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王仲文监税临清阁卷 其一

题王仲文监税临清阁卷 其一

明代 蓝仁

官阁临清背市廛,司征馀暇思廛然。牛羊春雨回山径,鸥鹭秋风傍钓船。

酒熟重期何日会,诗成还有几人传。瓜时未欲忘清景,归捧新图鹤发前。

诗人蓝仁的古诗

次韵答刘用贞 其二

明代 蓝仁

有赋凌云叹不逢,山林出处调应同。宾筵偶奉清尊集,邻卷频扶短杖从。

范叔解衣情未展,袁安僵卧道非穷。春来拟听弦歌处,白帽低斜杏树风。

寄刘彦炳

明代 蓝仁

九曲溪头问草堂,名山不隐又堂乡。画船邀客湖光近,金刹题诗竹影凉。

帷幄十年心最苦,幅巾三径意何长。不知听罢山阳笛,泪向南云落几行。

送茶与朱孟舒

明代 蓝仁

仙草灵芽出洞天,封题千里附归鞭。月明记得相寻处,曾试林间第一泉。

伤春 其一

明代 蓝仁

山庄寂寞雨兼风,红紫园林数夕空。忆得往来三四十,青天白日万方同。

西山道人惠江南笋

明代 蓝仁

江南苦竹生甘笋,春社雷惊出土长。扶病欲来参玉版,道人晓起赠双筐。

又人日怀兼善

明代 蓝仁

元日至人日,檐声断复闻。山头雪待雪,溪上云连云。

牧犊空年老,听鸡过夜分。平川张逸士,最念久离群。

寄云松

明代 蓝仁

云松隐者巢居处,上有屏山下藉溪。花径夕阳眠鹿豕,钓矶春雨集凫鹥。

十年种木春林远,万卷藏书草屋低。久欲相从扣羲画,负琴长往碧岩西。

寄余复婴鍊师

明代 蓝仁

石鼓渡头呼钓船,幔亭峰下候真仙。川原雪霁浮春色,楼阁林深锁暮烟。

游市悬壶凡几日,还山服药又千年。月间旧隐金蟾迹,拟借丹炉煮石泉。

怀张兼善

明代 蓝仁

社酒醒来曾送客,秋山望断未还家。雨声门巷萧萧叶,霜信园林采采花。

念我草堂初伐木,候君松径自煎茶。角巾藜杖随诗兴,十里青山日未斜。

寄张孟方

明代 蓝仁

三年不见张君子,旧作书巢傍涧松。常与白云分主客,偶因明涧想形容。

饭牛短褐歌深夜,采药长镵度远峰。闻道近移毛义檄,掉头深入万山重。

和云松雪中十绝 其六

明代 蓝仁

梅花开遍腊将残,几度吟诗倚暮寒。何处蹇驴驮孟老,一鞭风雪正漫漫。

寄葛仲温

明代 蓝仁

中年相识少相亲,逆旅来过不厌频。贵贱虽殊皆白发,田园有处避红尘。

玉壶且醉蓝山月,丹鼎须分葛井春。更约明年同钓石,桃花溪上两乌巾。

挽空无相四首 其三

明代 蓝仁

二十三年别,头颅故不同。游方何处止,求相本来空。

法海龙应化,尘樊鹤在笼。三生石上月,谁问牧牛童。

次前韵饯张簿 其一

明代 蓝仁

莫讶城南一再过,老怀无奈别离何。承恩未及瓜时代,善政犹存麦秀歌。

此日功名扬旧德,当年经术亚前科。宾鸿去尽青天远,独立看云慷慨多。

示儿三首 其三

明代 蓝仁

抛却耕锄候县门,朝呼夕令竞纷纷。久知画地皆为狱,漫道号天可扣阍。

入市于菟寻汛语,斗床觳觫倚真闻。白头咄咄书空罢,惭愧庞公训子孙。

题宣和画鹅雏卷 其一

明代 蓝仁

柳下金沟煖似汤,羽翎全短毳毛长。睿思不及鹰扬力,爱画舟前似酒黄。

效冯老泉咏西山蚊虫 其四

明代 蓝仁

霜落俱看扫迹空,雨馀又听放声同。生民膏血能多少,尽在馋肠利觜中。

送陈子敬归三山

明代 蓝仁

石头城下住经年,乡路重寻谷口田。千里客愁淮水上,三山归口海云边。

故园松菊陶潜宅,旧日才名郑老毡。舟泊武夷思仰止,棹歌遗响堕空烟。

阙雨寄上官鍊师

明代 蓝仁

七月三旬天不雨,两乡百里井无泉。连畦接畛枯将尽,铄石流金势可怜。

江上雷云虚作意,山中草木欲生烟。仙人不管蓬莱浅,深琐苍龙洞里眠。

重题虚白道院

明代 蓝仁

吾弟再来人,弱龄志神仙。师事月间老,辛苦二十年。

丹书墨符月神鬼,白日青天致风雨。元阳真火分济人,不俾世间羸瘵苦。

西山松柏里,仙人有旧庐。白云长芝草,青霞护道书。

林居圜屋奠八卦,草衣木食参玄化。宴坐灵龟息渐微,空歌白鹤飞初夏。

青春三十功累成,名列丹台玉署深。蓬莱官府案行密,特遣仙者来中林。

瓢笠过门日当午,一语不合幡然去。杖藜挥袂风飘飘,回首云深不知处。

微言至理岂易逢,仙缘尚隔一尘中。前程怅望鸾凤远,遗蜕偶与蛇蝉同。

学仙求道难如此,拔宅徒劳慕刘许。我来抚景重兴怀,满林白石空延伫。

蓝仁

蓝仁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413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