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梅尧臣
表臣斋中阅画而饮
谕乌
四月二十八日记与王正仲及舍弟饮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
和王景彝正月十四
灯光暖热夜催春,天半楼开饮近臣。驰道横头起山岳,露台周匝簇朱轮。
隔帘艳色多相照,下马轻豪各竞新。我已暮年殊趣向,浓油一盏桉边身。
哭谢公仪学士
道路传闻日,惊嗟尚复疑。疾因勤学得,命不与人期。
贾谊年伤少,相如恨见迟。向来公辅器,看取李家知。
深夏忽见柰树上犹存一颗实
累累后堂柰,落尽风雨枝。行乐偶散步,倚杖聊纵窥。
林叶隐孤实,山鸟曾未知。物亦以晦存,悟兹身世为。
依韵李密学合流河口见怀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 其七 夜赋
月从东殿生,丛竹照脩竦。叶间清露滴,枝上寒禽动。
閒觉万虑空,静闻严鼓重。官烛剪更明,相看应似梦。
依韵和永叔澄心堂纸答刘原甫
玉汝遗橄榄
赠刘谋合副
送顾中舍赴德顺军
闻从垄坻去,垄坻多羌兵。明月共临峡,风泉如哀筝。
志士莫忆家,将军亦儒生。
玉麈尾寄傅尉越石联句
张修赴威胜军判官
中秋不见月答永叔
采芡
猬毛苍苍磔不死,铜盘矗矗钉头生。吴鸡斗败绛帻碎,海蚌抉出真珠明。
磨沙漉水莩壳滑,斫桂煮釜风波声。齿如编贝嚼明月,曼倩不复饥肠鸣。
莫论一斛贵与贱,堂上狼藉无由行。
冬日送暹上人
啄木二首
和端式上人十咏 其三 寒溪石
翠耸寒溪上,半隐寒松下。水鸟立棱角,渊鱼游穴罅。
寻常置庭槛,琐细不知价。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569篇诗文
送怀州张从事仲宾
赴刁景纯招作将进酒呈同会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其六蕲竹
李审言遗酒
铜坑
蔡河阻浅
逢曾子固
谢鹇和公仪
答中道小疾见寄
招隐堂寄题乐郎中
廨後木芙蓉
淮南遇梵才吉上人因悼谢南阳畴昔之游
与夏侯绎张唐民游蜀冈大明寺
与二弟过溪至广教兰若
故原有战卒死而复苏来说当时事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 其三十八 殿中飞
宣州杂诗二十首 其八
和昙颖师四明十题·狮子岩
直宿广文舍下
答裴如晦
依韵马都官宿县斋
斫脍怀永叔
语鸩
正月二十七日江邻几杜挺之刘原甫贡甫韩持国
咏苜蓿
新霜感
送红梅行之有诗和依其韵和
七里湾得朱表臣寄千叶楼子髻子芍药
余姚陈寺丞
拣
重送祖择之北使
重答和永叔
吴资政挽词二首 其二
次韵王舍人忆省中小桃寄江学士
再至洛中寒食
咏秤
杂言送王无咎及第后授江都尉先归建昌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韵语答永叔内翰
和原甫同邻几过相国寺净土院因观杨惠之塑吴道子画听越僧琴闽僧写 ...
醉和范景仁赋子华东轩树次其韵
舟中闻蛩
田家屋上壶
和永叔六篇其三看花呈子华内翰
舟中值雨裴刁二君相与见过
南邻萧寺丞夜话
送何遁山人归蜀
依韵朱学士廉叔忆颍川
欲晚访韩持国忽道损见过不克往持国示诗因答
和资政侍郎湖亭杂咏绝句十首 其三 渔潭
永州守王公慥寄九岩亭记云此地疑是柳子厚所
走笔送王琪
张圣民席上赋红梅
永叔席上分韵送裴如晦
杂言送王无咎及第後授江都尉先归建昌
宣州杂诗二十首 其十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其二洛州
和杨子聪会董尉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