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宿界亭驿

宿界亭驿

明代 薛瑄

山月娟娟满户庭,秋虫唧唧四边鸣。一杯强饮不成乐,坐听山童打二更。

诗人薛瑄的古诗

简黄仲芳大参三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雅量每期黄淑度,正人应愧薛居州。斯文四海知同调,且喜京华并辔游。

中秋对月遣兴

明代 薛瑄

凉露满天秋气清,月光先到客边明。举杯对影深相属,只有姮娥不世情。

兰陵怀古

明代 薛瑄

早发郯子国,午至兰陵邑。兰陵久已荒,禾黍带邑棘。

惟有古寺存,径入林影密。老僧知我来,出门远候立。

下马问往事,为我指遗迹。苍茫古城东,墓有荀卿石。

我欲往寻之,还为野水隔。忆昔周室卑,蛮邑凌上国。

兹邑乃其疆,人物殊烜赫。寂寞千载馀,浮云空古色。

如何当日贤,重有逃䜛责。只今文字存,尚为人指摘。

鞭马舍之去,极目远天碧。

黔阳九日

明代 薛瑄

黔阳九日意何如,北望神京万里馀。行院已无人送酒,故园应有雁传书。

铁冠不向秋风落,黄菊仍沾晓露舒。霜满南天消恶气,锦囊何必佩茱萸。

黔阳山中十首 其六

明代 薛瑄

清和时节似中州,江绕茅堂尽日幽。官况不羁情散诞,坐看云影自悠悠。

行台杂咏简黄宪长暨诸宪僚二十首 其十

明代 薛瑄

万朵红葵折锦苞,新妆相倚斗妖娆。道人独爱倾阳意,并起丹心忆圣朝。

绛守王汝绩新学诗以美之

明代 薛瑄

先生为郡冠诸公,兴学由来有古风。青史无劳称卫飒,黄堂今复见文翁。

化行古水弦歌内,道在金台俎豆中。老我河汾遗教远,相思应与此心同。

喜雨杂咏简院长诸公八首 其七

明代 薛瑄

圣主龙飞第一春,天垂雨露万方匀。苍生坐见跻仁寿,自昔赓歌有舜臣。

洞庭湖阻风四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系舟无奈北风何,遣闷还应一放歌。日射湖心翻锦浪,烟收山顶露青螺。

苍梧水阔秋天远,斑竹云深暮雨多。千载湘累无复见,欲从何处吊英娥。

读邵康节击壤集二十首 其十九

明代 薛瑄

洛阳全盛想当时,春煖秋凉任所之。金谷名园花绽锦,铜驼古巷柳垂丝。

霜林高鸟争归疾,沙浦冥鸿欲下迟。万象有情浑自得,诗囊还载小车儿。

梦与陈侍御话旧

明代 薛瑄

分司相见是京华,风节山东向骇誇。邂逅不知身是梦,觉来秋两溅窗纱。

南京十咏 其五 石城霁景

明代 薛瑄

郭外云开见石城,绿苔经雨自层层。明时正是龙飞地,终古犹存虎踞形。

万里长江通海白,三山远岫入天青。登临不尽千年意,拟与丹崖共结盟。

读易轩为杜御史赋

明代 薛瑄

风满幽轩净晚襟,韦编三绝在追寻。方看龙马三奇偶,又见羲图转古今。

细草初生春径浅,芳花早落夜庭深。画前有易君知否,祇信尧夫最苦心。

拟古四十一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天地形之大,阴阳气之尊。伊谁知此物,来自无尊门。

清浊既莫离,动静互为根。大化去不息,至理亦长存。

彼哉虚寂子,已矣无复论。

寄杨尚书彦谧

明代 薛瑄

尚书声誉满南都,闻道年来兴不孤。弄瓦几时年爱女,荫官五品羡英雏。

量深往日尤能饮,足健前时不用扶。还有水心亭似旧,清香应满博山炉。

寄于侍郎廷益

明代 薛瑄

黄甲同年二百人,大名飞步独超伦。乘骢正仰风霜肃,司马俄承宠渥频。

列郡年丰争转粟,两河春暖见归民。天书重叠膺殊宠,好布人间雨露新。

黔阳山中十首 其三

明代 薛瑄

尽日江行路不迷,沟塍水满稻秧齐。参天绿树茅茨小,何处人家叫午鸡。

连云栈道中四首 其四

明代 薛瑄

总角曾从蜀道行,今来鬓发已星星。不胜爱国输忠念,无限思亲感旧情。

林外最嫌鹦鹉舌,耳边偏喜杜鹃声。驱驰万里心何惮,但保秋霜分义明。

怀忠堂为都指挥李进赋

明代 薛瑄

将军树勋起云中,结发慷慨从飞龙。几年拥节慷罴熊,扶桑日出西崆峒。

旄头射落天山空,青海不复烽火红。仁义之将良可宗,丈夫不数卫霍功。

时清包裹刀与弓,八蛮入贡重译通。朅来分阃何从容,敦崇诗礼轻豪丰。

所居之堂名怀忠,怀忠事业应无穷。我虽儒冠心颇雄,寸管不让三尺锋。

等閒禆补造化功,拟今四海歌皇风,怀忠将无与君同。

靖州道中溪水清驶可爱

明代 薛瑄

石淙急泻响奔雷,溅沫跳珠雪涌堆。正苦荒山劳降陟,且随流水共萦回。

薛瑄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 5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