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蓝仁
秋风木叶下庭皋,眼底南山突皋高。倚马成篇知独步,屠龙挟技笑群豪。
未应涧谷藏名迹,终见云霄起羽毛。偶辱新题惊老病,依歌何敢近风骚。
催黄仲文寄南山别墅图
一段南山画不成,王维天趣与经营。水清盘石思垂钓,花落荒村见偶耕。
青嶂白云仙掌迥,淡烟疏雨辋川明。欲催下笔留真迹,先许题诗照有声。
送牛自牧住武夷仙掌庵 其一
牧子风流老更狂,武夷六曲筑茅堂。肯从龙虎来今雨,懒向罗浮问故乡。
山月夜寒丹伏火,洞天秋阔剑浮光。衰年总仗刀圭力,他日须传肘后方。
题王仲文监税临清阁卷 其二
城隅官阁下临河,监税閒来载酒过。两岸蝉声喧湿翠,一天鹭影落晴波。
凭栏自有幽人乐,趋市能无估客歌。三载政成心似水,柏台还说荐书多。
挽空无相四首 其三
二十三年别,头颅故不同。游方何处止,求相本来空。
法海龙应化,尘樊鹤在笼。三生石上月,谁问牧牛童。
谢卢石堂惠白露茶
武夷山里谪仙人,采得云岩第一春。丹灶烟轻香不变,石泉火活味逾新。
春风树老旗枪尽,白露芽生粟粒匀。欲写微吟报佳惠,枯肠搜尽兴空频。
又简汝实祐吉席上诸公
两处芳筵共一朝,病躯不动愧相招。已知博士推名饮,又说监河善醉谣。
冠弁巍峨容自肃,觥筹交错兴初饶。巷南巷北休辞远,绛蜡铜盘彻夜烧。
次韵云松西山春游五首 其一
西山今雨叩门时,似与浮丘有夙期。良会可无佳客在,长吟忽夙故人思。
未能参道同餐玉,远想清斋只茹芝。千岁蟠桃忘早熟,一瓢春酝寄来迟。
送李孟和
天书海内起英髦,肯许山林索价高。一日声名催宦达,十年踪价类逋逃。
女怜择对方谐卜,儿拟应门未代劳。宠禄少酬勤苦志,不知何处试牛刀。
酒德柬云松
再赠西山本淳
穴处巢居避市廛,南山构架白云巅。风高茆苇三重掩,涧险藤云百尺牵。
旦食有狙分芧地,春耕无犊废芝田。野人不但贫输力,甲首敲门横索钱。
桃花双雀 其一
双雀睡方浓,桃花笑暖风。休惊春梦断,长在綵云中。
代毛生答
浮世容身狭,韶光过眼非。瓦盆盛社酒,槲叶制秋衣。
礼乐休拘束,渔樵乞放归。前林逐麋鹿,未与素心违。
寄云松先生隐居五首 其二
济世须豪杰,斯人老涧阿。别离知己少,辛苦著书多。
村晚收粳稻,天寒制芰荷。南山今夜月,谁听饭牛歌。
雨中会云松无善宿西山
清宵那得酒如川,共听檐声吼涧泉。茅屋闭门惭旧隐,松窗下榻集群贤。
茶瓯款话更深后,诗卷分题烛影前。归思纵忙犹阻水,竹床布被且同眠。
再次前韵 其二
僦得篮舆冒雪行,林峦相映月华明。应同栈道经西岭,又似飞沙抵北京。
擎重更看危木在,号寒偏听野猿清。开窗瀹茗题诗句,谁与山翁共此情。
题东郊归牧图 其二
浅石幽柯草满川,吴牛背上稳于船。儿童颠倒争喧笑,绝似雍熙在目前。
哭婿游彦辉二首 其二
尔病书频报,吾忧力不支。论方迷善药,任术值庸医。
剪纸招魂日,临棺洒泪时。相看兹婿意,更尽九泉期。
和云松雪中十绝 其三
天上浮光带玉京,世间幻境入琼林。冯夷夺得天孙巧,剪水飞花一夜深。
寄葛仲温
中年相识少相亲,逆旅来过不厌频。贵贱虽殊皆白发,田园有处避红尘。
玉壶且醉蓝山月,丹鼎须分葛井春。更约明年同钓石,桃花溪上两乌巾。
丙寅正月三日作(二首)
蓝仁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413篇诗文
送杜德基归省
雪中候云壑不至书怀兼柬云松昆仲
小楼对雪有怀西山道人
齿落
题梅根读易图
题郑居贞长林书屋
瑞香 其二
题观音岩
寄周子冶
次韵答刘用贞 其三
哭儿骨殖还故山 其一
送郑居贞
寄张云松 其一
效冯老泉咏西山蚊虫 其四
送卓叔良回三山二首 其一
哭婿游彦辉二首 其一
挽蒋鹤田 其一
雪中偶成 其一
寄老泉
云松云壑会宿翁源别后追赋
雨中 其三
挽蒋鹤田 其二
蓝涧杂诗五首 其一
拟寄叶希武
西山道人惠江南笋
重经平川有感
詹齐之访予章屯别业不值有诗留题次韵奉答 其二
酬伯颖见访
病起后园看花四首 其三
寄刘仲祥索贡馀茶
巾秋
题六朝遗秀图 其一
山居 其一
柬薛君玉
松菊轩杂咏后再赋假山一律
寄云松先生隐居五首 其五
盆梅乃林希玄寄惠 其二
题张兼善云树图
哭儿骨殖还故山 其三
寄毛伯善
送太史子玄之忻城县丞
题清源游仙图
题雪景
途中有感
送陈子敬归三山
和云松雪中十绝 其二
送朱孟舒 其一
非昔
病起后园看花四首 其一
题伯颖云林茅屋图 其一
赠汪亦雪
上官仲敏惠书用其挽蓝涧弟韵奉答
候云壑不至
宾州九日作
在野
问流人
山中漫题 其二
环谷余国权名行亭曰环谷中以旧得朱子所书风月无边字扁之题诗四首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