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元日承天寺访孙山人 其二

元日承天寺访孙山人 其二

明代 文徵明

当年结习住僧家,对客分泉自品茶。欲识道人高洁处,纸窗残雪照梅花。

诗人文徵明的古诗

游西山诗十二首 其十 功德寺

明代 文徵明

西来禅观两牛鸣,曾是宣王玉辇行。宝地到今遗路寝,山僧犹及见鸾旌。

琅函万品黄金字,飞阁千寻白玉楹。头白中官无复事,夕阳相对说承平。

寄黄泰泉学士

明代 文徵明

经时不得岭南书,白首无由慰索居。北阙声华应藉甚,西山爽气定何如。

残编空复淹司马,当路何人荐子虚。三十年前潞河梦,一回相念一踟蹰。

咏嗣业

明代 文徵明

楚楚璚枝出谢庭,紫芝眉宇玉生棱。茶经陆羽曾传诀,书品阳冰已入能。

閒洗碧桐留野客,醉围红袖狎山僧。相思不到西轩下,想见清香对榻凝。

吴隐之画像 其一

明代 文徵明

贪廉自我非泉致,刺史诗篇万古新。展卷萧然袍笏在,世间多少负惭人。

洞庭东山诗七首 其二 百街岭

明代 文徵明

遥街百磴转嵚嵜,落日扶舆下岭迟。与树蔽亏湖冉冉,因山高下屋累累。

俭勤成俗从知富,灵秀钟人信有奇。十载一行殊恨晚,分金不见橘黄时。

送钱元抑南归口号十首 其八

明代 文徵明

老去怀乡不自欣,况堪客里送归人。只应晓梦随君去,茶磨山前看早春。

西苑诗十首 其六 芭蕉园

明代 文徵明

小山盘折翠㟏岈,松桧阴阴辇道斜。草长兰亭迷曲水,雨深桃洞自飘花。

紫云依旧围黄屋,青鸟还应识翠华。知是史臣焚草地,文光隐隐结红霞。

送于器之廉宪还滁

明代 文徵明

东风吹尽燕台雪,潞水垂杨已堪折。自笑人生得几时,三年两度都门别。

都门日日有行人,我独与君情最亲。向来宦辙苦南北,去此尚是江湖身。

君向江湖我尘土,从此云山亦修阻。岂惟去住隔云泥,本自疆封限吴楚。

忆得滁阳始相见,绀发垂云俱弱冠。四十年来转首空,升沉异势容颜变。

不独容颜改旧时,世情翻覆浮云移。江湖风月足涛浪,道路天险藏嵚巇。

君能不易平生志,岂识人间有机事。不将妩媚猎时名,更树风声招物忌。

践扬中外垂廿年,空囊羸马意萧然。昂藏不受世人识,肮脏徒为知己怜。

知己怜君君不恨,浙水东西有公论。但须俯仰面无惭,未怕伶俜身独困。

平生颇厌乞墦徒,昏夜哀怜正堪悯。若教游宦损初心,相去中间不能寸。

此志悠悠我独知,青山不负当年期。幽谷云深每独往,琅琊月出咏归迟。

醉翁亭下泉堪酿,君去归兮我惆怅。四时朝暮古人情,同负幽怀不同赏。

九日閒居用渊明韵

明代 文徵明

端居念物化,草屋秋风生。白云从东来,因之感浮名。

素发已充领,世欲移聪明。穷无致用资,安事蜚英声。

尘埃失故步,老大怀弱龄。菁华不复妍,白日已西倾。

抚时不能忘,徙倚当前荣。寒花媚幽歜,怅然伤我情。

怆兹霜露早,宁知岁功成。

九日游双塔院次渊明己酉九日韵

明代 文徵明

时叙不容淹,忽忽寒暑交。矧余蒲柳姿,望秋已先凋。

山林乐閒旷,势途利崇高。人性各有适,奚但壤与霄。

爰以一日欢,酬此卒岁劳。古来明哲士,取材不遗焦。

衔觞辄忘世,何似栗里陶。得酒且复乐,安能待来朝。

赐长寿綵缕

明代 文徵明

紫宸朝下锡灵丝,金水桥边拜命时。文绣自天腾五色,光华约臂结双螭。

重惭潦倒随恩泽,还忝班行睹盛仪。愿得君王千万寿,日华常照衮衣垂。

潇湘八景 其六 渔村夕照

明代 文徵明

晒网白鸥沙,冲烟青箬笠。欸乃一声长,江空楚天碧。

腊日与才伯小酌追怀去腊午门赐燕

明代 文徵明

去岁嘉平燕紫宫,长筵错落午门东。一时随例沾恩泽,此日追思叹转蓬。

节叙不禁双鬓改,江湖犹幸一樽同。柳条萱草何须问,且共天涯目断鸿。

潇湘八景 其一 潇湘夜雨

明代 文徵明

湿云载秋声,万籁集篁竹。江湖白发长,独拥孤蓬宿。

马上口占谢诸送客十首 其十

明代 文徵明

三载愁闻长乐钟,梦魂常绕五湖东。此身忽在扁舟上,开眼犹疑是梦中。

燕中题画

明代 文徵明

燕山二月已春酣,官柳霏烟水映蓝。
屋角疏花红自好,相看终不是江南。

送石斋太傅致仕还蜀 其二

明代 文徵明

朝辞黄阁谢君王,暮向成都问草堂。璇毂亲扶尧日月,云章曾草舜衣裳。

由来道大难为用,此日功成且退藏。满地落花春梦醒,濯清亭上听沧浪。

宿相城有怀石田先生

明代 文徵明

何处重占处士星,草堂突兀夜灯明。
风流已与人都尽,手泽空怜物有情。
依旧短墙围野色,不禁高树起秋声。
伤心未了生前约,渔子沙头一棹横。

题画三首 其二

明代 文徵明

寒流齧山足,嵌空似凌跨。苍藤蔽深窦,细路通隙罅。

幽人已神驰,意行自閒雅。徘徊出木末,复在绝壁下。

大江渺无津,万顷自天泻。中有娥眉青,白云共容冶。

何当凌绝顶,涵景有虚榭。

已而复取古梅一枝映带瓶中转益妍美 其一

明代 文徵明

汉皋委佩碧琳琅,更着琼枝玉雪香。大似孤山贫处士,寒泉配食水仙王。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61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