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李永年大参致仕十首 其八

送李永年大参致仕十首 其八

明代 薛瑄

梁苑登科二十年,乘骢频与岁时迁。忽逢先达频云上,已是门生白发前。

盛世澄清惭我劣,明时归老羡公贤。追随冠盖城西别,心逐行舟入楚天。

诗人薛瑄的古诗

对雨遣兴简陈侍御七首 其六

明代 薛瑄

绿萍如锦盖青池,池面高荷静不移。閒爱小亭听雨坐,恰如湘水系舟时。

送武昌教授

明代 薛瑄

武昌风土冠南州,都博于今拔俊尤。拜命已应增士气,趋程行复泛江流。

汀洲蕙绿光风转,沼沚芹香宿雨收。还似苏湖人士盛,可无声誉达宸旒。

送太守致仕

明代 薛瑄

五马萧萧出帝乡,都门祖席倍辉光。天恩老觉腰金重,客思遥牵别路长。

龟虎已应辞郡国,貂蝉时复忆班行。风烟缥缈乡关近,川谷犹疑下凤凰。

读邵康节击壤集二十首 其十四

明代 薛瑄

嵩山洛水旧神州,结屋天津景物幽。脩竹林中灵籁响,梧桐叶上露华流。

弄丸古意谁人识,戏笔新诗有客求。春煖秋凉出游处,无边清兴更悠悠。

斋宿杂咏十首 其九

明代 薛瑄

待伴未消窗外雪,宜人偏爱竹间风。斋居已自心如洗,况与寒宵此景同。

连云栈道中四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陈仓西入一门来,叠嶂层峦次第开。百折长途盘翠岭,千寻危栈接青崖。

苍苍云木鸣山鸟,决决溪泉泻石苔。持节未应辞路险,会清蛮徼凯歌回。

再用阴字韵简张都宪

明代 薛瑄

好风乍起扫轻阴,清思撩人不自禁。与客便倾花下酒,放怀宁惜橐中金。

高情肯负年华泰,交谊难忘岁月深。春兴不知凡几首,长吟因见古人心。

沅州杂诗十二首 其七

明代 薛瑄

剪烛空堂欲二更,堂前新雨夏虫鸣。每因时物思劬育,未有秋毫答宠荣。

岁月不催双鬓绿,诗书祗倚片心明。端居远想千年事,汉室还应召贾生。

挽舒大尹二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江右风流属老成,江天俄复暗郎星。久传诗礼誇贤子,遥想仪刑律后生。

耆旧空悲当日社,循良犹识昔时名。悬知斧屋秋烟里,应有高人为刻铭。

留别诸友八首 其七

明代 薛瑄

扁舟清晓渡汾河,露草风芦两岸多。却望高城云雾尽,好山一带列青蛾。

又题五友五首 其二 梅

明代 薛瑄

红白双梅户外横,看花看叶兴俱清。今秋只恐归期近,重叠题诗寄别情。

读邵康节击壤集二十首 其九

明代 薛瑄

手探月窟足天根,悟尽羲图造化原。嘉遁有窝甘偃蹇,观光无意羡飞骞。

诗成比赋犹堪咏,道在希夷信莫言。胜日良辰留客处,清风满抱酒盈樽。

辰溪次赵子裕韵二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尽日山行不厌迟,肩舆随处爱秋溪。路回忽见江头县,风景清幽兴不迷。

太常许卿送菜戏简十首 其七

明代 薛瑄

自笑官贫气尚豪,党姬休复论羊羔。卿家能送东园菜,清味还应厌老饕。

拟古四十一首 其十七

明代 薛瑄

圆象无停运,大化不可留。征车既西迈,行舟复东流。

辙迹苦相背,两美焉得由。青松生涧底,白日丽高丘。

馀光不回照,直干空萧飕。去去莫复道,零露满春草。

四景为李通政赋四首 其四

明代 薛瑄

竹林茅屋枕江皋,叠玉峰峦夹岸高。似是剡溪清兴发,独冲风雪泛轻舠。

天顺元年六月初十日上章告老未允十一日又请十三日又请至二十一日 ...

明代 薛瑄

早曾拜疏乞归田,羁绊虚名又几年。道德愈难期往哲,事功无复望时贤。

宦情似水年来淡,乡思如旌日自悬。老病放还蒙帝力,不知何以答皇天。

元夕寄故乡诸友八首 其三

明代 薛瑄

寂寂闲门掩月华,春街儿女任諠哗。窗前坐久银灯烬,首首诗成只忆家。

送王宪使之四川

明代 薛瑄

宪使之官雪岭东,锦城楼閤倚晴空。莫辞道路三川远,正喜车书万国同。

玉节自天随爽气,轺车到日振霜风。深期雅操清如水,行看香名达九重。

拟古四十一首 其三十

明代 薛瑄

吾思鲁公仪,拔葵去织妇。傅翼两其足,实惟天道故。

云胡世君子,大得兼小务。生殖广田园,贩鬻罔泉布。

牙筹既自执,龙断复登顾。彼哉何足言,义利各有悟。

薛瑄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 5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