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梅尧臣
堑江以为池,增山以为壁。铁瓮喻其坚,金城非所敌。
前朝经丧乱,曾是轻锋镝。览古一徜徉,空听渔浦笛。
张尧夫寺丞改葬挽词三首 其一
洛阳交旧里,过半已凋残。在昔义投漆,最先悲阖棺。
谁知二纪水,重卜九原安。闻说塞门路,白杨风更寒。
永叔进道堂夜话
送达观禅师归隐静寺古律二首 其二
栗林霜下熟,归摘禦穷冬。带月涉溪水,过山闻寺钟。
未嫌云衲湿,已喜野人逢。且莫似杯渡,沧波无去踪。
深夏忽见柰树上犹存一颗实
累累后堂柰,落尽风雨枝。行乐偶散步,倚杖聊纵窥。
林叶隐孤实,山鸟曾未知。物亦以晦存,悟兹身世为。
依韵和子聪见寄
淮南遇梵才吉上人因悼谢南阳畴昔之游
久已厌宦旅,故兹归江南。始时遽辞归,不及事春蚕。
残腊犹在道,险阻固所谙。扁舟次淮海,喜遇释子谈。
契阔十五年,尚谓卧岩庵。偶见如夙期,淹留良亦甘。
叹逝独泫然,怀悲情岂堪。班班云中鸟,共看投夕岚。
曷不念旧隐,山水唯素耽。我从湖上去,微爵轻子男。
中秋与希深别後月下寄
咏宋中道宅棕榈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 其十三 石咏
君王爱石丑,百孔皆相通。怪状一如此,补天有何功。
匪言不可转,安得来宫中。女岂比柱础,莹然受磨砻。
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永济仓书事
资政王侍郎命赋梅花用芳字
再至洛中寒食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 其二十八 象戏
象戏本从棋局争,后宫龟背等人情。今闻儒者饱无事,亦学妇人闲斗明。
堂上有奇谁可胜,樽中赌酒令方行。直驱猛兽如寻邑,何似升平不用兵。
依韵和原甫对月见邀不至
和公仪龙图忆小鹤
醉翁吟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 其十五 牧笛
牧人乐下牧,背骑吹短笛。声穿吴云低,韵入楚梅的。
谁嗟苦调急,自与幽意寂。应同尧时民,歌将土壤击。
金明池游
陈真卿将有秋试条倏见访不日告行送於北门歌
送君北岗上,举酒歌黄鹄。黄鹄去何高,天池待栖宿。宁复恋江湖,聊兹混鸡鹜。晖晖振羽裳,不羡渊明菊。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569篇诗文
问洛上王宰访商山青竹鞭
杂言送王无咎及第后授江都尉先归建昌
南邻萧寺丞夜话
雨还
李审言遗酒
田家屋上壶
陌上二女
刁经臣将归南徐许予寻隐居之所及亡室坟地因
再依韵
依韵李密学合流河口见怀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 其七 夜赋
修真观李道士年老贫饿无所依忽缢死因为诗以
戊子三月二十一日殇小女称称三首
吴资政挽词二首 其二
江邻几寄羊羓
子聪惠书备言行路及游王屋物趣因以答
依韵奉和永叔感兴五首
咏严子陵
依韵阎中孚职方暴雨幸凉
秋风篇
依韵武平忆玉晨观
洛阳牡丹
再寄歙州潘伯恭
再别仲仪
拟玉台体七首 其三 雨中归
和端式上人十咏 其三 寒溪石
青龙海上观潮
书窜
正月二十四日同江邻几韩持国过师商庙
读贤愚录
正月十日五更梦中
依韵和吴正仲闻重梅已开见招
送方进士游庐山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四
依韵和永叔内翰酬寄杨州刘原甫舍人
和韩仲文西斋閒夜有怀道损舅及予
自尉氏南至京皆水及人胫
刘弟示诗一轴走笔答之
余之亲家有女子能点酥为诗并花果麟凤等物一
许发运待制见过夜话
送王判官之江阴军幕
梦后得宋中道书
早春田行
正月二十七日江邻几杜挺之刘原甫贡甫韩持国
十五日雪三首 其二
朱武太傅通判常州兼寄胡武平
七里湾得朱表臣寄千叶楼子髻子芍药
和原甫同邻几过相国寺净土院因观杨惠之塑吴道子画听越僧琴闽僧写 ...
依韵朱学士廉叔忆颖川西湖春色寄献尚书晏公
贷米于如晦
中伏日永叔遗冰
杂言送王无咎及第後授江都尉先归建昌
登乾明院碧藓亭
寄麦门冬于符公院
效阮步兵一日复一日 其二
答中道小疾见寄
九月二日梦后寄裴如晦
送河清贾主簿归任
送顾中舍赴德顺军
惜春三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