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司马光
和伯常自郢州见寄
西郊去岁揖行人,柳暗花浓又一春。坐想高风清入骨,沉吟佳句健生神。
潺湲杳霭烟波古,散诞逍遥兴趣新。应笑洛阳车马道,缁衣未免化红尘。
辞坟
十年一展墓,旬浃复东旋。岂负襁褓爱,横遭章绶缠。
更来知几日,遗恨恐终天。恸哭出松径,悲风为飒然。
寄题刁景纯藏春坞
藏春在何许,郁郁万松林。永日门阑静,东风花木深。
主公今素发,野服遂初心。时与乡人醉,高歌散百金。
邵尧夫先生哀辞二首
寿安杂诗十行·灵山寺
登长安见山楼
到官今十日,才得一朝闲。岁晚愁云合,登楼不见山。
寄题兴州晁都官
名郎游胜地,心迹继风流。昔为题诗著,今因好事修。
四山相照映,五马屡淹留。想见波光净,依然一片秋。
河边晚望
高浪崩奔捲白沙,悠悠极望入天涯。谁能脱落尘中意,乘兴东游坐石槎。
和之美舟行杂诗八首 其一 舟中夜坐
风柳动萧疏,寒星浸寥落。中宵四寂然,时有游鱼跃。
边将 其三
横吹长笛千万骑,将军塞北立功回。边人争出孤城望,渐见旌旗天外来。
和范景仁夜读试卷
案前官烛堕花频,满目高文妙入神。勇气先登势无敌,巧心后发语尤新。
好贤何啻三薰贵,求宝方知百汰真。愚鲁自非凭骥发,昆山千里到无因。
山中早春
玉徽亭
光顷为诸生常受经于钱丈学赋于张丈今乃叨忝同为侍臣蒙钱丈置酒张 ...
畴昔胜冠日,曾为绛帐生。九言闻至教,一顾得虚声。
不意叨严近,于今接老成。宁须诗酒赐,侍坐导知荣。
园樱伤老也 其三
悠悠汎舟,载纵载横。白日将倾,飘风载惊。嗟我老矣,发脱齿零。
胡为百忧,劳此馀生。
送韩太祝归许昌
和秉国寄子骏尧夫二留台
一台二妙日追游,琥珀香醪白玉瓯。相下不厌贤者意,尚言执友欠龙头。
和昌言官舍十题 其五 蜀葵
白若缯初断,红如颜欲酡。坐疑仙驾严,幢节纷骈罗。
物性有常妍,人情轻所多。菖蒲傥日秀,弃掷不吾过。
静夜
锦堂春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701篇诗文
春贴子词 其三
初夏独游南园二首 其二
送昌言知宿州
侍读王文公挽歌二首 其二
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歌词二首
春贴子词 皇后阁五首 其四
和张仲通追赋陪资政侍郎吴公临虚亭燕集寄呈陜府祖择之学士
云际亭
普明寺荷塘上置酒
雪中寻友不遇
数日不至后圃今晚偶来芳物都尽率然成诗
又书一绝戏呈
又和留题定襄驿
送王校理守琅琊
瞻彼南山诗 其四
谢君贶中秋见招不及赴
又和二月五日风雪
龙女祠后塘自生荷花数枝与史诚之更相酬和 其三
仲庶同年兄自成都移长安以诗寄贺
和陈殿丞芍药
司徒开府韩国富公挽辞四首 其一
送周密学真定安扶使
游喷玉潭
柏梯寺
五哀诗·晁大夫
和昌言官舍十题·萱草
春贴子词 其二
再和伯常见寄
送孟仲习宜君令
又和并寄杨乐道十二韵
早春寄东郡旧同僚
紫微石舍入挽歌二首
柳枝词十三首 其一
至政王侍郎挽歌二首
清燕亭
孟尝君歌
奉和经略庞龙图延州南城八咏 其二 供兵硙
北京留守王太师挽歌词二首 其二
送瀛州签判苏秘丞
小诗招僚友晚游后园二首
归田诗 其二
送张伯常同年移居郢州
双竹
去春与景仁同至河阳谒晦叔馆于府之后园既去晦叔名其馆曰礼贤梦得 ...
送上雒王推官
过故洛阳城 其二
和景仁题崇福宫 其一
送二同年使北·李公素
虞帝
送李尉以监丞致仁归闽中
又和来韵
梦稚子
和景仁琼林席上偶成
送巢县崔尉
谢王道济惠古诗古石器
赏花钓鱼二首 其一
送草伯镇知湖州
双井茶寄赠范景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