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寄题邹公桥
吾侪一事办不曾,邹公一桥了此生。省斋先生三大字,此桥便有千载意。
今年天亦与护持,桃花春水不多肥。济川题柱吾无梦,梦借新桥作钓矶。
晓出兜率寺送许耀卿二首 其二
兜率山深露气清,柳阴暗处藕花明。无端拾得闲烦恼,背却西湖又入城。
后圃秋步
夏箑秋新妒,暄窗冷早侵。病葵萱未悟,落果草偏深。
老矣曾荣望,归欤更懒心。此冠弹与挂,若个不山林。
尝荼
月中露下摘荼糜,泻酒银瓶花倒垂。若要花香薰酒骨,莫教玉醴湿琼肌。
一杯堕我无何有,百罚知君亦不辞。敕赐深之能几许,野人时复一中之。
进贤初食白菜因名之以水精菜云二首 其一
新舂云子滑流匙,更嚼冰蔬与雪齑。灵隐山前水精菜,近来种子到江西。
垂丝海棠盛开
梳头看可正平诗有"寄养直时未祝发"等篇,
过池阳舟中望九华山
役役催行迈,匆匆过此春。杯翻五湖月,笔扫九华云。
不是风烟好,何缘句子新。兹游四千里,今日过三分。
出真阳峡十首 其二
细雨初来刺水纹,三针两线未教繁。不知忽有何忙处,急洒千千万万痕。
过弋阳观竞渡
急鼓繁钲动地呼,碧琉璃上两龙趋。一声翻倒冯夷国,千载凄凉楚大夫。
银椀锦标誇胜捷,画桡绣臂照江湖。三年端年真虚过,奇观初逢慰道涂。
雪晓舟中生火二首
尤延之检正直庐窗前红木犀一小株盛开戏呈延之
水沈国里御风归,栗玉肌肤不肯肥。元是金华学仙子,新将柿叶染秋衣。
不应装束追时好,无乃清癯悔昨非。为妒尤郎得尤物,故将七字恼芳菲。
寄吴宜之
罨画溪头老诗伯,夜榜仙槎郁林石。要令南斗避文星,却归北辰捧天极。
顷逢桂江双鲤鱼,殷勤两寄尺素书。山长水远到不到,未必韦郎迹也疏。
书中只有相思字,更及融州一寒士。泮水曾参冷似冰,等待春风放桃李。
送刘茂材主簿之官理定
陆机二十作文赋,刘群二十诣太常。桃花浪险阿香怒,点破龙额归西江。
平津六十策第一,刘君五十赐袍笏。一官初入八桂林,官无早晚在努力。
大帅大漕两德星,总是青原旧使君。若问公堂阶下吏,便是三瑞堂前门生前进士。
东园新种桃李,结子成阴,喜而赋之
桃李今春胜去春,添新换旧却重新。冥搜奇特根窠底,妙简团栾树子匀。
移处带花非差事,登时著子亦娱人。坡云十载方成荫,未解诚斋别有神。
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
和周仲觉三首 其三
春在梅边动,寒从月外来。贫于萤不暖,心与烛俱灰。
此意悠悠著,从谁细细开。病来更忧患,泪尽只馀哀。
晨炊叱驭驿观海边野烧
南海惊涛卷玉缸,北山野烧展红幢。山神海伯争新巧,并慰诗人眼一双。
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得十诗 其一
雨罢饶晴色,松阴转午时。堆成李花雪,开遍海棠枝。
旋酌新篘酒,留题细字诗。不来真是枉,欲去更云迟。
春尽感兴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寄朱元晦长句,以牛尾狸、黄雀冬猫笋伴书
昼睡闻鴈
林景思寄赠五言以长句谢之
赵平甫幽居八操 其八 龟潭操
题连沧观呈太守张几仲
初入淮河四绝句
送孙从之司业持节湖南二首 其一
上巳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上得十绝句呈同社 其八
蚤谒景灵宫闻子规
冻蝇
过沙头三首 其二
清晓湖上三首 其二
郡圃雪销已尽惟馀城阴一街雪
凝露堂木犀恶人二首
上元前大雪即晴
送沈虞卿秘监脩撰将漕江东二首 其一
庚戌正月三日约同舍游西湖十首 其五
四月八日尝新荔子
寄题太和宰赵嘉言勤民二图 其二
月台夜坐二首
酌惠山泉瀹茶
谢唐德明惠笋
刘公佐亲家奉议挽词二首 其二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十二
寒食雨中同舍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呈陆务观 其六
题吴江三高堂陆鲁望
武陵春
舟过城门村,清晓雨止日出五首
惠泉分茶示正孚长老
待家酿未至且买姜店村酒
晚兴
朱新仲舍人灊山诗集,其子軧叔止见惠,且有
入常山界二首
月夜散策县圃,有飞蝶,仍闻笛声
晚归再度西桥四首 其一
和昌英叔觅松枝作日棚 其二
自跋江西道院集戏答客问二首
端午后顿热
严陵决曹易允升自官下遣骑归写予老丑因题其额
寄题周元吉左司山居三咏 其三 适庵
丁酉初春和张钦夫榕溪阁五言
春草二首 其二
甘露子一名地蚕
夏夜追凉
送子仁侄南归二首 其二
初九夜月二首 其二
芗林五十咏 其二十二 放鱼矶
鸠衔枝营巢树间经月不成而去
午过横林回望惠山二首 其二
题吴江三高堂张季鹰
题临川李子经文藁
积雨新晴二月八日东园小步二首 其一
明发房溪二首
悯农
四月一日三衢阻雨二首 其二
芗林五十咏 其三十六 药栏
早炊童家店
下鸡鸣山诸滩望柯山不见三首 其二
烛下梅花二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