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沅州杂诗十二首 其三

沅州杂诗十二首 其三

明代 薛瑄

正是霜台弭节时,不堪风物动相思。庭前绿草飞蝴蝶,城外清江叫子规。

北地关河频入望,南天雷雨自无私。预将归橐酬知己,万里观风剩有诗。

诗人薛瑄的古诗

五友诗 其一 竹

明代 薛瑄

此君风致自疏疏,相近相亲慰索居。玩目每看高节长,留情深托寸心虚。

清脩饱历风霜久,浓渥深承雨露馀。好在百年无剪伐,剩看新笋上霄衢。

太平堤望

明代 薛瑄

太平堤路夹平湖,湖上清风面面俱。十里波光天上下,半空岚影树扶疏。

稻塍草色青无际,菱叶荷花净有馀。艇子有人閒泛泛,钓竿还可拂珊瑚。

留别诸友八首 其四

明代 薛瑄

楼头钟尽晓风清,南陌殷勤送我行。十里汾流两岸月,祗应总是别离情。

宝庆喜雪

明代 薛瑄

一夜瑶华遍楚壖,霜台晓色正清妍。天从北极晓时令,气肃南荒压瘴烟。

春信喜传庾岭树,客怀宁忆剡溪船。观风使者无他祝,愿与官曹咏有年。

桃源晓行

明代 薛瑄

隔江烟树晓模糊,纵有丹青画不如。且喜桃源风景好,山行不厌路崎岖。

送欧阳宪副

明代 薛瑄

凛凛谷中风,亭亭山上松。风声亦何劲,松自无改容。

竞秀固妍好,弱植徒丰茸。独于霜雪馀,卓然见高踪。

悠悠四十年,所遇多尚同。欧阳信佳士,亮节抱始终。

苍苍岁寒质,展可为国庸。适来述所职,归思何匆匆。

载歌君子篇,德期皓首崇。

诸葛武侯冢

明代 薛瑄

丞相孤坟何处寻,褒城西去汉江阴。青芜漠漠西横野,翠柏萧萧风满林。

尚忆出师当日表,空歌梁甫旧时吟。中原未复星先坠,长使英雄慨古今。

黔阳山中十首 其五

明代 薛瑄

江村地僻草萋萋,小阁閒登日欲西。风景不殊云木秀,只嫌中有鹧鸪啼。

董公二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纷纷豪杰欲兴刘,缟素应为第一筹。何事元功盟带砺,丹书不到董公侯。

读邵康节击壤集二十首 其十八

明代 薛瑄

老去吟多首尾诗,赋和比兴尽兼之。陶镕物象方知富,漏泄天机始见奇。

水面生风秋浩浩,天心转月夜迟迟。有丸祗向閒中弄,肯借高人试一窥。

诸葛武侯庙十首 其八

明代 薛瑄

高视乾坤志未酬,草庐长啸意悠悠。时才总附奸雄势,大老还为汉室谋。

两表曾闻辞后主,三军几欲定中州。伐功未就皆天数,锦里英风古庙秋。

又题五友五首 其二 梅

明代 薛瑄

红白双梅户外横,看花看叶兴俱清。今秋只恐归期近,重叠题诗寄别情。

登州行

明代 薛瑄

骢马晓辞莱子国,北上高冈俯辽碣。辽碣万里天风寒,山溪二月凌澌结。

空濛极目春无边,春涛汹汹摇春烟。还从绝岭下长坂,高城忽起沧溟前。

沧溟倒浸红楼影,通衢豁达尘埃静。已应持节是明时,况复观风得佳境。

天开海阔霜台高,霜台远思何飘飘。巨鳌戴山真浪语,大方见笑非虚谣。

乾坤俯仰高歌起,有物无名大莫比。瀛海茫茫未足誇,真是人间一泓水。

拟古四十一首 其八

明代 薛瑄

圣治奠九有,禹迹亦茫茫。王泽既饶洽,彝伦复昭彰。

以兹熙皞世,举俗跻乐康。胡为古道非,极意开边荒。

征行苦锋镝,飞挽失耕桑。民生既骚屑,天和亦乖伤。

广土竟何益,不救危与亡。兹事已千载,雄豪有秦皇。

宁阳行台元夕忆黄宪使

明代 薛瑄

曾忆观灯宴后堂,玉杯行酒夜何长。新声已觉随银甲,逸响还惊绕画梁。

东道留宾能闭户,诸郎爱客解牵裳。别来好景逢元夕,空向行台对月光。

和张都宪咏湖亭山字韵四首 其四

明代 薛瑄

近爱平湖远爱山,双清收入小亭閒。云容水态收堪赏,俗气红尘总不干。

日静坐闻黄鸟啭,烟明遥见白鸥还。情知风月无边景,频倚雕阑自在看。

元夕寄故乡诸友八首 其五

明代 薛瑄

思乡无日不关情,况复春灯对月明。欲作家书附回使,归心先过洛阳城。

宿界亭驿

明代 薛瑄

山月娟娟满户庭,秋虫唧唧四边鸣。一杯强饮不成乐,坐听山童打二更。

赠张佥宪

明代 薛瑄

邂逅金陵已七年,相逢论旧意欣然。江东风纪当时振,山右声名此日传。

绿野尽耕春雨后,清霜早落艳阳前。朝端公道明如日,持宪应知数俊贤。

发通津驿三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新捧天书带紫泥,又承恩旨按三齐。通津南下波连海,渺渺风帆去似飞。

薛瑄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 5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