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柳宗元的光芒,绽放于寂寞空虚冷

柳宗元的光芒,绽放于寂寞空虚冷

  

  柳宗元:光芒绽现于孤独寂寞冷

  唐代有的是声名赫赫的诗歌宗匠,而柳宗元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的名头,大得只有韩愈可以与他并排坐坐,他真的有必要往诗人堆里凑吗?

  不错,在三十三岁之前,也就是在被贬永州之前,柳宗元只写过两首诗,一首是二十岁考进士时写的《省试观庆云图诗》,一首是写于长安的《韦道安》,平平之作,不足以传世。

  但被贬永州后,他的诗作一下子多起来,而且影响越来越大,大到可以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成为中唐不可忽略的标志性诗人。

  柳宗元三十三岁前参加了一场“永贞改革”,不到半年时间就被一盆冷水浇灭,并被长安官场扫地出。

  离开长安时,柳宗元对自身境况缺少清醒的认识,更没想到未来的人生会那么那么地艰难,把六十七岁的老母、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等一帮子人全带着,哪知没等他赶到任所就任邵州刺史,朝廷新的任命又到了,改任他为“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

  员外,是指编制以外的人员,不用干事的,这个职位的意思,就是拿一份永州司马(从六品)的薪水,但啥事都不用干,更没有一丁点权力。

  他人没到永州,政敌们对他妖魔化的一堆流言蜚语已经在永州等着他了,连住的地方都没有,还是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寄住在龙兴寺,由于生活艰苦加上水土不服,他母亲未及半年便离开了人世。

  这对柳宗元是极其巨大的打击,再加上残酷的政治迫害,被丑化为“怪民”,柳宗元一直处于悲愤、孤独、忧郁、痛苦之中。在这样的情绪中,《江雪》一诗从柳宗元的脑子里蹦了出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此诗一出,石破天惊!

  诗里是一个孤独寂寞冷的世界,满是虚无,一片死寂。在这个世界里呆着的是一个孤独的蓑笠老头,他钓的不是鱼,而是寒彻肌骨的冰雪!

  这样的雪,同样是孤独、寂寞和冰冷的!

  面对这个残酷无情冰冷死寂的世界,老头孤舟蓑笠,冷静独钓,除了一些淡定和从容,还透着那么一股不服气,那么一种昂然直立不躲不避孤傲:你再屌又能屌到哪去?我直接就屌你了!

  不论多少人说这首诗包涵着多么深厚的禅意,我是从来都看不到的!我只看到寂寞空虚冷的世界里的那个不服输的小老头,直接把所有的寂寞空虚冷一口吞到了肚子里!

  每当看得浑身冰凉发颤的同时,总忘不了竖起大拇指,为他点一个大大的赞!这个诗中的小老头不是别人,正是柳宗元自己!

  这首诗只是个开始,柳宗元在永州有大量的事要做。即使是在永州这样的边鄙之地,政敌也没放过柳宗元,一直在搞他的事,对此柳宗元束手无策,他窝着一大口闷气,搞起了自己的事。

  他和韩愈一起发动的“古文运动”,在永州继续如火如荼热火潮流天地推动着,他作为中国历史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的代表著作,大都是这个时期完成的。

  我们当然都记得“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的《捕蛇者说》,更读过开世界山水游记先河的《永州八记》,但柳宗元不只写过这些,他还在永州窝着心写了很多满是“骚怨”的诗歌,很多人除了《江雪》之外,好好品读过的只怕不多。

  先看他写的一首《早梅》——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又是万里赠,又是山水隔的,心思远远地飘着,不知在哪里落地,更不知能在哪里生根,但分明就是落在永州,扎在永州,他却浑身不觉似的,既慰不了远客,更慰不了自己。在这些诗歌里,分明藏着屈原放逐大荒后所写《离骚》的那种骚怨!

  这样的情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仍在不停地放大,大到让人跟着他一起难受——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入黄溪闻猿》

  这样的柳宗元仍在戏中,一直不肯出来。他把自己称作“孤臣”,这与迁客是没有区别的。其实,远离帝京,朝廷只是安了一个发薪水的虚职给他,啥事都不让他染指,让他做一个置身冰窖的冷冻人。

  这样的苦日子看上去没有尽头,柳宗元不能改变日子,他只好改变自己了。他把住处从潇湘河的东边搬到了西岸的冉溪,筑屋居住,并将冉溪改名为愚溪,表示自己彻底放弃了被朝廷重新启用、东山再起的希望,要过过“愚”的生活。这样一来,变化果然大,诗跟着也变了——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溪居》

  在这首诗里,他终于说出“当官也是很累人”的真话,并且很庆幸能够被贬到永州这样的蛮夷之地,当一个农夫,硬是能当出隐士的感觉,日子嘛,自然是很滋润的,偶尔扯着嗓子吼上一阵子,再看楚域的天空都觉得碧蓝碧蓝了。

  哇,真是看上去很美啊!可是,为什么会扯着嗓子吼呢?六根未净有没有?心有不甘有没有?有!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改造,柳宗元的思想境界进一步跃升,几乎看不见烟火气了——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渔翁》

  没有烟火气的诗歌是不是更生动,更明媚?一句“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简直是钩魂枪,直接就被钩进山水清幽的胜境中。浑身塞满了“骚怨”的柳宗元,终于写出了陶渊明式的淡远清新,语境情怀俱佳,为名诗之林再添瑰宝。

  永州十年漫长而艰辛,十年之后,朝廷终于想起了已经完成改造,洗心革面的柳宗元,一纸敕令召他马上回长安,经过一个多月的跋山涉水,柳宗元好不容易回到长安,但由于武元衡等人的仇视,柳宗元并未得到重用,又被贬为柳州刺史。

  在长安呆了不到一个月,他又起程赶往更为遥远和蛮荒的柳州。路经衡阳时,他与同在谪迁路上的好哥们刘禹锡相逢,感慨万千,赋诗一首——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这种从满心希望坠入无边绝望的心理,蚯蚓般伏行于字里行间,看得人头皮发麻,欲语忘言。

  当时的柳州是比永州更为落后的百越蛮夷,民风开化的程度很低,百姓生活十分穷困。

  但柳宗元就任的毕竟是地方行政首脑,正好实施自己的政治抱负,一到柳州,他第一件事便是修复倾圯的孔庙,教化百姓,淳化民风。

  面对欠债无力尝还必须质身为奴的陋习,他改为用劳动时间折算工钱,与债款相抵后取消奴婢身份,不到一年时间就解脱了一千多名奴仆。

  改变当地的杀牲畜祀鬼的陋习,有病就求医问药,引导百姓开凿水井,兴办教育,广种柑橘和柳树,仅四年时间,使柳州面貌大为改观,更对柳州后来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扎下了深厚根基,算得上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作为地方行政长官,他终于可以与朝廷发生联系,他坚决支持朝廷解决藩镇割据,征讨吴元济、王承宗、李师道等叛乱的决策,为平叛英雄李塑和裴度大唱赞歌。

  虽然政治上少见的有作为,但这个时期柳宗元的心理上,又落入难以抑制的苦闷中。他这个时期的一系列诗歌,都有十分鲜明的情绪倾向。

  且看这首《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柳州一带的喀斯特地貌,便群山的一座座山峰都像剑铓一样尖尖的,每座山尖都像剑一样能割断人的愁肠。

  面对群山,柳宗元心中真想有千千万万个“我”,每座峰头上立一个,好好地眺望一下故乡长安。千千万万个柳宗元虽不可得,但他把自己一分为二那是确定无疑的。他让一个柳宗元守在长安做梦,另一个柳宗元困在柳州吃苦。

  可是,长安算什么呢?只不过是他的伤心地,在那里他为了“立仁义,俾教化”,像个乌眼鸡似地蹦来蹦去,扯着嗓子要改革,然后被对手整得七荤八素,灵魂出窍。偏偏那个让他失意、伤心、出丑、落魄的鬼地方,他却念念不忘。一代巨匠,竟也一痴如斯。

  除了对长安不尽的思念和怀想,对自身遭际的忧愤更加强烈了——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别舍弟宗一》

  他把离开柳州赶赴荆州的堂弟柳宗一写得像离开鬼门关,赶赴天堂一般。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这样的凄切哀怨,全是柳宗元从内心迸出的啊!

  而在《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他的这种情绪借着飘摇的风雨发挥到极致——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展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刚到柳州,便重疾缠身,又长期置身于孤独寂寞忧郁的情绪中,在柳州刚刚四年,他便因病辞世,年仅四十七岁。

  临终前,他将四岁的儿子周六托孤于至交好友刘禹锡,一同交托的还有全部文稿。刘禹锡对周六视同己出,悉心培养,周六成年后也考中进士。同时,他付出大量心血整理柳宗元遗稿,编纂成集,为后世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南涧中题

唐代 柳宗元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龟背戏

唐代 柳宗元

长安新技出宫掖,喧喧初遍王侯宅。玉盘滴沥黄金钱,
皎如文龟丽秋天。八方定位开神卦,六甲离离齐上下。
投变转动玄机卑,星流霞破相参差。四分五裂势未已,
出无入有谁能知。乍惊散漫无处所,须臾罗列已如故。
徒言万事有盈虚,终朝一掷知胜负。修门象棋不复贵,
魏宫妆奁世所弃。岂如瑞质耀奇文,愿持千岁寿吾君。
庙堂巾笥非余慕,钱刀儿女徒纷纷。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唐代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贞符

唐代 柳宗元

於穆敬德,黎人皇之。惟贞厥符,浩浩将之。仁函于肤,
刃莫符屠。泽熯于爨,pP炎以浣。殄厥凶德,乃驱乃夷。
懿其休风,是喣是吹。父子熙熙,相宁以嬉。赋彻而藏,
厚我糗粻。刑轻以清,我肌靡伤。贻我子孙,百代是康。
十圣嗣于理,仁后之子。子思孝父,易患于己。拱之戴之,
神具尔宜。载扬于雅,承天之嘏。天之诚神,宜鉴于仁。
神之曷依,宜仁之归。濮沿于北,祝栗于南。幅员西东,
祗一乃心。祝唐之纪,后天罔坠。祝皇之寿,与地咸久。
曷徒祝之,心诚笃之。神协人同,道以告之。俾弥忆万年,
不震不危。我代之延,永永毗之。仁增以崇,曷不尔思。
有号于天,佥曰呜呼。咨尔皇灵,无替厥符。

道州毁鼻亭神记

唐代 柳宗元

  鼻亭神,象祠也。不知何自始立,因而勿除,完而恒新,相传且千岁。

  元和九年,河东薛公由刑部郎中刺道州,除秽革邪,敷和于下。州之罢人,去乱即治,变呻为谣,若痿而起,若朦而了,腾踊相视,欢爱克顺。既底于理,公乃考民风,披地图,得是祠。骇曰:“象之道,以为子则傲,以为弟则贼,君有鼻而天子之吏实理。以恶德专世祀,殆非化吾人之意哉!”命亟去之。于是撤其屋,墟其地,沉其主于江。公又惧楚俗之尚鬼而难谕也,乃遍告于人曰:“吾闻‘鬼神不歆非类’,又曰‘淫祀无福’。凡天子命刺史于下,非以专土疆、督货贿而已也。盖将教孝弟,去奇邪,俾斯人敦忠睦友,祗肃信让,以顺于道。吾之斥是祠也,以明教也。苟离于正,虽千载之违,吾得而更之,况今兹乎?苟有不善,虽异代之鬼,吾得而攘之,况斯人乎?”州民既谕,相与歌曰;“我有苟老,公燠其肌。我有病癃,公起其羸。髫童之嚚,公实智之。鳏孤孔艰,公实遂之。孰尊恶德?远矣自古。孰羡淫昏?俾我斯瞽。千岁之冥,公辟其户。我子洎孙,延世有慕。”

  宗元时谪永州,迩公之邦。闻其歌诗,以为古道罕用,赖公而存,斥一祠而二教兴焉。明罚行于鬼神,恺悌达于蛮夷,不惟禁淫祀,黜非类而已。愿为记以刻山石,俾知教之首。

愚溪诗序

唐代 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184篇诗文

诗人柳宗元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