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六祖传付偈颂 其十 六祖

六祖传付偈颂 其十 六祖

宋代 黄裳

道果天成岂可猜,圆光何处更寻台。性为妙种心为地,况有慈云作雨来。

诗人黄裳的古诗

长乐閒赋 其六

宋代 黄裳

地傃东南一角垂,百川梦处势随堤。满帆风力人航海,七日游吴尚说迟。

万竹轩 其五

宋代 黄裳

雪霜势去旧容在,风雨声来新思生。须信此君清且贵,一竿犹可钓高名。

长乐閒赋 其八

宋代 黄裳

岁华犹暖山藏翠,客起还留海献鲜。风雅可怜元太守,一生魂梦已茫然。

宴琼林(木香)

宋代 黄裳

红紫趁春阑,独万簇琼英,尤未开罢。问谁共、绿幄宴群真,皓雪肌肤相亚。华堂路,小桥边,向晴阴一架。为香清、把作寒梅看,喜风来偏惹。
莫笑因缘,见景跨春空,荣称亭榭。助巧笑、晓妆如画,有花钿堪借。新醅泛、寒冰几点,拚今日、醉尤飞斝。翠罗帏中,卧蟾光碎,何须待还舍。

访曾君施不值

宋代 黄裳

有怀高论已经年,不落中间与两边。世路几人机寂寂,春风何处韵翩翩。

四声险韵应寻句,一炷清香想看禅。我更欲劳三吐哺,周公今付伯禽贤。

六祖传付偈颂 其四 二祖

宋代 黄裳

曾穷庄易到源渊,三教从来共本根。自到少林应已悟,后来谁为晓宗门。

六祖传付偈颂 其三 六祖

宋代 黄裳

下种人来地有因,若非因地若轻陈。曾将此子教谁种,安解参同向吕真。

陈朝议挽辞 其二

宋代 黄裳

六拥旌麾一梦阑,陈公桥上小棠间。挂冠桑梓情尤厚,谁愧遗形葬客山。

六祖传付偈颂 其三 四祖

宋代 黄裳

解脱门中宿已知,种花生性岂须期。诏书四反终难起,不要浮名不待时。

长乐閒赋 其三

宋代 黄裳

越王峰下小棠深,秋入三山未暇寻。两造盈庭真与伪,紫玄堂上本无心。

延平阁閒望 其二

宋代 黄裳

南北山形两斗龙,画桥横锁水西东。百花岩上人长在,谁识神仙指顾中。

长乐閒赋 其四

宋代 黄裳

七楼遥直钓龙台,榕曳横枝庇两阶。好是四州南下水,却随潮信入城来。

哭陈商老

宋代 黄裳

浮云前事定,壮志此生休。梦冷水中月,文高天上楼。

冥冥谁造物,衮衮自封侯。南国一缄破,西风双泪流。

次泠风阁之韵 其一

宋代 黄裳

九龙峰下阁横秋,世上纤尘不可留。清伴夜蟾留醉客,细吹时雨走归舟。

天南从此载鹏往,山北与谁乘鹤游。已是逍遥何所待,上人高卧见蓬丘。

观试

宋代 黄裳

题墨脱新镌,扃钥开清晓。文衡朝士高,香案天风小。

银袍带残月,玉鹭集寒沼。赳赳干城材,衔枚出远徼。

才气方自强,未战意先挑。临文寻汝贤,形见乃微妙。

人才焉可齐,云汉多年少。悭思忧明膏,俊性玩斜照。

得丧召荣辱,美恶露嚬笑。修毫饮流液,灵珠落光耀。

雕琢破巨璞,歌舞探长鞘。含蓄既寂寂,运动还渺渺。

重赏岂敢吝,行当塞明诏。

送骆君归隐庐阜

宋代 黄裳

究竟此生安可逃,净土社中风最高。纷纷一梦唤不觉,衮衮白头流落多。

骆子翻然去尤早,寒堂誓结庐山草。寸阴早在精进中,四十司徒未为老。

黄纸除书无此期,只为松云动幽抱。世人发愿多自欺,十八逸民今友谁。

送人赴官秘阁

宋代 黄裳

经行当年已充赋,却遂鹿官走尘土。百里牛刀未甘弄,况有文章自当贡。

屡扣天阍出奇语,落笔纷纷动尧禹。雪天得职怀抱清,道山入局忧虑宁。

今也无惭故乡举,幽閒更有登真路。惟我曾游今已古,想见朋从散还聚。

岂事涂改如排牙,忽落铅刀得依据。常笑蠹鱼乾自忙,正似求生辙中鲋。

学海无从今几年,谩惜公家费毫楮。春芽竟好清昼深,石鼎蝇声绕庭户。

恍然似揖前朝人,高下图书迓青顾。养才此地良有因,入闹谁醒静方悟。

要使中虚心鉴明,乃欲他时照纷遽。名利人人情正炎,我抱天君独为主。

设官之意非徒然,君恩可报唯心渊。案牒相忘花字閒,养心乃在云日边。

佳气葱葱指归处,顿觉身轻如插羽。扁舟莫怯霜华浓,已有东风送君去。

还乡简清臣潜夫 其二

宋代 黄裳

梦中常作水南游,山北烟霞物外秋。好是老僧今在否,我来还上望仙楼。

汴河解冻郭公域将行以诗奉寄

宋代 黄裳

霜华一望银河道,闻说行舻犹未果。清旸想快东去情,未斩凝冰已先破。

东邻空忆樽前佐,为谁更把金卮倒。汾阳远裔今有人,不见纤尘落幽抱。

画梁燕子趁时归,故园莫放春光老。

六祖传付偈颂 其三 三祖

宋代 黄裳

地种精华总是无,无中和会一神珠。前缘谁是传衣子,水月如心可上图。

黄裳

黄裳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 44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