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读邵康节击壤集二十首 其十三

读邵康节击壤集二十首 其十三

明代 薛瑄

人情物理总分明,七十年来老洛城。只向窝中年至乐,却於身外薄浮荣。

花红柳绿随时赏,云白山青取次行。还复振衣千仞上,都无尘垢半星星。

诗人薛瑄的古诗

襄阳雪中杂咏六首 其五

明代 薛瑄

襄阳城外雪纷如,散入江流片片虚。乍有却无迷望眼,只疑神女弄明珠。

穆陵关夜雨

明代 薛瑄

暝色来远谷,清风动华烛。山楼雨声寒,罗帷人独宿。

简黄仲芳大参三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正统四年秋九月,天官门下识君时。神都第一科中客,接踵青云愧后期。

附录所赠二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自许孤忠结主知,居官宁肯论安危。平反不愧张廷尉,三黜何惭柳士师。

已向一身中道立,更看千古大名垂。到家莫废韦编业,伊洛高踪尚可追。

泰安州重寄李太亨

明代 薛瑄

去年岱麓题诗寄,岱麓逢人又寄诗。剖竹已当耆艾日,解龟仍及圣明时。

青山纵有归来约,黎首其如去后思。愧我年年持宪节,涓埃无补欲何为。

送孙俊先生致仕归鄢陵三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先生七十引年归,送别都门柳絮飞。潞水东风都捲幔,金台晚照远衔衣。

收功桃李心初遂,行乐桑榆志未违。况复颍川多故事,到家争仰德星辉。

舟中杂兴柬韩克和刘自牧王尚文宋广文十八首 其十八

明代 薛瑄

江北江南一水通,往来舟楫自匆匆。推篷独坐浑无语,遥见青天日正中。

读邵康节击壤集二十首 其十八

明代 薛瑄

老去吟多首尾诗,赋和比兴尽兼之。陶镕物象方知富,漏泄天机始见奇。

水面生风秋浩浩,天心转月夜迟迟。有丸祗向閒中弄,肯借高人试一窥。

送金都宪镇宁夏二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西行紫诰带新泥,葱岭河隍入马蹄。列镇久应烽火息,连屯惟见稻秧齐。

远通贡篚来天外,直布皇风到海西。万里成功归有日,青云满眼是丹梯。

怀沅州五友五首 其一 竹

明代 薛瑄

劲节虚心独耐看,霜台三载伴清欢。今朝朔北遥相忆,谁与萧萧共岁寒。

登平陆城楼四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独倚危楼日向西,洪河风起浪高低。中条北去无多路,回首乡关路不迷。

昆阳行

明代 薛瑄

策马从北来,南涉沙河渡。登岸得平原,极目风景暮。

暮天落叶何纵横,翻翻乱触马足鸣。苍山无数昔人远,前瞻忽及昆阳城。

城南滍水流城郭,英雄事业犹如昨。白水真人在侧微,谨厚伊岂常情度。

是时炎运寒如灰,五威使者车奔雷。惨惨三精云雾塞,萧萧九县飙风回。

真人一怒奋神武,手握赤符兴义旅。昆阳大战开天功,乌合如林散何许。

吾想当日严杀多,洗兵雷雨何滂沱。滍川倒流虎豹伏,乱麻尸积山嵯峨。

自尔威声震天地,凶魁恶党䰟飘逝。夏后周宣果再兴,成功磊落光前世。

悠悠此事千馀年,至今父老犹相传。我来正值太平日,战地尽作桑麻田。

生平游览好奇特,徘徊吊古中肠热。举鞭一笑寒天高,万里关河坐超越。

暮春道中见桃花尚开

明代 薛瑄

马穿新绿过园林,已恨秾芳误赏心。犹有小桃花未落,独留馀艳到春深。

送倪尚书赴召二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尚书承诏上金銮,祖席珊珊拥佩环。霖雨旧曾思傅说,师臣今见起甘盘。

江淮绿泛行边水,齐鲁青馀过处山。入觐定膺新宠锡,调元须竭寸心丹。

拟古四十一首 其二十八

明代 薛瑄

吾思一气大,浑浑无边方。天机自流转,随至互低昂。

寒暑既代序,日月亦运行。庶物勃然出,满虚各有常。

万化定厥基,终古为维纲。大哉庖羲圣,有画粲以章。

易道谅斯在,请看阴与阳。

题静学轩

明代 薛瑄

书窗万籁绝嚣声,有客窗前味六经。止水不波云影见,太虚无翳月华明。

亭亭自可观人物,扰扰何由悟性灵。谁似南阳老诸葛,草庐默识古今情。

栖霞行台夏日

明代 薛瑄

四山环绕柏台深,绿树浓交户外阴。还似湖南持宪节,坐听山鸟弄清音。

天顺元年六月初十日上章告老未允十一日又请十三日又请至二十一日 ...

明代 薛瑄

经世谁人志尽酬,古今回想兴悠悠。即非有道身能退,自是无才老可休。

归骑远寻天井路,轻帆先放潞河舟。家山到处知何日,汾水西风八月秋。

舟中杂兴柬韩克和刘自牧王尚文宋广文十八首 其四

明代 薛瑄

万家城郭通州市,十里帆樯潞水船。清晓登舻望京国,凤凰楼阁五云边。

三咏汶上分司二小柏

明代 薛瑄

高标离立入檐长,已有清阴近画堂。别后又看新子结,风生满院散天香。

薛瑄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 5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