞。

波涛荡漾成高低,刚为金石柔土泥。此山想得阳之极,层峦削出天之西。

独恨古来壮游者,足迹不到兹山下。遂令奇绝委幽穷,无由题品继风雅。

我才虽非作者流,爱此欲去还夷犹。摩娑石壁写长句,千古当与山同留。

拟古四十一首 其二十八

明代 薛瑄

吾思一气大,浑浑无边方。天机自流转,随至互低昂。

寒暑既代序,日月亦运行。庶物勃然出,满虚各有常。

万化定厥基,终古为维纲。大哉庖羲圣,有画粲以章。

易道谅斯在,请看阴与阳。

孟子祠

明代 薛瑄

邹国丛祠古道边,满林松柏带苍烟。远同阙里松年祀,近接宣尼百世传。

独引唐虞谈善性,力排杨墨绝狂言。功成不让湮洪水,万古人思命世贤。

沅州己酉元日二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履端宏启三阳运,恋阙遥驰万里情。龙尾仗严鞭韵彻,凤池班整佩声清。

风霜每抱瞻天敬,葵藿宁忘向日诚。玉节趋朝应不远,会从鹓鹭紫霄行。

大理后庭竹林山色二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钟山雨过翠成堆,竹里清风作阵来。爱竹看山有真乐,高人远矣忆追陪。

周仪宾水筠轩

明代 薛瑄

曲阑干外小方塘,塘上萧萧绕翠篁。一镜平开涵影细,万竿齐动引风凉。

根穿近岸藏科斗,稍接遥空下凤凰。水竹双清曾到此,金樽相对兴难忘。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其六

明代 薛瑄

九畹移来遍孔家,芳丛时遣石阑遮。故应天意怜香洁,玉露年年润好花。

拟古四十一首 其十七

明代 薛瑄

圆象无停运,大化不可留。征车既西迈,行舟复东流。

辙迹苦相背,两美焉得由。青松生涧底,白日丽高丘。

馀光不回照,直干空萧飕。去去莫复道,零露满春草。

送李永年大参致仕十首 其八

明代 薛瑄

梁苑登科二十年,乘骢频与岁时迁。忽逢先达频云上,已是门生白发前。

盛世澄清惭我劣,明时归老羡公贤。追随冠盖城西别,心逐行舟入楚天。

和张都宪咏湖亭波字韵四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亭下溶溶漾绿波,芰荷花发绕阑多。却看岭北千株柏,最爱堤南万顷禾。

渔父不收沙上网,鲛人还织水中梭。坐边生意皆堪乐,云雨天时日正和。

送倪尚书赴召二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尚书承诏上金銮,祖席珊珊拥佩环。霖雨旧曾思傅说,师臣今见起甘盘。

江淮绿泛行边水,齐鲁青馀过处山。入觐定膺新宠锡,调元须竭寸心丹。

薛瑄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 5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