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柳宗元:你说你惨,惨得过我吗?

柳宗元:你说你惨,惨得过我吗?

  

  所有真正的诗人,不是朴素的,就是感伤的。怎么区分他们到底属于哪一类呢?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心理类型》上说:“朴素型是以感觉占主要地位为特征的,而感伤型是以直觉占主要地位为特征。”

  


  感觉,会促使主体依赖客体,甚至将主体引入客体中。对于朴素型来说,所面临的“危险”就是主体可能会被淹没于客体中。

  而直觉,是作为人对自己无意识的反应,使人撤离客体,它超越客体并位于其上。对于感伤型来说,所面临的“危险”就是完全脱离了现实,使得自己消失在无意识幻想世界的洪流中。

  柳宗元和苏轼分别就是两个典型的代表。

  人生不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

  柳宗元,一生都不背弃自己的内心。

  


  柳家在当时本是名门望族,而柳宗元也年少成名。虽然,他在出生时家境已败落,父亲也早逝,但他继承了祖先的聪明才智,四五岁时就能熟读诗词歌赋;二十一岁时,就高中进士。

  早年的仕途简直平顺得让人嫉妒。

  眼看他即将一展宏图,却在此时祸从天降,赏识他的皇帝因病被迫退位。

  一朝之内,他由朝廷重臣变为罪臣,开始了一贬再贬的人生。

  该上路了,一辆破旧的马车,载着他离开了长安。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盛年之时,他的发妻难产而死,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自此,他的心再没有打开过。

  直到母亲去世,承欢膝下的幼女也因病去世,他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在这种心境下,那首著名的《江雪》也就应运而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有人说,在柳宗元心里还有“长安”。所以,“千山”和“万径”,也就象征着他与长安之间的距离。要想回到长安,恐怕要像鸟儿一样飞越千山,也要走一万条路,但是现在山无鸟飞,路无人烟。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冷清清的世界。柳宗元,坐在一只孤舟上,穿着蓑衣,独自垂钓。

  可是,这冰天雪地的,他能钓什么鱼呢?我们都知道“姜太公钓鱼”,钓了十年,钓来的是周文王。所以,柳宗元钓的也不是鱼,他钓的是“孤独”。

  柳宗元一生都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心系长安,梦回长安,但再没真正回去过,病逝他乡。

  作为“感伤型”的诗人,柳宗元以自我意识为主,并超越客体而创作。他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有300多篇是作于被贬永州时期。

  荣格在《心理类型》一书中说:

  感伤型诗人的创作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他自身,另一个是客体和他对客体的感知。

  对于感伤型诗人来说,客体的外在印象并非某种绝对的东西,而是诗人依据自己的内容能够把握的材料。

  柳宗元寄情山水,进行自我救赎。没有自我救赎,也就没有诗文的升华。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相反,作为“朴素型”的诗人,苏轼在面对同样的遭遇时,他与柳宗元的处事态度大相径庭。

  


  苏轼也和所有人一样,渴望建功立业。而且,他在年少时就才气逼人,正当他准备放手大干一场的时候,却毁于自身耿直的性格,他也被一贬再贬。

  人到中年,事业不顺,父母与贤妻都离世,和柳宗元一样,他简直无处话凄凉。但他选择在人生低潮时,以闲情逸致领略美景而活。

  这要归功于他能将儒家和道家思想进行调和,所以,在失意时才不会空虚,还能回归精神家园。

  苏轼决定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夫。他脱掉长衫,换上短衣,带上草帽,干起农活,也给自己取了个“东坡”的名号。虽远离朝堂,但内心无比惬意。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

  直到遇到一场大雨后,苏轼心里的“风雨”才算彻底过去了。

  那是一个平常的日子,苏轼和朋友一同出外游玩,登上一双芒鞋,手持竹杖。但在中途,突然天降大雨,同伴们都狼狈躲雨,只有他安然自适。

  


  大雨过后,太阳冒了出来。萧瑟过后,就是安宁。苏轼忽然灵感大发,一首传世佳作就此诞生: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自然界的风雨和人生的风雨,又能奈何?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从古至今,都有“丧”和“累”的存在,但苏轼是少数能在逆境中始终保持微笑的“仙”。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后人在遇到难处时,总想读苏轼。

  荣格在《心理类型》中说:

  朴素型诗人的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客体的制约,客体甚至能独立地对他产生影响。诗人自己就是自然,因为自然在他身上创造出了作品。

  朴素型诗人“允许自然无限制地支配他”,把绝对的权利交给了客体。

  这样一来,我们就得出结论:对于朴素型诗人来说,他们对客体具有依赖性,而且客体在主体中具有自主性。而对于感伤型诗人来说,他们主要表现出超越客体之上的优越性,体现在对客体某种程度上的专断或处置。

  除此之外,荣格在《心理类型》还详细介绍了朴素型与外倾型性格的关系,以及感伤型与内倾型性格的关系,等。他的思想一直深深影响着后人,他的理论体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唐代 柳宗元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闻籍田有感

唐代 柳宗元

天田不日降皇舆,留滞长沙岁又除。
宣室无由问釐事,周南何处托成书。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唐代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梁之余,保荆衡巴巫,

唐代 柳宗元

苞枿矣i,惟恨之蟠。弥巴蔽荆,之南极以安。
曰我旧梁氏,缉绥艰难。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圣人作,
神武用。有臣勇智,奋不以众。投迹死地,谋猷纵。
化敌为家,虑则中。浩浩海裔,不威而同。系缧降王。
定厥功。澶漫万里,宣唐风。蛮夷九译,咸来从。
凯旋金奏,象形容。震赫万国,罔不龚。

奉和杨尚书郴州追和故李中书夏日登北楼…依本诗韵次用

唐代 柳宗元

郡楼有遗唱,新和敌南金。境以道情得,人期幽梦寻。
层轩以炎暑,迥野恣窥临。凤去徽音续,芝焚芳意深。
游鳞出陷浦,唳鹤绕仙岑。风起三湘浪,云生万里阴。
宏规齐德宇,丽藻竞词林。静契分忧术,闲同迟客心。
骅骝当远步,鶗鴂莫相侵。今日登高处,还闻梁父吟。

摘樱桃赠元居士,时在望仙亭南楼与朱道士同处

唐代 柳宗元

海上朱樱赠所思,楼居况是望仙时。
蓬莱羽客如相访,不是偷桃一小儿。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184篇诗文

诗人柳宗元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