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司马光
鳌禁叨承诏,金华侍执经。微生轻草芥,圣泽阔沧溟。
鹿性安林野,葵心注阙庭。尧云不可望,白首涕飘零。
普明寺荷塘上置酒
寄郑县史令千之 其一
怜君比比得佳县,胜概闲情双有馀。为看西溪日沈后,如何南浦月生初。
至政王侍郎挽歌二首
孙器之奉使淮浙至江为书见寄以诗谢之五首
送晁校理知怀州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章献开府太师
新迁书斋颇为清旷偶书呈全董二秀才并示倒良
闲中有富贵
钓鱼有感 其一
垂竿临晚岸,坚坐据莓苔。饵落萍初散,鱼惊荷暂开。
有求虽琐细,未获且低回。君识磻溪老,曾垂绿发来。
和李殿丞仓中对菊 其三
凉风正萧瑟,好月复徘徊。幽兴眇不尽,芳樽时一开。
馀英盖红叶,坠露湿苍苔。从此东篱下,应忘归去来。
送云卿知卫州
宿石堰闻牧马者歌
大河之曲多宽闲,牧田枕倚长堤湾。乌栖鹊散堤树寂,柝木声稀宵欲阑。
牧儿跨马乘凉月,历历绕群高唱发。幽情逸气生自然,往往鸣鞘应疏节。
歌辞难辨野风高,似述离忧嗟役劳。徘徊不断何妨近,彷佛微闻已复遥。
长川冷浸秋云白,露草翻光凝碧色。星疏河淡夜初长,展转空亭奈孤客。
洞箫音律京君明,可怜骨朽不更生。安得使传哀怨意,为我写之羌笛声。
平日游园常策筇杖秋来发箧复出貂褥二物皆景
送宋郎中知凤翔府
昔解陈仓印,于今二十秋。双凫久东上,五马重西游。
铙骑行关外,壶浆拥道周。民心已化服,条教不更修。
晚秋洛中思归东园
题传灯录
故翰林彭学士
夙昔游清贯,时流籍重名。雠书石渠秘,视草玉堂荣。
吉兆虚三鳝,凶期告两楹。子云思故国,坟树必西倾。
游李卫公平泉庄
和昌言官舍十题·萱草
送周寺丞畋知洛南
太华指商于,中间百里馀。稍行山驿远,渐与世尘疏。
楚塞参差接,秦民错杂居。惜哉非綮肯,不足试投虚。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701篇诗文
送才元守广军归成都觐省
过故洛阳城 其二
重经车辋谷
和张文裕初寒十首 其九
雪中寻友不遇
送雷章秘丞和芮城
送入为闽宰
上巳日与太学诸同舍饮王都尉园
梦稚子
送冷金笺与兴宗
次韵和吴冲卿秋意四首 其四 后牖有朽柳
员村坂
边将 其三
和梅圣俞咏昌言五物 怀素书
孟尝君歌
八月七日夜省直苦雨三首 其二
送酒与范尧夫
南园杂诗六首·苦雨
酬安之谢光兄弟见过
同次道元日宿尚书省听誓戒寄州邵不疑
和之美讽古 其二
送朱职方
送罗郎中官勾玉局观
送高陟归金陵
送周密学
送醴与子才
招子骏尧夫
园 其二
双井茶寄赠景仁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 其八 芙蕖轩
龙女祠后塘自生荷花数权与史诚之更相酬和
陪同年吴冲卿登宿州北楼望梁楚之郊访古建中作是诗
柳枝词十三首 其六
昔别赠宋复古张景淳
酬邵尧夫见示安乐窝中打乖吟
之美访及不获展奉以诗为谢
钓鱼有感 其二
去春与景仁同至河阳谒晦叔馆于府之后园既去晦叔名其馆曰礼贤梦得 ...
春贴子词 其二
寿安杂诗十首·藏珠石
喜雨三首呈景仁侍郎兼献大尹宣徽 其二
喜孙器这来自共城
送郑推官
玉徽亭
兴宗许菊久之未得
居洛初夏作
得菊并诗
再使河北
送许先辈尉宗城
送刘仪先辈大名尉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
依前韵奉送才元和甫使北
送昌言舍人得告蜀三首
送李尉以监丞致仕归闽中
又和留题定襄驿
送二同年使北·吕济叔
英宗皇帝挽歌辞三首 其一
和张文裕初寒十首 其八
再呈宜甫
宜甫家有金铃菊客未这识因代菊赠宜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