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毋处士画梅竹二首 其二

题毋处士画梅竹二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湘江两岸鹧鸪啼,翠袖天寒日又西。可是无人伴幽独,纷纷桃李下成蹊。

诗人薛瑄的古诗

诸葛武侯庙十首 其八

明代 薛瑄

高视乾坤志未酬,草庐长啸意悠悠。时才总附奸雄势,大老还为汉室谋。

两表曾闻辞后主,三军几欲定中州。伐功未就皆天数,锦里英风古庙秋。

海上道中述怀

明代 薛瑄

马首东来岁月频,西归犹及艳阳春。风烟满目溪山秀,花柳无边雨露新。

四海甄陶明圣主,万家耕凿太平民。敕天千古遗歌在,每抱丹心恋紫宸。

连云栈道中四首 其三

明代 薛瑄

重叠峰峦掩映青,不登危栈即溪行。气偏三月山蝉叫,境异千林杜宇鸣。

寥落人家多板屋,萧条邮舍尽茅亭。因思唐帝西巡日,中夜何堪雨打铃。

舟中杂兴柬韩克和刘自牧王尚文宋广文十八首 其六

明代 薛瑄

细草微茫间渚沙,烟林杳霭暗渔家。舟行不辨东西处,但倚危樯看月华。

常德

明代 薛瑄

百里平川古朗州,沅江滚滚向东流。竹枝留得唐人句,一曲西风碧树秋。

宿白马寺人家

明代 薛瑄

白马驼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萧萧茅屋秋风里,一夜雨声乡思浓。

游禹门

明代 薛瑄

春泽周四野,閒情乐时和。出郊纵逸兴,缅怀佳山河。

禹门忽在望,峭壁云嵯峨。石磴接飞栈,危楼架洪波。

空山响丝竹,虚堂进舞歌。父老诚苦心,旨酒神所呵。

由来非一朝,吾意其如何。

嘉祥分司元宵

明代 薛瑄

行台北面是苍山,古柏风生分外寒。又值元宵春一度,谩烧红烛伴清欢。

送郑侍郎归省

明代 薛瑄

吾闻侍郎之父御史祖,阅世如今八十五。飘萧阅发未龙钟,巉岩俊骨自奇古。

侍郎蚤岁簪笔趋螭头,五朝出入迁擢宠渥稠。往年龙敕推恩出天府,前年鸾诰封秩来庐州。

老亲荣贵重重真罕比,银章金带照耀乡闾里。侍郎官署居南京,思亲只隔长江水。

今春乃上陈情归省章,报可丹诰飞下五云乡。试问此时拜恩感恩意,东流之水与之谁短长。

便理南归旧囊橐,沙头潮退画舫阁。京华相送尽公卿,冠盖追随出郊郭。

是时正值春光明媚春气和,柳条弄色流莺歌。江草萋迷含烟竞驻紫骝马,江花凌乱随风飞拂金叵罗。

酒尽潮来挂征席,想到家乡秪几日。升堂拜舞多弟昆,堂前罗列儿与孙。

歌曲庭闱沸丝竹,宾朋门巷如云屯。大启华筵斟寿酒,欢声喜气倾前后。

齐言灵椿不老南山高,共愿亲龄与之同悠久。

卢溪冬夜五首 其三

明代 薛瑄

江县萧条岁欲除,溪山寥落野人居。九重时复行宽令,使者徵求忍蠹渔。

拟古四十一首 其二十八

明代 薛瑄

吾思一气大,浑浑无边方。天机自流转,随至互低昂。

寒暑既代序,日月亦运行。庶物勃然出,满虚各有常。

万化定厥基,终古为维纲。大哉庖羲圣,有画粲以章。

易道谅斯在,请看阴与阳。

读易轩为杜御史赋

明代 薛瑄

风满幽轩净晚襟,韦编三绝在追寻。方看龙马三奇偶,又见羲图转古今。

细草初生春径浅,芳花早落夜庭深。画前有易君知否,祇信尧夫最苦心。

沅州院中红梅二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自是人间第一花,天教绝色冠群葩。可应洞府神仙质,妆点冰霜御史家。

疏影入杯翻绛雪,清香随手折红霞。诗中带得江南物,归到鹓班取次誇。

行台杂咏简黄宪长暨诸宪僚二十首 其十九

明代 薛瑄

绕屋葵花锦作围,画墙墙外柳依依。日长庭院游丝静,乳燕穿帘自在飞。

题赵雍画马三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白面骊驹汗血乾,风鬃倚树玉蹄攒。谁人为制青丝络,骑出横门万众看。

读邵康节击壤集二十首 其十八

明代 薛瑄

老去吟多首尾诗,赋和比兴尽兼之。陶镕物象方知富,漏泄天机始见奇。

水面生风秋浩浩,天心转月夜迟迟。有丸祗向閒中弄,肯借高人试一窥。

送太守致仕

明代 薛瑄

五马萧萧出帝乡,都门祖席倍辉光。天恩老觉腰金重,客思遥牵别路长。

龟虎已应辞郡国,貂蝉时复忆班行。风烟缥缈乡关近,川谷犹疑下凤凰。

行黄河岸上

明代 薛瑄

苍崖千仞俯黄流,滚滚波声大地浮。惆怅灵槎无复见,壮怀祗拟付神游。

题罗御史骢马行春图

明代 薛瑄

青骢蹀躞长风起,蜀道南来八千里。揽辔不觉群山高,釰阁峨眉平若水。

行边正值韶光浓,千岩万壑花争红。晴霄丽日照旌节,芳郊草软摇玲珑。

三川玉斧巡将遍,父老欢传喜相见。瘴厉都从淑气消,阴寒总逐阳春变。

阳春本自天上来,行春此日何壮哉。还从画图识神骏,回鞭却上黄金台。

和张都宪咏湖亭波字韵四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亭下溶溶漾绿波,芰荷花发绕阑多。却看岭北千株柏,最爱堤南万顷禾。

渔父不收沙上网,鲛人还织水中梭。坐边生意皆堪乐,云雨天时日正和。

薛瑄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 5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