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出蛱二首 其一

出蛱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朝来入峡闷船迟,也有欣然出峡时。山色亦如人送客,送行倦了自应归。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乡士李英才得老潘墨法善作墨梅复喜作诗艮斋目以三奇赠之七字予复 ...

宋代 杨万里

吾乡李君磊嵬胸,夜持云梯倚秋空。月中夺得修月斧,斫倒南山千岁松。

束归丹灶和玉桂,燧出绿雾霏鸾龙。捣成玄圭与苍璧,洒作横枝岁寒色。

庾岭霜林和靖园,掇入生绡供戏剧。幻松作璧璧作梅,豪气勃郁尚不开。

琼艘满釂梅雪下,吐出西湖有声画。

城上野步用辘轳体

宋代 杨万里

寒劲无遗暖,晴行失老怀。叶飞枫骨立,萍尽沼奁开。

路好仍回首,泥残敢放鞋。登临不须尽,留眼要重来。

四月一日三衢阻雨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小诗苦雨当云笺,寄似南风一问天。漏得银河乾见底,却将什么作丰年。

六月晦日

宋代 杨万里

今年六月热全无,不是云阴即两余。
松叶落阶休扫动,黄金线织滑氍毹。

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 其十 花屏

宋代 杨万里

锦障豪华笑騃童,松图冷淡恼山翁。玉山颓处谁扶著,花作屏风倚暖红。

芗林五十咏 其十 醉石

宋代 杨万里

晚酌居然醉,昏昏不自持。奇哉苍玉枕,眠到月来时。

又题寺后竹亭

宋代 杨万里

行尽空房忽画栏,竹光和月入亭寒。壁间题字知谁句,醉把残灯子细看。

入上饶界道中野酴醾盛开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千朵齐开雪面皮,一芽初长紫兰枝。一芽来岁还千朵,谁见开花似雪时。

题星子县黄宰世高问政堂

宋代 杨万里

黄子侬故人,危子侬门生。向来同登漱玉亭,银河洗面醉不醒。

四年二子不见面,过眼光阴掣飞电。今晨忽得问政碑,黄子作堂危子词。

危子笔力乃尔进,黄子佳政不须问。寄言二子各努力,古人也是人作得。

过弋阳观竞渡

宋代 杨万里

急鼓繁钲动地呼,碧琉璃上两龙趋。一声翻倒冯夷国,千载凄凉楚大夫。

银椀锦标誇胜捷,画桡绣臂照江湖。三年端年真虚过,奇观初逢慰道涂。

岁晚出城

宋代 杨万里

温饱能消底,奔忙自作痴。平生脚已茧,今日鬓将丝。

山刻霜馀骨,梅临水底枝。只嫌长落莫,不道许幽奇。

送丘宗卿帅蜀三首

宋代 杨万里

人似隆中汉卧龙,韵如江左晋诸公。
四川全国牙旗底,万里长江羽扇中。
玉垒顿清开宿雾,雪山增重起秋风。
近来廊庙多西帅,出相谁言只在东。

黄世永哀辞

宋代 杨万里

圣门际天子不可径兮,子聚粮以疾趋。古文熄子哇郑兮,子独追子雅诸。

众皆赏其襮子遗其里兮,知全者不在予。仕者谓赣民之嚚兮,不啻沬邦之夫。

何子之仁以莅兮,若膝下之乳雏。予惟子之观兮,则未知封屋之迂。

沐猴豸子罔腼兮,子发上子衡盱。舍己躁进子谓子躁进兮,宜不曰沽名之非愚。

世切齿于彼之晚霣兮,流涕于子之不晚殂。庸知天之不子祉兮,不厚彼之辜。

惟师友之恩纪兮,一饭子九其吁。天不予棐子夺予朋兮,半其济子亡舻。

决汝汉子东之兮,曾足为予泪之馀。若子之死子不死兮,不亦名星日子骨幽墟。

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建隆家业大于天,庆历春风一万年。廊庙谋谟出童蔡,笑谈京洛博幽燕。

白沟旧在鸿沟外,易水今移淮水前。川后年来世情了,一波分护两涯船。

正月晦日,自英州舍舟出陆,北风大作

宋代 杨万里

北风吹得山石裂,北风冻得人骨折。
南来何曾识此寒,便恐明朝丈深雪。
今朝幸不就船行,白浪打船君更惊。
只是山行也不好,笋舆寸步风吹倒。

下鸡鸣山诸滩望柯山不见三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莫怯诸滩水怒号,下滩不似上滩劳。长年三老无多巧,稳送惊湍只一篙。

尝荼

宋代 杨万里

月中露下摘荼糜,泻酒银瓶花倒垂。若要花香薰酒骨,莫教玉醴湿琼肌。

一杯堕我无何有,百罚知君亦不辞。敕赐深之能几许,野人时复一中之。

戏咏陈氏女剪綵花二绝句 其一 拒霜

宋代 杨万里

染露金风里,宜霜玉水滨。莫嫌开最晚,元自不争春。

上巳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上得十绝句呈同社 其四

宋代 杨万里

天色䰒松未肯收,吾侪自乐不曾愁。随宜旋旋商量著,晴即闲行雨即休。

正月将晦繁星满天

宋代 杨万里

兔冷蟾寒不出时,群仙无睡尚游嬉。
可怜深夜无灯火,碧玉枰前暗著棋。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