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可杀归云也爱山,夜来都宿好山间。偶看一絮翩然起,引得崩腾相趁还。
甲午出知漳州晚发船龙山暮宿桐庐二首 其一
一席清风万壑云,送将华发得归身。海潮也怯桐江净,不遣涛头过富春。
谢江东耿漕曼老寄书并与沈侍郎唱和诗二首 其二 谢唱和佳句
碧落侍郎金作句,瀛洲学士玉为章。两公唱和君知么,个是安期却老方。
玉井亭观荷花
蕖仙初出波,照日稚犹怯。密排碧罗盖,低护红玉颊。
馆之水精宫,环以琉璃堞。珠明浮盘戏,酒漾流杯晔。
青笔尖欲试,绿笺皱还摺。老龟大于钱,辛勤上团叶。
忽闻人履声,入水一何捷。
观蚁二首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宿青山市四首 其二
云涂雾抹澹葱昽,万匹霜绡罩玉龙。中有双峰不争长,诸峰情愿长双峰。
秋雨叹十解 其一
雨入秋宵滴到明,不知有意复无情。若言不搅愁人梦,为许千千万万声。
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三首 其三
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黄陈篱下休安脚,陶谢行前更出头。
分宜迸旅逢同郡客子
入陂子径
下一岭,上一岭,上如登天下如井,人言个是陂子径。
猿藤径里无居民,陂子径里无行人。冷风萧萧日杲杲,露湿半青半黄草。
前日猿藤犹有猿,今此一鸟亦不喧。树无红果草无蕊,纵有猿鸟将何餐。
两山如壁岸如削,一径缘空劣容脚。溪声千仞撼林壑,崖石欲崩人欲落。
来日长峰径更长,陂子径荒未是荒。蒋家三径未入手,岭南三径先断肠。
过安仁市得风挂帆二首 其一
明发山溪一雨馀,昨来暑气半分无。何人道是三衢远,挂起东风十幅蒲。
昼倦
睡眼䰒松倦日长,却抛诗卷步回廊。狸奴幸自双双戏,忽见人来走似獐。
秋夕不寐二首 其二
夏热通宵睡不成,秋凉老眼又偏醒。窗虚月白清无梦,却为西风数漏声。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精舍
明发栖隐寺
木鱼一呼众僧聚,老夫登车欲前去。仰头见天俯见路,明明是昼不是暮。
如何今晨天地间,咄咄怪事满眼前。将为是夜著,月轮已没星都落。
将谓是昼休,银河到晓烂不收。皎如江练横天流,中流点缀金沙洲。
元来海底蚤浴日,云师闭关不教出。羲和挥斧斫云关,取将一道天光还。
天光淡青日光白,道是银汉也则得。云师强很赶不奔,堆作沙洲是碎云。
观田中鸲鹆啄粟因悟象耕鸟耘之说戏题二首 其一
乌衣缁布外无华,白锦中单分外嘉。只么跳行人不觉,忽然飞起自成花。
江绿道院集戊申四月九日得请补外初出国门宿
蜡梅四首 其三
莟头元不是花房,融蜡熬酥戏滴将。忽见微舒金爪甲,不知中有紫香囊。
贺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四首 其二
代邸躬仁俭,汤孙世圣贤。谁云无二日,今恰见三天。
甲观初寒夕,神光似昼然。前星那解老,何但八千年。
虞丞相挽词三首 其三
一老堂堂日,诸贤得得来。但令元气壮,患不塞尘开。
名大天难著,人亡首忍回。东风好西去,吹泪到泉台。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跋淳溪汪立义大学致知图二首
冬暖绝句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其一
午过横林回望惠山二首 其一
清明雨寒八首
和丘宗卿赠长句之韵
自彭田铺至汤田,道旁梅花十余里
题刘朝英进斋
又和二绝句 其二
舟中奉怀三馆同舍
己未春日山居杂兴十二解 其十
送刘茂材主簿之官理定
壬寅岁朝发石塔寺
清明果饮二首 其二
壬子正月四日后圃行散四首 其四
读元白长庆二集诗
城头晓步二首 其一
冬
赠阁皂山懒云道士诗客张惟深二首 其一
檄风伯
小池
宣歙道中
红玫瑰
秋圃
醉笔呈尚长道
紫宸殿拜表贺雪二首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插秧歌
谢赵茂甫惠浙曹中笔蜀越薄笺二首 其二
樊系
酌惠山泉瀹茶
雨晴得毗陵故旧书
延陵怀古三首 其二 兰陵令
竹林
烧香
桑茶坑道中
中秋前一夕携酒与子仁侄登多稼亭
送吉州通判赵德辉上印赴阙
十五日明发石口遇顺风
道旁店
缓辔入东宫门望见渔浦山
雨里问讯张定叟通判西园杏花二首 其一
明发西馆晨炊蔼冈四首
重九前四日昼睡独觉
芗林五十咏 其十 醉石
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
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 其五
送朱师古龙图少卿帅潼川二首 其二
晓登万花川谷看海棠二首 其一
冬至后贺皇太子及平阳郡王
二月一日雨寒五首
南斋前梅花二首 其一
四月十七日侍立集英殿观进士唱名
闷歌行十二首 其九
稚子弄冰
昨日访子上不遇裴回庭砌观木犀而归再以七言乞数枝
跋余伯益所藏张钦夫书西铭短纸二首 其二
延陵怀古三首 其一 延陵季子
待家酿未至且买姜店村酒
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