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简黄仲芳大参三首 其一

简黄仲芳大参三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正统四年秋九月,天官门下识君时。神都第一科中客,接踵青云愧后期。

诗人薛瑄的古诗

再怀沅州五友五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沅阳清气满乌台,为有脩篁绕户栽。两载好风明月夜,新诗谁对此君裁。

纳溪

明代 薛瑄

持节南来几日留,纳溪小县纳溪头。市衢寥落小何少,宪府荒凉境自幽。

六诏云山随地远,三巴烟水接天流。只今溪洞犹多梗,五月南征忆武侯。

宝庆喜雪

明代 薛瑄

一夜瑶华遍楚壖,霜台晓色正清妍。天从北极晓时令,气肃南荒压瘴烟。

春信喜传庾岭树,客怀宁忆剡溪船。观风使者无他祝,愿与官曹咏有年。

锦城馆杂题十三首 其八 木犀

明代 薛瑄

爱此木犀树,青青长近阶。每承朝露重,长引夏风来。

嘉卉应难得,高人喜剩栽。不知归去日,还得见花开。

襄阳雪中杂咏六首 其五

明代 薛瑄

襄阳城外雪纷如,散入江流片片虚。乍有却无迷望眼,只疑神女弄明珠。

锦城寓馆八首 其四

明代 薛瑄

当户海榴树,纷纷落绛英。竹林新笋出,石砌绿苔生。

小屋知心静,繁花觉眼明。少陵今远矣,谁与论诗情。

五友诗 其三 兰

明代 薛瑄

一自移根远谷来,便添清兴满乌台。羲娥驭日清风转,青女飞霜绝艳开。

每忆瑶琴翻雅调,谩充骚佩慰高怀。同心托契应非浅,细看流年雨露栽。

河汾五贤咏五首 其三 文中子

明代 薛瑄

古人不可见,古俗宁复淳。依依万春乡,疏属连清汾。

良时旷莫与,鸣鸟寂不闻。悠悠礼乐志,终与麋鹿群。

颓波逝东极,寒云满西津。惜哉经世言,淆杂多芜榛。

时无伊川子,此意将谁论。

山水图歌为蒲守徐孚题

明代 薛瑄

谁写云山与烟水,爽气清风盈幅起。想当解衣清礴时,坐驱造化入笔底。

须臾削出金芙蓉,奔湍骇浪争朝宗。元气直穿古石裂,悬流疑与银河通。

青林远近不知数,林内山房启晴户。时清似有招隐歌,地偏不见采芝处。

我昔持节天下游,东穷海岱西梁州。忽见斯图忆所历,江山清思何悠悠。

河东之守好奇者,特送图来索题写。自知老大笔力微,挂一漏万语非假。

强裁长句卷还时,坐中尚觉留清飔。仁知高怀在山水,贤守玩此应得之。

登金牛驿楼

明代 薛瑄

好山四巃嵷,汉水前萦绕。小楼试一登,山水青未了。

因思大禹时,洪流方浩渺。乃竭胼胝劳,神功弥八表。

岷山在经纪,岷江亦疏导。贡赋分九州,梁州已通道。

世传金牛诞,曾不细搜讨。山驿赋短章,将为愚者晓。

凤凰台歌次虚庵韵

明代 薛瑄

吾闻凤鸟不与凡禽栖,隆周之时曾集丰镐西。锵然一鸣向人世,喧啾百鸟不敢争与啼。

昔有名臣黄霸生汉世,治民之才迥与时流异。颍川出守曾几何,休风数感灵禽至。

灵禽文彩明山川,和音哕哕闻中天。遂筑高台表神异,台空凤去馀千年。

只今坏埒才数尺,野鸟纷纷竞来集。简册空存纪瑞年,荆榛不复快睹迹。

我来跋马登高丘,荒台已远犹回头。为忆循良心耿耿,缅怀瑞物情悠悠。

凤台凤台重披访,往事何须空怏怅。方今圣明治理登俊良,会见一朝飞去青云上。

成都看梨花

明代 薛瑄

锦城风煖不生尘,开遍梨花万树春。吹散绿云帘尽捲,广寒宫里有仙人。

蜀江水涨如黄河江北诸山彷佛太行遣兴而作

明代 薛瑄

蜀江浊比大河黄,江北诸山似太行。误喜中原应不远,却闻人语是湖襄。

拟古四十一首 其二十

明代 薛瑄

白云在高丘,绿萝在深谷。中有冥栖士,云萝蔽谷屋。

独抱尚友情,缅遂硕人轴。古琴时复弹,古书还更读。

逍遥无外事,俯仰长自足。沮溺耕在野,姜叟钓渭曲。

伊人岂无心,耻衒荆山玉。将须凤来仪,朝阳满梧竹。

大理汪寺副父母膺封

明代 薛瑄

龙敕欢传出九重,二亲同日荷疏封。一经教子同名著,六品推恩宠渥浓。

樽俎喜开今日宴,衣冠快睹盛时风。贤郎更尽廷平职,还有回鸾下碧空。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其十五 竹坞凉风

明代 薛瑄

半亩琅玕出短墉,煖烟轻雾碧阴重。开门净扫苍苔坐,细叶萧萧引好风。

四景为李通政赋四首 其四

明代 薛瑄

竹林茅屋枕江皋,叠玉峰峦夹岸高。似是剡溪清兴发,独冲风雪泛轻舠。

再怀沅州五友五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无端诗兴远谁添,红白双梅倚画檐。千里中州风雪夜,一窗清月忆湘南。

送王宪使之四川

明代 薛瑄

宪使之官雪岭东,锦城楼閤倚晴空。莫辞道路三川远,正喜车书万国同。

玉节自天随爽气,轺车到日振霜风。深期雅操清如水,行看香名达九重。

古滕薛城

明代 薛瑄

才过古滕国,还瞻旧薛城。分封遗坏堞,列爵但虚名。

冉冉春烟淡,悠悠野水清。望中今古意,信马独含情。

薛瑄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 5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