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泊武口驿

泊武口驿

明代 薛瑄

风涛近接洞庭湖,杨柳堤边水驿孤。回首已应堤徼远,登楼殊觉楚天虚。

征帆北客依津市,贡篚南金引舳舻。清夜不眠持宪节,归心先到帝王都。

诗人薛瑄的古诗

题枯木竹石四首 其二 临波春意

明代 薛瑄

苍玉生苔浸绿波,新篁老木散枝柯。徒劳人世歌招隐,淡荡东风野兴多。

阳武怀古

明代 薛瑄

黄河南下是通津,县郭千年枕水滨。兵结团城犹有汉,车惊博浪已无秦。

黑阳山晚横残照,清水潭乾起暮尘。立马几回思往事,宰平谁识社中人。

王都宪展祭

明代 薛瑄

天恩新许拜松楸,又送中丞出帝州。尚忆朝端中獬豸,还看驿路跃骅骝。

凤林迎节从天上,鸾诰颁封到陇头。忠孝两全人共仰,可无直笔继春秋。

题汶上分司二小柏

明代 薛瑄

霜台对植长新枝,翠叶交承雨露滋。直干总应无曲处,稚年俱有栋梁姿。

送张福还平度州

明代 薛瑄

三年报政远朝天,籍籍香名满耳传。乌帽任添新白发,黄堂已换旧青毡。

大夫故自全三德,父老何曾送一钱。莫道东归人士悦,玺书行复又徵贤。

行台杂咏简黄宪长暨诸宪僚二十首 其六

明代 薛瑄

绿柳红葵满宪台,清渠碧沼断尘埃。城头雨过天无际,高鸟孤云自往来。

挽陈先生

明代 薛瑄

归来烟水钓舟横,云白其如足下生。尚有菁莪经雨茂,空馀桃李向春荣。

高情祗许乡人慕,遗事谁从太史铭。赖有贤甥今宦达,为扬声誉照苍冥。

五友诗 其四 菊

明代 薛瑄

一气萧森百草黄,独留此物傲秋光。霜从降后殊多艳,风不来时亦自香。

诗客采英秋得句,佳人倚竹暮凝妆。岁寒惟有乌台客,共保芳根近画堂。

留别诸友八首 其八

明代 薛瑄

锦瑟银筝酒半酣,离情几许旧曾谙。却怜后夜相思处,三晋山高月正南。

喜雨杂咏简院长诸公八首 其四

明代 薛瑄

御沟新柳湿鹅黄,佩马朝回雨露香。柏府文书春日静,相过唯觉和诗忙。

送欧阳宪副

明代 薛瑄

凛凛谷中风,亭亭山上松。风声亦何劲,松自无改容。

竞秀固妍好,弱植徒丰茸。独于霜雪馀,卓然见高踪。

悠悠四十年,所遇多尚同。欧阳信佳士,亮节抱始终。

苍苍岁寒质,展可为国庸。适来述所职,归思何匆匆。

载歌君子篇,德期皓首崇。

送郑侍郎归省

明代 薛瑄

吾闻侍郎之父御史祖,阅世如今八十五。飘萧阅发未龙钟,巉岩俊骨自奇古。

侍郎蚤岁簪笔趋螭头,五朝出入迁擢宠渥稠。往年龙敕推恩出天府,前年鸾诰封秩来庐州。

老亲荣贵重重真罕比,银章金带照耀乡闾里。侍郎官署居南京,思亲只隔长江水。

今春乃上陈情归省章,报可丹诰飞下五云乡。试问此时拜恩感恩意,东流之水与之谁短长。

便理南归旧囊橐,沙头潮退画舫阁。京华相送尽公卿,冠盖追随出郊郭。

是时正值春光明媚春气和,柳条弄色流莺歌。江草萋迷含烟竞驻紫骝马,江花凌乱随风飞拂金叵罗。

酒尽潮来挂征席,想到家乡秪几日。升堂拜舞多弟昆,堂前罗列儿与孙。

歌曲庭闱沸丝竹,宾朋门巷如云屯。大启华筵斟寿酒,欢声喜气倾前后。

齐言灵椿不老南山高,共愿亲龄与之同悠久。

河汾五贤咏五首 其五 东皋子

明代 薛瑄

人仕为其名,子仕独为酒。一斗众所称,五斗吾自取。

犹嫌酒未足,弃官归陇亩。葛巾耕东皋,烟雨牛一耦。

种黍学陶翁,自酿还给口。沈饮得真味,万事亦何有。

清风千载馀,谁复尚能友。

拟古四十一首 其十七

明代 薛瑄

圆象无停运,大化不可留。征车既西迈,行舟复东流。

辙迹苦相背,两美焉得由。青松生涧底,白日丽高丘。

馀光不回照,直干空萧飕。去去莫复道,零露满春草。

南京十咏 其三 淮清柳色

明代 薛瑄

淮清桥下水连空,桥畔依依柳色浓。香絮有情皆作雪,柔丝无力尽含风。

楼台掩映深春后,市井凄迷暮雨中。近水向阳千万树,年年长是发生同。

中秋对月遣兴

明代 薛瑄

凉露满天秋气清,月光先到客边明。举杯对影深相属,只有姮娥不世情。

宿界亭驿

明代 薛瑄

山月娟娟满户庭,秋虫唧唧四边鸣。一杯强饮不成乐,坐听山童打二更。

四月望夜院中作

明代 薛瑄

月照芭蕉叶上明,小阑干外竹林清。一襟风露凉如洗,似有新秋在户庭。

诸葛武侯庙

明代 薛瑄

武侯遗庙汉江南,乔木森森杂翠岚。义感居人森致祭,名闻过客亦停骖。

运谋图阵曾为八,遗恨山河尚是三。千载英雄今已矣,古碑重读意难堪。

附录所赠二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自许孤忠结主知,居官宁肯论安危。平反不愧张廷尉,三黜何惭柳士师。

已向一身中道立,更看千古大名垂。到家莫废韦编业,伊洛高踪尚可追。

薛瑄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 5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