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次日醉归
登牛渚蛾眉亭二首 其一
谪仙携妓戏人寰,也被千花妒玉颜。半点闲情千古恨,一波秋水两春山。
锦袍宫烛云霄上,白苧乌纱江海间。欲寄双鱼招醉魄,月轮捉了蚤言还。
舟过望亭三首
三月一日过摩舍郡滩,阻雨泊清溪镇二首
瓶中梅花长句
幽人蚤作月满阶,月随幽人登舫斋。推门欲开犹未开,猛香排门扑我怀。
径从鼻孔上灌顶,拂拂吹尽发底埃。恍然堕我众香国,欲问何祥无处觅。
冥搜一室一物无,瓶里一枝梅的皪。平生为梅判断肠,何曾知渠有许香。
夜来偶忘挂南窗,贮此幽馥万斛强。却忆去年西湖上,锦屏下瞰千青嶂。
谷深梅盛一万株,十顷雪花浮欲涨。是时雨后初晴前,日光烘花香作烟。
政如新火炷博山,烝出沉水和龙涎。醉登绝顶撼疏影,掇蕊餐花照冰井。
蜀人老张同舍郎,唤作谪仙侬笑领。如今茅屋卧山村,更无载酒来叩门。
一尊孤斟懒论文,犹有梅花是故人。
和周仲容春日二律句 其二
今晨晴颇懒,昨夜雨犹声。欲社燕先觉,半春莺未鸣。
诗非一字苦,句岂十分清。参透江西社,无灯眼亦明。
留萧伯和仲和小饮二首 其二
谁曾白日上青天,谁羡千钟况万钱。要入诗家须有骨,若除酒外更无仙。
三杯未必通大道,一斗真能出百篇。李杜饥寒才几日,却教富贵不论年。
归云三首 其一
可杀归云也爱山,夜来都宿好山间。偶看一絮翩然起,引得崩腾相趁还。
清明雨寒八首 其五
苔阶滴雨翠方浓,须把寒珠溅鹿葱。梅子犹粘雪前蕊,海棠生恨夜来风。
延陵怀古三首 其二 兰陵令
密云兮终风,健顺闭兮罔寸蹊之通。喟葵丘践土而迹熄兮,矧冀方岐山之与逢。
单棠溪以铸兵兮,靡遗蒲于董泽。燕簴无趾而造齐庙兮,楚氓而秦其魄。
斗六王于一说兮,微仪衍之舌而不国。嗟若先生兮,鸡知时之不如。
储唐虞之故冕兮,鬻洙泗之敝裾。乘方轮与折轴兮,欲先鞭而疾驱。
岂不家捐而人弃兮,载之万世之亨衢。繄素王兮中都,若兰陵兮圣之徒。
征九伯而佩六印兮,晞二邑宰而不得俱。傥不欲以天球玉磬而贸康瓠兮,嗟尔后死者其舍诸。
和庆长怀麻阳叔二诗 其二
自幼仍投老,相欢不解愁。政缘湖外别,负却竹林秋。
佳政真馀事,闻人说甚休。不应野水渡,横此济川舟。
舟中午睡
舟中小雨
小雨
晓过花桥入宣州界四首
清晓洪泽放闸四绝句 其一
起来霜重满淮船,更觉今朝分外寒。放闸老兵殊耐冷,一丝不挂下冰滩。
王式之命刘秀才写予真因署其上
浙水东兼浙水西,千岩万壑总遨嬉。游山祗欠金华债,乘兴今随王式之。
入浮梁界
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
病眼逢书不敢开,春泥谢容亦无来。更无短计销长日,且绕栏干一百回。
不关老去愿春迟,只恨春归我未归。最是杨花欺客子,向人一一作西飞。
清晓湖上三首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浯溪摩崖怀古
净远亭午望二首 其二
水调歌头(贺广东漕蔡定夫母生日)
雨霁看东园桃李行溪上进退格
从丁家洲避风行小港出荻港大江三首 其三
游定林寺即荆公读书处四首 其一
宿小沙溪 其二
瓶中红白二莲五首 其三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
桑茶坑道中八首 其四
惠泉酒熟
寄题赵漕秘阁东山堂
赵达明太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 其七
平望夜景
中秋无月既望月甚佳二首 其二
和皇太子瑞雪二首 其二
追和尤延之检详紫宸殿贺雪
明发阶口岸下
和姜邦杰春坊续丽人行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有宋死孝毛子仁哀辞
上巳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上得十绝句呈同社 其四
和闽漕傅安道郎中送毛平仲诗韵寄谢惠书及诗
蛩声三首 其二
晓起探梅四首 其三
秋雨叹十解
进退格寄张功父、姜尧章
曾叔谦哀辞
远峰
醉後题壁
郡圃雪销已尽惟馀城阴一街雪
烛下和雪折梅
己丑上元后晚望
寄题喻叔奇国傅郎中园亭二十六咏海棠坞
送刘童子
清明日午憩黄池镇
垂丝海棠二首
送俞漕子清大卿赴召二首 其二
跋陆务观剑南诗稿二首
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 其三
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三首
故少师张魏公挽词三章 其一
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 其八 荼蘼洞
出永丰县西石桥上闻子规二首 其二
赵达明太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 其十
水纹二首 其一
和周仲觉三首 其一
临贺别驾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诗以杜句君随丞相后为韵和以谢焉五首 ...
自跋江西道院集戏答客问二首
舟中望罗浮山
闷歌行十二首 其九
雨后晚步郡圃二首 其一
南海陶令送水沉,报以双井茶二首
归涂观刘寺新叠石山
芗林五十咏·丛桂
张丞相咏归亭词二首 其二
黄世永哀辞
晓过花桥入宣州界四首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