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梅尧臣
茗园葱茜与山笼,一夜惊雷发旧丛。五马留连未能去,土囊深处路微通。
送梵才吉上人归天台
顷余游巩洛,值子入天台。当时群卿士,共羡出氛埃。
荏苒逾一纪,却向人间来。问子何为尔,言兴般若台。
虽将发愚闇,般若安在哉。此教久已炽,增海非一杯。
我言亦爝火,岂使万木灰。盖欲守中道,焉能力损裁。
子勿疑我言,遂以为嫌猜。忽闻携锡杖,思向石桥回。
城霞与琪树,璨璨助诗才。嘉辞遍入口,幸足息岩隈。
酒病自责呈马施二公
修真观李道士年老贫饿无所依忽缢死因为诗以
登瓜步山二首
送王正仲长
汴渠溯复沿,自可见迟速。来时迟有粮,去恨速无谷。
有粮安计程,无谷不遑宿。霜高万物枯,源水缩溪谷。
黄流半泥沙,势浅见蹙澳。千里东归船,何日下清渎。
澹澹风雨寒,长汀嚎雁鹜。将投孤戍远,四顾危樯独。
强语慰妻孥,多虞赖僮仆。到家秫已收,缀树橘始熟。
折腰无惭陶,怀遗焉愧陆。我方羡子行,送望不移目。
有睹十一月七日
咏象韩子华邀赋
书哀
再送正仲
登乾明院碧藓亭
馀喘不苟尽,顺俗来饭僧。东岭有上方,脩竹蔽觚棱。
下有苍石案,旁挂孤蔓藤。系累向尘世,更住殊未能。
缑山子晋祠以下陪太尉钱相公游嵩山七章
九月二日梦后寄裴如晦
裴生安健否,试问雁经过。处士赋鹦鹉,将军养骆驼。
食鱼今饱未,索米奈贫何。昨夜分明梦,持书认篆窠。
夏日陪提刑彭学士登周襄王故城
和刘原父舍人乐郊诗
淮南遇梵才吉上人因悼谢南阳畴昔之游
久已厌宦旅,故兹归江南。始时遽辞归,不及事春蚕。
残腊犹在道,险阻固所谙。扁舟次淮海,喜遇释子谈。
契阔十五年,尚谓卧岩庵。偶见如夙期,淹留良亦甘。
叹逝独泫然,怀悲情岂堪。班班云中鸟,共看投夕岚。
曷不念旧隐,山水唯素耽。我从湖上去,微爵轻子男。
送崔秀才 其一
晨风无定巢,远寄鹪鹩枝。天寒鼓翼健,粒食宁所窥。
大泽多群羽,翱翔各有时。今子振衣去,焉能久迍羁。
同次道游相国寺买得翠玉罂一枚
依韵和行之都官芭蕉诗
永济仓书事
送吕冲之司谏使北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569篇诗文
再依韵
舟次山阳呈王宗说寺丞
寄题沈比部江州齐云楼
初见淮山
重送宋中道
再寄歙州潘伯恭
依韵和太祝同诸君游园湖见寄
晨起裴吴二直讲过门云凤阁韩舍人物故作五
赠张伯益
和普公赋东园十题 其六 假山
和公仪龙图忆小鹤
依韵和载阳郊外
邃隐堂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 其十五 牧笛
韩玉汝遗油
效阮步兵一日复一日 其二
杂诗绝句十七首
禽言四首其一子规
永州守王公慥寄九岩亭记云此地疑是柳子厚所
十一月七日雪中闻宋中道与其内祥源观烧香
与蒋秘别二十六年田棐二十年罗拯十年始见之
种胡麻
寄渭州经略王龙图
赠太子太傅王尚书挽词二首 其一
张修赴威胜军判官
青龙海上观潮
和石昌言学士官舍十题 其五 萱草
咏王宗说园黄木芙蓉
隐浅挺之平甫来饮
潘歙州怪予遂行与黄君同路黄先游浙矣依韵酬
依韵和仲源暮冬见寄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四
元日朝
早至颖上县
陪淮南转运魏兵部游颖州女郎台寺
与仲文子华陪观新水磑
春晴对月
苏幕遮·草
邵考功遗鲚鱼及鲚酱
志来上人寄示酴醾花并压砖茶有感
观拽龙舟怀裴宋韩李
咏宋中道宅棕榈
和刁太博新墅十题 其七 移竹
五月十日雨中饮
留别乐和之
资政王侍郎命赋梅花用芳字
坐睡依韵和持国
僧可真东归因谒范苏州
留题毗陵潘氏宅假山
元政上人游终南
拟宋之问春日剪綵花应制
走笔送王琪
七月十六日赴庾直有怀
隐静山怀贤师自持柏栽二十本种于会庆堂
和潘叔治题刘道士房画薛稷六鹤图六首 其五 警露
和石昌言学士官舍十题 其十 兰
和潘叔治题刘道士房画薛稷六鹤图六首 其一 啄食
昭信淮上
赵秘校见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